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

在当代中国闻名全球的工程中,港珠澳大桥绝对是“佼佼者”,这座历时建设周期9年总投资达1269亿的跨海桥隧工程堪称是现代全球基建事业的一个顶峰。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1)

如今,港珠澳大桥已经落成通车4年时间,但现实的车流量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稀稀疏疏的车流与宏伟的工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桥的运营还处于亏损的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无车过”的情况发生呢?

一、 现代基建奇迹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港商胡应湘就提出过修建港珠澳大桥的设想,香港97回归以后。他再度提出这个建议,并表示愿意出资。但由于时代发展的局限,这项工程始终没有动工。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2)

直到2009年12月15日,在具备了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始动工修建,并于2018年完工,工期时间长达9年,总投资达到了1269亿元。项目落成以后,港珠澳大桥成为了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了重重艰难考验,最突出的一个难关是大桥所在区域没有自然岛屿,只能进行人工造岛。施工团队首先在陆地建造了120个直径22.5米,高55米,重550吨的巨型圆形钢筒,并将其固定在海床上,并在中间进行人工造岛。仅这项难题的攻克就堪称是前所未见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3)

项目完工以后,曾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的落成有利的推动了粤港澳三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将三地通行时间极大的进行了缩短,促进了货物、资金、人才在区域内更加高效的流动。

但为什么被寄予厚望的港珠澳大桥会出现车流稀少的状况呢?

二、 过高的要求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平均每天通行的车辆只有4000辆,按一辆车150元的收费来计算,一年的收益也只有2.3亿元。这样的收益状况别说收回高达2600多亿的建设成本了,就连支付后续的大桥维修、养护成本都非常的吃力。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4)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没车的情况出现呢?

根据有经验的司机透露,并不是他们不想上桥通行,关键在于上路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先不说从内地去香港、澳门需要港澳通行证和驾驶证这一难题,仅车牌这一道关卡就足以拦住绝大部分的司机

如果要在港珠澳大桥上通行,车辆需要挂三地的车牌,分别是粤Z牌、香港牌和澳门牌。而获取三地车牌的成本也非常高,全程代办的话,代办费用需要5万元左右,如果购买已有的车牌,总费用更是可以达到90-100万。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5)

关键是,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进行三地车牌的申请,香港经大桥进入内地,申请车牌需要在省内有投资,且3年内的累积纳税额达到10万元才能申办一辆,达到50万能申办2辆,100万能申办3辆。从内地经大桥进入香港,申办主体是省内已办理核准的企业,且3年累计纳税要超过100万元。

所以说,港珠澳大桥上能够通行的车辆大部分是企业车辆,现在的平民通行属性还不明显。也因为港珠澳大桥目前的车流和亏损情况,不少外媒称这一工程为“面子工程”。事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三、 未来工程

通过上述的“高要求”也能够反应出一个深刻的问题,香港、澳门两个经济特区在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内地有着较大的区别。阻碍港珠澳大桥车流量提升的正是这样的差距,对于普通人来说,去一趟香港、澳门几乎和出国旅游一趟没有什么区别,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真正到过这两个城市的人很有限。

港珠澳大桥一共建设几年(耗费1269亿却成摆设)(6)

内地的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产业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未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香港、澳门两地的差距不断缩小,相应的通行规则也会逐渐放宽。当经济发展差距被抹平的时候,港珠澳大桥才真正能够被赋予平民通行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未来工程”。

总结

耗费1269亿的港珠澳大桥被不少外媒质疑是摆设。港珠澳大桥车流量稀少的原因还是在于要求太高。本质上是内地和两个经济特区经济和制度差异造成的结果。但港珠澳大桥在未来所具备的强大通行功能是不可否认的,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工程”。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