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

最近,公司里有一名大学刚毕业的00后同事买了人生第一台新车——捷尼赛思G70。当他说出自己的选择时,在场的人几乎都无法理解,这么小众的车型竟然真的有人会买?

论品牌,捷尼赛思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论产品力,G70几乎是豪华中型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论价格,落地30万元其实也有大把的车可以挑了。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1)

可是,如果换一个视角,在30万元以内的价格里,捷尼赛思G70有后驱、Brembo制动系统、电控悬架、机械限滑差速器,还有一台245马力的2.0T发动机。对于一名刚步入社会、热爱汽车与驾驶的00后年轻人,这就是决定掏腰包的唯一性。

不是年轻人的世界看不懂,而是消费观正在快速迭代。老世界固然还在,但是新世界却已经降临。一个品牌的塑造,无法与20年前同日而语,当今天已经很难再出现一个像大众、丰田这种通吃型的新品牌时,那些份额空间一点点萎缩的合资品牌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五强之外,合资品牌还有多大空间?

2021年,合资品牌的新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0.2%减少到43.7%,单月最低的市场份额仅为40.8%,丢失的市场份额,几乎全部被自主品牌吃下。

如果按细分市场来看,合资品牌在以往最具优势的主流家用车市场,主要是紧凑型/中型轿车/SUV市场,均出现份额下滑,而在尺寸更大、价位更高端的中大型轿车/SUV市场,合资品牌也没有突破的趋势。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2)

但在合资品牌内部,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五大合资品牌的占比,已经超过80%,其余合资品牌再无任何一个市场份额超过2%,甚至从排名第9的马自达开始,就已经没有任何合资品牌份额超过1%。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3)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合资品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小众”品牌。

小众品牌的突围,无外乎两条路径:

第一条,扩大产品线与规模,从“小众”品牌变成覆盖更多人群的“大众”品牌。

第二条,接受规模小众的现实,但专注于价值,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发掘长尾市场的潜力,确保足够的盈利率。

其中,第一条路径基本被堵死。在一个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中,从零开始(甚至是“从负开始”)去做大而全的品牌,不仅代价高昂、效率低下,也很容易走入没有性格、标签缺失、记忆点匮乏的死胡同,已经不再是今天的主流路线。也就是说,今天不太可能再诞生一个大众或者一个丰田。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4)

所以,路径就只剩下了第二条。

成熟、保守型的消费群体不是小众品牌的目标对象,小众品牌需要用强个性找到新人群,靠创新、靠激进、靠偏执找到市场空白,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小众的品牌该怎么做?

这里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个非豪华合资品牌的单车平均价格最高?

答案是福特。2021年,福特的单车平均价格为18.2万元,相比2020年上涨了1.31万元,也是唯一高于中国车市单车平均价格的主流合资品牌。

事实上,如果稍微对福特经销商目前的状况有所了解的话,不难发现福特经销商的盈利状况,甚至比很多体量数倍于自己的合资品牌经销商都要更好。尽管相比在中国巅峰时的120万销量,福特2021年62.5万辆的销量似乎减了一半,但是在把内部体系捋顺,并且坦然接受现状后,福特在中国走上了一条降本增效的价值之路。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5)

甚至,如果当初福特的胆子再大一些,将Bronco引入的日程提前,并且给一个合理的价格,可能坦克300目前的火热,也会在福特身上出现。

同样想要这样做的品牌,还有Jeep。这是一个高度有情怀的品牌,所以在体量大幅下滑之后,最佳的方式就是把情怀牌打到极致。包括但不限于大幅裁撤产品线,只保留icon车型,关闭不必要的产线,对经典车进行限量版、特别版、联名版等定制。目的只有一个,不求大而全,只把这群有情怀的人服务好,让更多有情怀的人进入Jeep的圈子。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6)

如果再多看一些品牌,马自达有造型与底盘调校的口碑,雪佛兰有高性能与强韧的基因,在市场份额于1%左右徘徊时,需要做的恰恰是把品牌特点发挥到极致,让这1%的用户获得极强的满足感。

而且,这点对于大众化的品牌同样如此。比如丰田,一方面推出GR品牌强化赛道运动标签,另一方面也有传言要将皇冠进口、将普拉多复产。比如本田,思域Type-R的CKD国产甚至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7)

这些曾经以油耗、排放、成本等为理由被砍掉、被放弃的“小众车”,却在今天这个时代被外资品牌们当作重要的棋子,事实上也是对中国市场消费观念迭代的重新认知。

回到开头那个故事,我们那位00后同事之所以会选择捷尼赛思G70,难道恰恰不就是因为它的“小”吗?如果捷尼赛思G70也如BBA那样在中国进行车身加长处理,它还会有吸引力吗?大胆放弃BBA面向的那群看中全能家用的主流消费群体,专精于喜爱驾控、钟情技术的新生代人群,恰恰是捷尼赛思G70的生存之道。

写在最后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更在疫情之后证明了远高于全球其它地区的抗打击能力和市场前景,这会让外资车企更加倚重中国市场。虽然合资品牌的数量减少是大趋势,但是除了少数几个大规模品牌之外,中国市场的庞大与多远,仍然会给小规模品牌留下机会,也容许足够专注的小而美存在。

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了(只有5个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高于2)(8)

新生代消费者追求的个性化,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释放。那些出生在GDP高速增长时代的95后、00后人群们,他们不会希望看到千篇一律的车型,也不会希望看到清一水的木桶车型。所以,坦然接受现实,然后把品牌个性发挥到极致,是从大众转向小众的合资品牌们逆境求生的唯一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