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

清朝,阜平出了一位知府,之前阜平出过什么大官我不太了解,但在清朝,应该是从阜平走出的最大的官了。他就是耿麟,曾任云南顺宁府知府。知府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地区专员,清朝管辖范围大的府之知府定职要高一级别,相当于现今的省长,顺宁府就是如此。

4月7日上午,我与朋友一起赴耿知府故里——阜平北果园乡魏家峪村游览拜谒。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

事先,我不知魏家峪处什么位置。我们乘轿车从县城出发,按导航一直向东南方向行进,大约行有30余公里到达魏家峪村,原来这里距王快水库中上游已经不远了。轿车过了胭脂河大桥之后,只见满山坡皆是尚未发芽的枣树似乎还在睡懒觉,尽管如此,还是能够想象出深秋大红枣挂满枝头的美景。

在此之前,我从阜平吧曾拜读过耿氏后人耿俊岐大姐追述耿氏家族的多篇文章,与大姐在微信中也多有交谈,得知不少情况:

公元1477年,也就是明朝的中叶,耿氏祖上从阜平吴王口的石滩地村迁到魏家峪村。初来乍到,家境贫困,日子艰难,然耿家勤于劳作,开垦荒地,勤俭持家,营造良好的家风。到了清乾隆年间,耿氏家族在魏家峪已经子孙众多,其中一支是耿麟的父亲耿受荣,他为人宽厚,教子有方,对耿麟影响很大。耿麟九岁生母谢世,年岁稍长极其孝敬两任继母。他家贫好学,即使耕种和上山砍柴,也必带着书去。嘉庆年间先后中举人、进士。早期历任湖北省汉川、江陵、汉阳知县。他擒盗贼、剿匪患,平民变,讲策略,示以威,谕以理,众皆诚服;他重民生、革弊端、治水患、抚百姓,均政绩卓然,以清廉亲民著称。从江陵卸任时,士绅乡民涕泪相送,为其建立生祠。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2)

后耿麟升官,历任随州知州、云南省路南州知州,又升任普洱府威远同知。威远与景东接壤,景东人强悍,屡屡侵占威远地亩,威远人无力与其抗争。耿麟到任后,调查摸点,平反冤案七十余起,威远境内齐声欢呼:“今日拨雾见青天矣!” 在威远任满无积案,监狱内三年无罪囚。之后升任顺宁府知府,在“任上去世”。由清•阜平知县王蕙蘭撰写、张之洞大员篆额并书的《墓表》中称:“公性方严,遇事有胆识”、“公生平每以智勇定大事”、“历宦滇楚,立声名于世”……对耿麟一生作了详尽的记述与高度评价。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3)

耿麟去世后,公开的资料称:运送遗体的船只过江时,风大浪急,船被打翻,棺木掉入江中。结果,只打捞上来棺木,遗体却漂流无踪了。遗体只用一块写着他名字的砖石代之。对耿麟死因,耿氏后人存有疑问,推测耿麟可能参与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耿麟是林则徐的部下,深受林则徐喜爱与器重,林则徐推荐他任顺宁知府,二人交情颇深。林则徐曾赠送耿麟《钦定全唐文》450册,耿氏后人连同耿麟藏书《春秋》、《左传》、《南北朝史》等共计39部990册图书一并捐献给阜平县图书馆。这是后话不提。当时耿麟亲眼见证了林则徐因禁烟被治罪的情景,自己也可能受到牵连,加之他为人耿直,办事认真,难免得罪官场小人,于朝廷“被议”。他可能对腐败的清廷失去了信心,故“假报任死,虚设灵柩回乡,人随灵走,遁五台山,脱凡为僧。”(《阜平文史资料第二辑》)。

耿麟的堂弟耿天九,道光十七年(1837年)秀才,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同治八年(1869年)任山东邹县令,其官风可与乃兄耿麟媲美,子孙后代发展甚好。耿家家族兴盛,人丁兴旺,耿氏后人从军从政和从事实业及教育、文化事业者甚多,目前可谓遍布海内外了。有国民革命军航空少将支队长耿煜曾,有曾参加过台儿庄对日作战的中校团长、后随高树勋起义加入解放军行列的耿炜曾,有由冯玉祥西北军改编的29军少将团长(少有)、后率部起义加入解放军行列的耿德星,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后勤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的耿毓桂,有曾任原66军副军长、北京军区调研员、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耿毓棋,有荣获三级解放勋章、一级解放奖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的女英雄耿相柏和剿匪女英雄耿田,有曾任原张家口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的耿尚曾,有曾任安徽屯溪、徽州地委秘书长的耿表曾,有四川省化工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耿武云,有著名歌唱家耿莲凤,等等几十位,简直不胜枚举,不能一一尽述。据说1966-1976期间到魏家峪村外调人员络绎不绝,外调介绍信就达上千张,可见这个村走出多少人才,而且大都是耿氏后人。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4)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5)

我们边行进边谈论着耿家的历史与辉煌,不知不觉轿车已开进魏家峪村。在耿氏后人耿老哥的引领下,我们奔耿氏祠堂而去。时间有限,行走间便急于了解情况,耿老哥说,现今魏家峪有150户500余口人,耿姓占一半左右。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6)

