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行攻略超详细(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

文/陈默

朝圣之路

在整个中世纪,成群结队的法国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英国人以及其他地方的欧洲人越过比利牛斯山,从几条路径前往与耶路撒冷和罗马并称为基督教世界三大圣地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去朝拜那里的大教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北角的加利西亚地区,它的名字在西班牙语里写作Santiago de Compostela,“Sandiago”就是遗骨埋葬在大教堂的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雅各(年长的那位雅各[Jacob],也被耶稣称为“雷之子”)的西班牙语写法(在不同地方语言中还写作Saint James、Saint Jacques等形式),“Compostela”一说来自拉丁语campus stellae(“星野”的意思),一说来自compostum(“埋葬之地”的意思)。这位圣雅各在公元44年被希律王的士兵斩首,成为基督教第一位殉教的圣人。据说他的遗骨在9世纪被用船偷偷地从雅法运到了加利西亚埋葬,那里虔诚的教徒为其建造了大教堂。当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占据,阿斯图里亚斯的基督教国王为了打出有号召力的旗号来光复基督教先地,而将圣雅各当作保护圣人和英雄,鼓励基督教军队同穆斯林摩尔人作战。在11和12世纪,摩尔人被赶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圣雅各也被称为“摩尔人杀手”,受到广大基督徒的狂热崇拜。因此,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成为最受欢迎的朝圣目的地,朝圣之路也被称为“圣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

欧洲旅行攻略超详细(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1)

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

如今,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大教堂有两大瑰宝,一是荣耀之门(Pórtico da Gloria),一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Codex Calixtinus,以下简称《抄本》)。

《抄本》也叫做《圣雅各之书》(Liber Sancti Iacobi),它的名字Calixtinus来自教皇加理斯笃二世(Calixtus II,1119-1124在位),据说是他编纂了这一抄本,但是现在已经证伪。《抄本》的编纂时间有所争议,但它肯定早于1173年,最可能的成书时间是1130年代晚期到1140年代早期(约1138-1145)。其编纂者很可能是法国的一位学者艾默里克·皮科(Aymeric Picaud)。《抄本》长期埋没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图书馆档案里。1886年被一位耶稣会学者发现之后,《抄本》成为重要的中世纪音乐文献,引起了学者和演奏家们的广泛关注。

欧洲旅行攻略超详细(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2)

整个《抄本》包括225张对开羊皮纸,每张纸大小为295×214毫米,并分为五卷和两个附录。教皇加理斯笃二世的伪信放在了《抄本》的开头。第一卷是礼拜仪式祈祷书。这一卷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是《抄本》的核心,主要内容是关于圣雅各的宣讲布道,对其殉教的两种描述和相关节日的官方礼拜仪式。第二卷是圣雅各的奇迹之书。圣徒传记包括归属于圣雅各的二十二个奇迹,既有其生平中的,也有其死后的。第三卷讲述了圣雅各遗体从耶路撒冷迁移到圣地亚哥的过程。有趣的是,书中还提到了第一批朝圣者收集加利西亚海岸的扇贝壳(圣雅各的象征符号)作为朝圣纪念品,这一习俗由此发端。第四卷为查理曼大帝和罗兰的历史,讲述了查理曼大帝来到西班牙打败了摩尔人以及骑士罗兰之死。正是圣雅各出现在查理曼大帝的梦中,促使他从摩尔人手中夺回了圣墓,并指引他沿着银河的方向,因此“银河”在西班牙语中是“圣雅各之路”的另一名称。第五卷是游客指南。该指南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应该走哪条路,应该避开哪些陷阱,哪里的水质好,哪里的水是致命的,哪里可以找到宾至如归的旅店服务,甚至还描述了那些对朝圣者不友好的人(小偷和劫匪)的恐怖厄运。指南还讲述了沿途受人崇敬的圣雅各的伟大事迹,并指出其他声称存有圣雅各遗物的值得朝拜的教堂。因此,《抄本》被戏称为“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

《抄本》中的音乐

《抄本》的第一卷包含了大量单声部音乐,既有纯粹的格里高利圣咏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也有丰富的附加段、继叙咏和原创的非礼仪用的孔杜克图斯(conductus)等。这些音乐作品并不按照惯例根据体裁分组记录,而是按照日课的顺序抄录。每首作品都给出了表演方式:由一名孩童、一名领唱或者一名读经者演唱(或者由后两者一起演唱)。第一卷的礼仪音乐是与圣雅各有关的节日日课和弥撒,例如日课中的申正经、一部教规中其他小定时的祈祷书和一部弥撒书。弥撒书记录了与圣雅各有关的两个重要节日的弥撒:7月25日,圣雅各受难日;12月30日,圣雅各遗骨迁移日。此外,还有所谓的圣雅各奇迹节,现在已经不再是教历的一部分了。

第一卷中最有名的单声部作品当属赞美诗《当天父》(Dum pater familias)。这首赞美诗并不是《抄本》中的原创作品,而是作为“前进之歌”(Song of Ultreia)广为北方或弗兰德朝圣者所传唱,这些朝圣者互相鼓励、勇敢地向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前进。这首歌以笔迹匆匆的阿基坦记谱法添加在抄本的末尾,而抄本的其他部分由笔迹认真的勃艮第记谱法写成。旋律部分是没有谱线的,因此不能精确给定音高。它有着优美的叠句,但同样的旋律略有不同,这对于带有叠句的分节歌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可能是因为该旋律是众所周知的,抄谱者在匆忙之中没有精确地抄写每一处细节。

