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

  • 遗迹名称: 五台东台夷平面
  • 遗迹地址: 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东台顶
  • 遗迹亚类: 夷平面
  • 遗迹时代: 白垩纪
  • 遗迹评级: 国家级
  • 所属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 遗迹简介:
  • 五台东台夷平面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海拔2795米,是五台山第三高的夷平面,夷平面残留面积约60000平方米,“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东台夷平面地质体岩性为石咀亚群文溪组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鸿门岩岩组绿泥片岩。东台顶望海寺占据了台顶夷平面大部分面积。台顶边部缓坡上仍可见冻胀丘、尖棱状石海等冰缘地貌景观。
  • 冻胀土丘从2200米以上开始发育,海拔2750米以上密集发育。东台夷平面海拔2776米,冻胀土丘广泛发育,呈穹丘形,长20-50厘米,高10-30厘米,其上生长有蒿草、苔草、萎陵菜、珠芽蓼等植被,土层厚达80厘米以上。石海主要由绢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构成,砾径多为10-15厘米,呈瓦片状,且被亚高山草甸覆盖。
  • 东台顶是五台山观日出的必选之地,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东台顶独特的冻融地貌石环、石海、冻胀土丘等也令人称奇。

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1)

  • 遗迹名称: 五台南台夷平面
  • 遗迹地址: 忻州市五台山南台顶
  • 遗迹亚类: 夷平面
  • 遗迹时代: 白垩纪
  • 遗迹评级: 国家级
  • 所属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 遗迹简介:
  • 五台南台夷平面,海拔2474.3米,为五个台顶最低,台顶夷平面残留面积0.15平方千米,“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台顶夷平面地质体岩性为寿阳山组长石石英岩,底部局部为变质砾岩。台顶夷平面发育亚高山草甸,冻融地貌景观石环、冻胀土丘等。南台夷平面面积较小,台顶最高处处普济寺扩建,使得整个台顶平面所剩无几,夷平面受到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台顶的土壤和植被破坏严重。在南台顶可以远观其余4个台顶以及群山环绕的地形,周围云雾缭绕如入仙境。台顶出露红色石英岩。五台山其余四个台顶为接连起伏的山顶,而南台为另成一峰。南台顶山花烂漫、景色别致,台顶四周依旧有丰富的植被覆盖。

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2)

  • 遗迹名称: 五台西台夷平面
  • 遗迹地址: 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西台顶
  • 遗迹亚类: 夷平面
  • 遗迹时代: 白垩纪
  • 遗迹评级: 国家级
  • 所属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 遗迹简介:
  • 西台又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为五台山第四高峰,华北残存最古老的夷平面,面积约0.2平方千米,是五台山典型的夷平面之一,“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西台夷平面顶地质体岩性为四集庄组变质砾岩,上部为长石石英岩;柏枝岩组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夷平面上亚高山草甸,奇花异草遍布。石海、石环、冰缘岩柱、冻胀石块、冻胀土丘等冰缘地貌交替出现。顶部还有一池天池水“热融湖”。在长期的冰缘作用下,夷平面顶已经很难找到夷平过程中发育的砾石等沉积物。每当月明高照,在西台赏月别具一格。西台顶建有寺庙叫法雷寺,始建于隋朝,重修于唐代。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五台山的冰缘地貌是监测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崔海亭,2003)。总之,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具有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价值。

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3)

  • 遗迹名称: 五台北台夷平面
  • 遗迹地址: 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北台顶
  • 遗迹亚类: 夷平面
  • 遗迹时代: 白垩纪
  • 遗迹评级: 国家级
  • 所属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 遗迹简介:
  • 五台北台夷平面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北台顶。北台又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为五台最高峰,也是华北屋脊,华北残存的最古老、最高的夷平面,面积为0.5平方千米,“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北台夷平面地质体岩性为石咀亚群文溪岩组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夹铁英岩。夷平面上亚高山草甸,奇花异草遍布。著名的灵应寺修建于北台顶,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灵应寺经过多次重修,2001年扩建重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
  • 五台山古陆经过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近4亿年的风化剥蚀和侵蚀,在新主代早期的古近纪被夷平,已进入准平原化的状态,形成夷平面。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则引起山体不断隆升,使古夷平面逐渐上升至现今高度。第四纪冰期,五台山受冰缘气候影响,产生冻融作用,使台顶受到改造,形成石环、石海、冻胀土丘等景观。
  • 北台夷平面保留了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准平原遗迹。成为地文学的原始命名地(北台期)。台顶冰缘地貌可以显示冰缘现象的区域特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五台山的冰缘地貌是监测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崔海亭,2003)。总之,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具有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价值。

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4)

  • 遗迹名称: 五台中台夷平面
  • 遗迹地址: 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中台顶
  • 遗迹亚类: 夷平面
  • 遗迹时代: 白垩纪
  • 遗迹评级: 国家级
  • 所属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 遗迹简介:
  • 五台中台夷平面海拔2890米,为五台山第二高峰,也是华北残存最古老、第二高的夷平面。夷平面顶部平坦,残存面积约0.15平方千米,是五台山典型的夷平面之一,“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中台夷平面地质体岩性为四集庄组变质砾岩及片麻岩、绿片岩。夷平面上亚高山草甸,奇花异草遍布。石海、石条、石环、冻胀石块、冻胀土丘等冰缘地貌交替出现。在长期的冰缘作用下,夷平面顶已经很难找到夷平过程中发育的砾石等沉积物。台顶冰缘地貌可以显示冰缘现象的区域特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五台山的冰缘地貌是监测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崔海亭,2003)。总之,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具有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价值。
  • 中台又名翠岩峰,常年云雾缭绕极为壮观,该夷平面在五台中最为平坦,常年伴有风霜雨雾。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山顶有寺庙演教寺,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

五台山为什么会有新南台和古南台(五台山之东台南台)(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