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

"孩童成人化"也就是成人化儿童,是当今的中国儿童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过早的进行成人化的预演。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方面,思维、心理语言还有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超越年龄的表现,并且和成人十分相似。

有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幼儿中独生子女的心理严重成人化,儿童生活受到成人价值观影响较为突出。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记得曾经在一次聚会上,有老同学把孩子带了过来,那是一个非常懂事讲礼貌的孩子,给人第一印象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而在我同身边人讨论着买房和近期股票市场问题的时候,这个孩子好奇的向我询问:"阿姨,你也在炒股投资吗?"随后居然将投资市场的概况说了个七七八八,这让我更加的诧异。

而看着眼前穿着小西装,发型打理精致,目光沉稳淡定的孩子,我真的很意外这个年仅6岁的孩子到底是接受了怎么样的教育,同时也不知道是应该表示欣慰还是惋惜。

因为站在同为父母的角度来讲,我当然也很赞赏孩子的优秀表现,但是如果站在一个儿童教育者来讲,却为这样过于早熟化的发展感到无奈。

就如蒙台梭利所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在成年之前,儿童阶段是必须要经历的。在儿童时期,孩子实现自身的潜能开发,为成长蓄力。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采用"拔苗助长式育儿",通过向孩子灌输"成人思维"来教育孩子更早具备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能力掌握。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2)

家长们得意于他人对自身教育成果的羡慕目光,却不知,儿童过早成人化,势必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不良影响。

今天在这里便对各位家长进行告诫:

不要再将"成人思维"灌输给孩子,"揠苗助长式教育"会毁了孩子的!

一:为什么会出现"拔苗助长式教育"?

首先不容置否的是,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孩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当大人们习惯了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往往会对孩子的思想感到难以理解。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很多看似荒谬的行为,都只是他们在对世界进行探索。

而同样的,相比较于成年人更喜欢确定的,清晰的处事方法和经验,孩子往往更喜欢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怪异的行为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

也正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在家长眼中就会变得不可理喻,而且是浪费时间,从而进行干涉和要求。

正如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对儿童一点也不了解,用我们的错误观念进行教育,越来越走入歧途"。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3)

确实如此,孩子的盲目和家长错误的观念共同造成了孩子过早成人化的局面,家长需要走出教育的误区,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的童年回归,否则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拔苗助长式教育"的不良影响

有的家长欣慰和得意于,孩子在"拔苗助长式教育"下所表现出的成熟冷静,但是也要注意了,之所以称之为"拔苗助长",我们应该也都听过这一故事,最后的结局便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导致夭折。

当然了,在教育领域不会出现这么极端的后果,不过家长们还是应该适可而止,因为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还是不容小觑且难以估测的。

1.孩子过早承担压力

为了孩子更早的变得优秀,这类家长最容易出现的行为就是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培训班,把孩子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童年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同时也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这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不仅可能造成身体负荷,也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和性格缺陷。

2.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念

过早的让孩子接触成人的世界,让孩子接触到成人世界的社会法则,势必会给孩子的价值观塑造造成影响和偏离,孩子可能年纪小小就变得注重视力,容易出现虚荣和攀比心理,这都会导致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举止。

3.容易做出错误选择

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被灌输的成人思维,但是在判断能力上还是受到了能力和年龄方面的限制,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会误入歧途从而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4)

身为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所以我们不提倡"拔苗助长式育儿",也希望家长们在了解其危害后,能适度的进行引导,而不是强行将成人思维施加在孩子身上。

三:如何避免"拔苗助长式教育"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实想要孩子提前掌握知识本领也不是不可,但是要注意适度,那么这里其实不应该再称之为"拔苗助长",而是一种引导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作为小男生或小女生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的满足感、逻辑思维的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而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该被扼杀。"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5)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家长们,要在遵守和维护自然成长规律的同时,进行我们的提前培优计划:

1.兴趣为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发现孩子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既能让孩子收获符合他们性格的教育,又不会让他们在形形色色的兴趣班中迷失自己。

我们在帮助孩子进行兴趣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采纳孩子自身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通过兴趣来助推孩子的进步,同时也不会有过大的心理压力。

2.给予孩子自由空间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儿童时期的儿童教时:"要他工作或要他游戏,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他觉得两者之间是没有差别的。"

这也是告诉我们,不要用我们的大人的观念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举止,而是要给予孩子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选择和行动,有些看似玩耍嬉戏的行为,其实也是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方式。

3.通过人性进行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绝不会有不愿学习的孩子,每一个儿童上学时,都是真心诚意来学习的,他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怎么治孩子叛逆(别再将34)(6)

正是求知欲才推动孩子主动进行探索, 那么我们就要学会运用人性,来引导孩子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要多注意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也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