《抄本》第四卷的两个附录包括20首复调作品,其中近一半的基本旋律声部(tenor)出现在第一卷中,它们的复调声部是后来嫁接上的。所有的复调作品都由两个声部组成(除了一首三声部作品《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见下文),即一个声部演唱格里高利风格的主要旋律线,另一声部或是华丽奥尔加农风格(organum,每个音节对应华丽的练声曲一样的多个音符),或是迪斯康特风格(discant,音符对音符式的同向或者反向运动)。音乐学家们对这一复调音乐部分最感兴趣。现在认为这些附录是大约1170年在大教堂城镇韦兹利(Vézelay)编纂而成的,并作为礼物运到了孔波斯特拉的神龛处。此外,《抄本》使用了conductus一词,而不是versus,说明它来源于北方勃艮第地区克吕尼修道院,而不是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尽管有一小部分乐谱使用了阿基坦记谱法。从年代上讲,《抄本》和利摩日的圣马夏尔修道院的复调作品并称为记载下来的最早的欧洲复调音乐。从节奏与作曲方法上看,《抄本》中的复调作品应晚于利摩日乐派复调和《温切斯特附加段集》,而早于圣母院乐派。

欧洲旅行攻略超详细(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3)

前面提到,复调作品中有一首与众不同,即三声部孔杜克图斯《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Congaudeant catholici)。这首作品最初是以二声部记录的,后来不同的笔迹添加了第三声部,也是现存最早的三声部复调作品。它的署名是巴黎的阿贝尔师傅(Magister Albertus of Paris),而这位阿贝尔作为圣司提反大教堂(St Étienne,巴黎圣母院的前身)的领唱活跃了三十年(约1140-1177),这首歌也是他唯一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音乐学家们至今还对这首三声部孔杜克图斯存有争议,因为第三声部产生了许多不谐和音。从谱面上看,存在两种对位风格,一种是华丽奥尔加农风格,一种是简单的迪斯康特风格。首先,奥尔加农声部进入,在基本旋律声部谱线上方占据着自己的谱线;然后,音符对音符的迪斯康特进入,作为对比而用红色墨水记录,它直接抄写在基础旋律声部的谱线上。音乐学家塔鲁斯金(Taruskin)认为,虽然它的各声部以对齐的方式抄写在一起,但它不该是三声部作品,而是两首不同的二声部作品。然而,大多数学者和表演者还是把它看作三声部作品来出版和录音,视之为那个时代的大胆独特的“先锋派”作品。

录音精选

作为最早的复调音乐集之一,《抄本》是中世纪音乐录音的重头戏。据不完全统计,完全为《抄本》曲目录制的专辑有20多种,与其他曲目编在一起的合辑超过100种。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西班牙“前进合唱团”(Coro Ultreia,不是“部队文工团”啊)录制的《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全集》(Clave Records,Punteiro 301-CD,4CDs,1999)。这个版本不但曲目全,还附有非常厚的多种语言的唱片说明书,从《抄本》概述、宗教诗歌、宗教礼拜仪式和歌曲,到录音场所选择和演绎特色,都给出了详尽的阐释。这个合唱团非常注重原汁原味。除了人声外,在对可能在游行中使用的非礼仪歌曲的处理上还加入了器乐,大概是参考自当时的教堂浮雕和绘画中经常出现器乐演奏家的图像,这一表演惯例还存在很大争议,现在认为当时的教会音乐是纯人声的。著名的中世纪古乐团“继叙咏”(Sequentia)录制的《雷之子》专辑(Sons of Thunder,Deutsche Harmonia Mundi BMG 77199,1992),是该团《伊比利亚之声》系列的第一辑,包括了《抄本》中大部分最受欢迎的曲目,比如前面介绍的《当天父》和《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该团录制时使用全部男声的演唱方式,有些声部使用两名演唱者,有些声部只有一人,表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织体变化。另一知名中世纪音乐演唱团“奥尔加农合唱团”(Ensemble Organum)录制的《孔波斯特拉——圣雅各晚祷》专辑(Ambroisie AMB 9966,2004),重构了圣雅各受难日第一晚祷的重要时刻(7月24日),也是这个节日的第一阶段。该团在音色、声响和装饰音处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拘泥于传统圣咏演唱的那种刻板的同一节奏的处理方式,体现出朝圣者应有的一种活力与能量。

《抄本》还曾经历了一番磨难。2011年7月3日,收藏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抄本》被窃贼偷走。也许是警告大教堂松懈的管理,也许是个人私愤的宣泄,这名窃贼于2012年7月4日被抓获时发现竟是大教堂的一名前雇员。《抄本》藏在了这名前雇员的车库里,所幸还保存完好。

《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是12世纪历史、宗教、文化和音乐遗产中的一件瑰宝,它揭示了当时最大胆的音乐创新——复调音乐,它散发出的光芒经过800多年的岁月一直穿透到我们这个时代。

欧洲旅行攻略超详细(最早的欧洲旅行指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