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布局平灭东吴的原因(十年如一日布局平灭东吴)

十年如一日布局平灭东吴的原因(十年如一日布局平灭东吴)(1)

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那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这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了。从晋武帝师马炎的爷爷司马懿掌控曹魏政权开始,就想着一统天下,司马昭在位的时候,平灭了蜀汉政权,把那位著名的后主刘禅弄到了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就想着有朝一日平灭孙吴。他任用了一批贤臣良将,其中任命羊祜为尚书左仆射(读音yè,左仆射相当于副丞相),派他到与东吴对峙的前线荆州都督军事。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读音daò)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蔡邕的另一个女儿就是汉末大才女蔡琰蔡文姬,也就是蔡文姬是羊祜的亲姨,蔡邕是他外祖父。羊祜的姐姐羊徽瑜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妻子。

名门望族,加上亲戚关系,再加上羊祜从小就有才名,当官治理地方政声卓著。司马炎对羊祜十分信任。

羊祜坐镇襄阳,一待就是十几年,每天督促军队一边屯垦,一边训练战备,压根不提打仗的事儿。身为武将,日常也不穿盔甲,而是和朝中文官一样轻裘缓带,有儒雅风度。

朝中有些大臣实在看不明白羊祜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上奏章弹劾他,说羊祜整天在前线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游戏打猎。晋武帝司马炎太了解羊祜了,也知道羊祜的谋略,他非但没有责怪羊祜,反而晋升他为征南大将军,专门负责对吴作战一事。从此,朝中再也没有人敢上本弹劾羊祜。

看一个国家的兴亡趋势,不只是看君主是不是明君,还要看看有没有一帮贤良的大臣辅佐。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登上霸主宝座,傲视天下。管仲一死,他任用竖刁、易牙、公子开方三人,最后自己被活活饿死,五个儿子“停尸不顾,束甲相攻”。蜀汉后主刘禅那是历史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谁敢小看蜀汉?诸葛亮一死,朝中奸佞小人占居上风,仅凭一个在外征战的姜维也是无能为力。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初,他凭着超常的智慧和忍耐力除掉了魏忠贤,十几年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最终也无力回天,在煤山上吊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诸臣误我”。

这时候孙吴的君主是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孙皓。这孙皓荒淫无耻,贪恋酒色,妥妥的一个昏君。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他下令,凡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家的女儿,都必须先由他挑选之后才能出嫁,挑中的就放到他的后宫供他淫乐。官员但有提反对意见的,动不动就剜眼、剁肢、剥皮……朝野上下,没有不恨这皇帝的。可是他用了两个人,让孙吴政权又延续了十几年。这两个人,一个是陆凯,是孙权时期东吴名将,大丞相陆逊的侄子;一个是陆抗,是陆逊的儿子。他任命陆凯为左丞相,朝中大事多由陆凯裁决。史书记载陆凯公忠体国、制治有方。官员百姓虽然对皇帝十分不满,但经过陆凯调停,也还可以勉强过得去。同时,他又任用陆抗为大司马。这陆抗完全继承的他父亲陆逊的谋略和才智,把军队治理得令行禁止,边防部署得十分严密。根本不给晋朝一点进攻的机会。

羊祜并不傻,他看得出来,孙吴气数未尽,这时候进攻,没有必胜把握。他在等机会,这一等就是十几年。这十多年间,羊祜在荆州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农业、奖励生产,督促军队屯垦、修缮城防、厉兵秣马,把个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羊祜刚荆州时,荆州百姓生活很苦,连军粮都供应不足。几年之后,以羊祜的治理下,荆州百姓生活富足,军队士气旺盛,粮库里有十年吃不完的粮食。

有时候羊祜也和对面的陆抗商量着打一仗。打仗还商量?一点也不假。提前商量好时间、战场、兵力,这就是当时敌对的两大阵营最著名的两名将领经常做的事儿。羊祜和陆抗之间竟然达成默契,形同君子之交。

有时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说:“羊叔子岂鸩人者”!叔子是羊祜的字,意思是羊祜能是用毒药害人的人吗?仰而服下。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

后来羊祜向晋武帝举荐王濬任益州刺史,王濬在益州大造战船,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使可顺流而下,直取建康。尽管晋朝在上游造船的行动很保密,但难免有木片顺水漂流下来。这正是陆抗最担心的事,他上奏吴主孙皓,请求增强江防兵力,防备来自上游的突然袭击。吴主孙皓整天忙着看歌舞表演呢,哪里顾得上管这个啊?连理都没理。