默默无闻的山村

我特意留心观看了魏家峪村的山势与水系:魏家峪村三面环山,南面一座略高,两边东、西各伸出一条腿,叫东坡和西坡,两坡上,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几十棵柏树长年青翠,荒凉的季节也能给村里带来一丝生机;北边敞开一小口子,全村就环抱在南山和东、西坡之间。从南山中间向下延伸出一截的山梁的两边各有一条小溪,于村南头汇流后穿村而过。耿老哥说这里还有5眼山泉,即使天旱也不干枯。我曾读过两本关于民间风水的书,按照风水理论衡量,魏家峪确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有人说魏家峪出人才是得风水之先,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东西是不可信靠不住的,依我看,营建好的家风才是最好的风水:心存仁德、爱国爱民、勤奋耕读、正直善良、勇于担当、遵纪守法、亲人和睦、合理消费等,才是成人成才的根本!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7)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8)

这些雕刻其实很精美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9)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0)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1)

正在胡思乱想,已到达耿氏祠堂。此祠堂坐落于东坡脚下,由耿氏族人筹资,兴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第二年秋主体竣工,由北堂四楹、东房文会堂两间和巽门(东南方向的门)构成,可能因为资金不足,正门和屏门八年后才建成。主堂规模并不大,相当于现今两大间房屋,却琉璃砖、猫头瓦,四檐挑角,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由于历经沧桑和政治运动,看上去已经破损严重,现由邻居照看,里面堆满杂物,“耿氏祠堂”的牌匾淹没在杂物中,门两厢的“忠”、“孝”两个大字被涂抹掉,写上了语录。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2)

正门已破败不堪,巽门成了一道豁口。 可据耿俊岐大姐记述: 往日的祠堂“极为庄严、肃穆,那起着高脊的四楹瓦屋,巍峨壮丽。 室内有内龛三级、外龛四楹,龛内按长幼尊卑供奉着祖宗的牌位。 内龛上方有一匾额,曰‘尊亲阁’,两边有对联曰‘八代诒谋昌燕翼,三朝思锡荷龙章’。 正庭的两楹柱上是天津马孝廉公名元熙题写的对联: ‘七代肇繁昌当年棣萼联辉岱岳滇池政绩早刊循吏传,千秋隆孝享后世椒柳蕃衍恒山汦水名门仍守旧家风。 ”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3)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4)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5)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6)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7)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8)

可现如今,“那座经由几代人的努力建造的家祠也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先是祠堂内祖先们的牌位灰飞烟灭,再是楹联匾额不知去向,堂内的内龛外龛早已被捣毁……只有庭院里的那两棵古柏树还在静默守候。”站立祠堂庭院,回想古文物和传统文化遭受的浩劫,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在紧挨耿氏祠堂的东山坡上,生长着几棵黑茬茬的古树,从树枝掉下的果实酷似花椒。耿老哥说它叫黄连木,朋友赶紧用手机查了一下,得知此树种南方生长较多,嫩叶晾干可当茶饮,有清热解暑功效;树皮和树叶皆可入药,可用来治痢疾、淋病、肿毒、牛皮癣等病,树胶组合物还是天然美容护肤品;其果实能榨油用于制肥皂、润滑油、照明,制成油饼可作食料或肥料;树叶春红、秋深红或橙黄色,具有园林美化作用。看来是个好树种,我想,也可能是耿麟在南方为官带回故乡种植而成。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19)

行至村南头,一座精美小桥映入眼帘。我们围着小桥观看,只见这座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建在小河上面。步量和目测了一下,它长近5米,宽有3米,高5米左右。再细看,桥面两测汉白玉桥栏上刻有“创修魏家峪村南石桥记”,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等浮雕图案,精美雅致,令人赞叹。桥栏外侧两边分别刻有“善济行人”和“流芳百代”四个大字。见我们蹲在桥上观看望柱上模糊不清的桃子雕像,耿老哥痛心地说,以前桥两端分别有2个石狮子,望柱上还有童男童女雕像,后都被造反派用锤子砸毁了。仔细辨认“创修魏家峪村南石桥记”知晓:此处原来就凳着几块木头,小石桥是耿氏后人耿步云于民国出资修建的。耿步云少年看人们从木头上过河危险,立志富裕之后必修此桥。后来他从安徽圣保罗英文中学毕业,到江西一邮局工作,省吃俭用,积攒银元五百余元,汇寄故乡,由村民修建而成,方便了村民出行与生产劳动。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20)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21)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22)

保定直隶总督史料(保定阜平籍清朝知府故里拜谒游)(23)

过了小石桥,我们又到知府大院参观。知府大院,当然是耿麟眷属的住所了。所谓大院并不大,主体部分也就三间房屋,院落不过百十平米,与现在的别墅没法相比。我想,这或许与耿麟不张扬的性格有关。不过,在当时乡村也是有地位的象征了。这是耿俊岐大姐小时候住过的老宅,现今由耿大哥照看,里面同样堆满杂物,看上去更加破败不堪。从整体建造和屋檐、门牌、窗户等探究,从前还是十分气派的。据说,在南屋门上方曾悬挂一匾额,上写“大夫第”三个大字,为林则徐所题写,后不知去向,遍寻无果。真是可惜!

类似这样的祠堂、精美小桥和知府大院,阜平境内可能绝无仅有!能否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以修缮保护?这与炫耀耿氏家族无关,实在是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子孙后代、开发旅游资源造福一方百姓的需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