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

在北京丰泽园饭庄宽敞明亮、古朴典雅的大厅里,悬挂着一幅古稀老人和一盘鲜香诱人的“葱烧海参”菜品的彩照。照片上的老人儒雅清朗、神采奕奕,像一位学者。这个老人不是别人,就是被誉为中国烹饪大师,人称“海参王”的王义均。丰泽园饭庄这个独具匠心的布置,巧妙地将王义均烹饪大师与丰泽园,和海参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过目不忘。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1)

鲁菜泰斗、“海参王”——王义均

【从“蹭勺”开始】

1933年4月,王义均出生在被誉为“烹饪之乡”的山东省福山县河北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全家五口人,他是长子,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45年,12岁的王义均独自到北京谋生时,先到当时北京“八大楼”之一的“致美楼饭庄”打杂徒。后经当时的北京名厨吴行官举荐,13岁的王义均来到了当时名师云集,以正宗鲁菜享誉京城的丰泽园饭庄当学徒。

丰泽园饭庄创办于1930年,是北京久负盛名经营正宗鲁菜风味的老字号饭庄。能进入丰泽园饭庄当学徒,用王义均自己的话说是“时来运转”。但进入丰泽园饭庄也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厨艺最艰苦的活儿干起。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2)

王义均在丰泽园饭庄的学厨生涯是先从“蹭勺”开始的。旧社会厨师的规矩很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观念,像紧箍咒一样制约着人们,要真正学到厨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被视为小苦力的王义均每天的工作是倒泔水、扫院子、刷碗、掏炉灰,他虽然人小,但却能付出常人做不到的努力,干活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好学上进、乐于助人、深得师傅们的喜欢,终于被提拔去厨房“蹭勺”。

“蹭勺”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儿,因为“丰泽园饭庄”的汤勺很讲究,专门用来做扒、烩、汆菜的带汁菜。菜品出勺后,师傅顺手就把勺放在一旁,当时的“丰泽园”有三个火眼,汤勺47 把,一天下来王义均就得“蹭勺”上百个。可是,机会就偏偏出现在这“蹭勺”上。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3)

王义均

王义均在“蹭勺”的同时,总琢磨着师傅们的厨艺。于是,他偷偷地准备了一把小铜勺,趁“蹭勺”的机会,每次都刮出一点残汁尝尝,天长日久,他弄明白了各种菜肴的味道,并牢记在心。由于聪明好学,他赢得了师傅们的赞赏,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拿手绝活教给他。

王义均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厨艺风格,使中国鲁菜锦上添花。王义均擅长爆、炒、熘、扒、烩等技术,他烹制的各种山珍海味,刻意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素以浓少清多、醇厚不腻见长,既重视传统的继承,又不拘泥于传统,师古不泥古,并善于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就拿他的拿手菜,也是丰泽园饭庄的当家菜“葱烧海参”来说,就是他与师傅针对该菜色乌、汁稀、味薄、葱味淡的情况反复研究改进,在色、香、形诸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成为一道深受大家欢迎的名菜。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4)

王义均

【做菜和做学问一样】

品尝过王义均手艺的,单是中外政要便已数不胜数。“我最难忘哪位?”王义均不假思索地说:“周总理!”“总理是丰泽园的常客,而他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国总理竟然可以记住我们每个厨师的名字;他每次到后厨来看望我们,拍着我们每个人的肩膀鼓励我们,还问大家血压高不高;宴请外宾时,甚至会把厨师请到席上,向我们敬酒。”

“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这几位日本首相,还有老布什,那会儿还不是总统,只是大使……”八十岁的王义均可以一字不差地,记得周总理是如何请厨师入席的,“介绍王世珍老先生,这位王师傅,是中国的“鲁菜王”,介绍我,这位小王师傅,乃是王大师的“高足”……”王义均至今珍藏着不少珍贵的合影。“旧时我们是“下九流”,不能登大雅之堂,就算解放后,有几位师兄弟找对象,对方的父母一听是厨子,吹了。是周总理让我们厨师能同外国领导人平起平坐了,“天翻地覆慨而慷”啊!”直到现在,王义均还总和徒弟徒孙们说:“你们现在又体面又高薪,小子,赶上好时候啦!你们吃水别忘挖井人啊!”

有一次,万里到丰泽园宴请宾客。其中葱烧海参、糟溜鱼片、酱汁活鱼、乌鱼蛋汤等四道菜都是王义均做的。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5)

万里品尝后,把王义均和王世珍师傅叫到席上,亲切地说:“年轻人,有出息,牟常勋和王世珍师傅的手艺,你学的差不多了。糟溜鱼片、酱汁鱼,都没挑儿了,但有的菜还欠点儿火候。牟常勋师傅的乌鱼蛋汤,酸中微辣、辣中微酸、酸辣适中,而你的乌鱼蛋汤,是不是酸辣味儿稍重了些呢?王世珍师傅的“葱烧海参”,海参滑嫩可口,葱香清爽宜人,你的葱烧海参,是不是参发的有点过劲儿,不怎么筋道了,葱烧得欠功夫,清香气不浓呢?”万里的这几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王义均脸上辣辣的。他心服口服地说:“按要求做乌鱼蛋汤必须用上好米醋,可当时没有。我用了普通醋,所以酸味不正。做“葱烧海参”,得用上等胶东参或大连参,用鲜葱的中段,可这些原料都没有,我用的都是代替品。”这件事,使王义均明白了一个道理,做菜也和做学问一样,必须要实打实,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6)

王义均

【把鲁菜远播海外】

王义均在继承发扬鲁菜的同时,几十年来还致力于把鲁菜带给世界。在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欧洲,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王义均和他的鲁菜。王义均二十多岁时随同中国代表团,赴德国莱比锡参加国际博览会,以拿手好菜“葱烧海参”、“砂锅鱼翅”获得优秀纪念奖,当时代表中国饮食文化参加表演的只有4个人,王义均是最年轻的。从此,王义均开始走向海外。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7)

王义均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后,有不少日本朋友邀请王义均,去日本表演中国菜。王义均动作潇洒自如,炒勺在他手里飞舞迅灵,令人眼花缭乱。只听得手勺撞击炒勺,阵阵金鸣悦耳,原料被烈焰烹制,好似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加上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更让人陶醉。人们还没有醒悟过来,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国菜,已呈现在人们面前。日本朋友给他的评价是:其人聪明绝顶,其技炉火纯青。1984年,意大利格兰德酒店百年大庆,请王义均去表演。此后 20多天时间里,格兰德酒店天天爆满,天天要增加餐桌,才能招待慕名而至的意大利人。中国菜一举轰动罗马。

鲁菜泰斗王义均烧海参(鲁菜泰斗海参王)(8)

王义均

随后,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国饭店”,邀请王义均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纽约时报》除了惊叹“王大师魔术般的技艺”外,还特意介绍了几道“格外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国菜”。王义均当时就听说美国人不喜欢油腻,凭着自己对烹饪文化的见解和的功底,王义均在展示中国烹饪文化的同时,吸收了美国烹调的一些方法,不断推出创新菜,如“美国风味龙凤配”、“干烧龙虾”、“西式柠檬鸡”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