陆抗长叹一声,他知道吴国气数将近,自已活一天,就尽一天的忠心吧。他命令在建康上游长江两岸构筑很多石礅,又命工匠打造巨大的铁链,横过江面连在石礅上。又上水面下立了无数铁椎,希望战争发生的时候,这些东西能够迟滞晋朝的兵船。

没过多久,陆抗因忧国情深,抑郁成疾,一病而终。吴主孙皓把原来陆抗的军队一分为三,命陆抗的三个儿子分别统领,他对老陆家的人太相信了。可是他哪里知道,陆抗这三个儿子虽然文采出众,在吴国负有盛名,可就是不懂得带兵打仗。他们只继承了他们祖父陆逊、父亲陆抗一半的才能。

在陆抗去世的五年前,左丞相陆凯就死了。孙吴政权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柱也轰然倒塌。羊祜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向晋武帝上表,请求兴兵伐吴。晋武帝接到羊祜的表章,召来群臣商议。当时西凉胡人头领耶律树机能带领部众叛乱,晋朝正忙着平叛。贾充、荀勖、冯紞一帮人说西凉有事,不宜两边开战,极力阻止出兵东吴。晋武帝也有此担心,于是出兵东吴的事暂时搁置。晋武帝怕羊祜不开心,封他为南城郡侯。羊祜却不领情,他坚辞不受。只要一天不兴兵伐吴,给我什么也不要,万一哪天孙皓死了,东吴再上来一个明主,君明臣贤、民心归附,那时候再想打东吴就难了。他的这些想法都在一封封奏疏里向晋武帝表明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咸宁四年春,年近六旬的羊祜突然病倒,他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但东吴未灭,没有见到国家统一,仍然心有不甘。他上表请求面见皇上。羊祜来到都城洛阳,晋武帝命他破例乘车入宫见驾。平时大臣进宫,都不能大步走,都是“趋”,也就是小步快走,以示对皇权的尊重,更不用说坐车了。羊祜因为病得很重,晋武帝对这位开国老臣素来敬重,要不然也不会派他去荆州坐镇,所以才命他乘车进宫。

羊祜的车来到殿门,晋武帝让武士把他扶入殿内,免行跪拜大礼,赐令侍坐。不用说,晋武帝也知道羊祜此行的目的。果然,羊祜一坐下便说:“臣死在旦夕,今天来见陛下,不为别的,只求朝廷尽快兴兵伐吴,也算了却臣一生的心愿。”这时候,西凉叛军已经平定得差不多了。晋武帝好言抚慰了羊祜一番,决心采纳羊祜的建议,出兵伐吴。

出得宫来,羊祜病情一天重似一天,他上表举荐杜预代替自己都督荆州军事。晋武帝起先不同意,说你躺床上办理军务就行,后来看羊祜态度坚决,病情加重,确实没有办法再去荆州了,于是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军事。

杜预还没有出发去荆州赴任,羊祜便在洛阳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羊祜一生轰轰烈烈,布局平吴大计十几年,最终也没有看见国家一统。正所谓眼下一些人常说的那句话“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晋武帝司马炎痛失一爱将,悲恸异常。羊祜灵柩出殡之日,晋武帝素服送葬,痛哭流涕。当时天气严寒,晋武帝涕泪沾在胡须上都结了冰。

襄阳的百姓听说羊祜病逝,号哭罢市。老百姓都去哭祭羊祜,生产买卖都不做了。羊祜在襄阳时,好游岘(读音,xiàn)山,百姓就在山上立祠建碑。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杜预到荆州上任后,将此碑命为“堕泪碑”。后世不少文学家和诗人都在堕泪碑前留下了名篇。

中国历史几千年,试问有几位大臣能得到皇帝这样哀悼?又有几位皇帝能这样哭祭自己的大臣呢?做官之人,能让百姓如此怀念,又有几人?仅此一点,羊祜这一生,值了。

虽然羊祜没有看到平灭东吴、国家一统的那一天,但后来的伐吴之战,正是在他十几年如一日在荆州打下的基础上取得胜利的。他举荐的两个人,王濬和杜预,在后来的伐吴之战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说,西晋统一全国的进程,羊祜居功至伟,无人能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