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称呼足下适用哪些情境(古时候尊称陛下)

陛下、阁下和足下为什么是竞争呢?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用您来表示尊敬对方,而在书面语中我们则用阁下或者足下来表示。不太清楚来历的朋友们还常常会误以为这个词是从西方国家翻译来的,因为在不少的外交场合,阁下这个称谓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阁下这个词的确是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尊称。今天我就来谈谈这几个尊称的由来。

  首先我们来说阁楼,不少人可能认为这阁自然就是阁楼,其实不然。在不少古文当中提及的阁,其实是古人们为了防止开门之后门会自动闭合,于是用两根粗棍子抵着门,这就是格子作用。而在不少古文中还有另一个字也读格,这个写法非常复杂,这个复杂点的格是指的小门,但是在人们的使用过程当中逐渐淘汰了复杂的写法,也将这两种意思慢慢的混用了起来,所以才有了人们口中说的规格。

我国古代的称呼足下适用哪些情境(古时候尊称陛下)(1)

  一说汉朝有一个丞相叫做公孙弘,他为了招揽贤士,特意在都城建立了一个闲置馆,将馆的东门打开,用格抵住,所以这位开馆的宰相被称为阁老,而一些贤士大才都会从东门进入这个贤士馆,进门之前要在东门等候,东门一直被隔离着,所以就尊称他们为阁下了,而陛下的由来就更为有趣了,陛下的弟子指的是宫殿下的台阶,所以其实这陛下并非指的是皇上,而是指皇上的近身,侍卫。蔡邕就曾用这么一句话解释过,谓之陛下者群臣于天子言,不敢只去天子,故乎在陛下者而告知。意思就是说群臣不敢直接地斥责天子,便让身边的人转告身边的人就是陛下,久而久之这个称呼就变成了对皇帝的敬称。

我国古代的称呼足下适用哪些情境(古时候尊称陛下)(2)

  而足下这个称呼是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国局动荡,晋国的公子重耳被逼逃亡国外,19年颠沛流离,有时候在流亡的路上实在没有食物可吃,只能吃野菜,重耳是位公子能忍受这顿顿吃野菜,可一连几天没有食欲,几乎不进食。而他的随从有一个叫介子推的,看到这种情形就不吭不响地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成了一锅肉汤,端给重耳吃,重耳把肉吃完,把汤喝光之后就问介子推这荒郊野岭的你是从哪弄来的? 介子推如实相告,重耳大为感动。

我国古代的称呼足下适用哪些情境(古时候尊称陛下)(3)

后来重耳成功地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就是咱们熟知的晋文公,这晋文公十分感恩当初逃难的时候跟随他的人们通通都风尚有加,甚至还有不少人变本加厉向晋文公索取更高的嘉奖,而介子推这个时候看不惯了,于是对他的母亲说,重耳之所以能成为国君是天意使然,加之其有能力,那些追随者恬不知耻揽下功劳,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说罢他便和母亲一起隐居了起来,而这边金文公想起逃难石器的介子推准备封赏他的时候却找不到人了,所以晋文公就疯狂地寻找他,知道了他的隐居地之后,金文公多次派人劝说无果,于是他便下令放火烧山,金文公心想放火烧山,这样一来介子推必然会逃出来。可是谁曾想介子推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抱着林中的一棵树活活的被烧死了。金文公悲痛欲绝,为了介子推的绝叫痛哭不止,过后他便命人砍下了介子推火中抱着的那棵树,让鞋匠做成了一双木鞋穿在脚上,就好像介子推永远跟随自己,永远在自己的脚下。所以到了后来这足下就演变成了一种尊称。

我国古代的称呼足下适用哪些情境(古时候尊称陛下)(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