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宗禾君

金秋十月

国庆七天长假

你或许正徜徉在

大自然的美景中

为眼前的风光沉醉

又或许宅在家里

品味岁月静好

享受着难得的慵懒和清闲

而在看不见的远方

有一群人正为了

国家的强盛

你我的安宁

挥洒着青春和汗水

书写着坚毅与忠诚

在大家还在熟睡的时刻

他们唤醒了祖国的每一个清晨

……

“东极”官兵: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

官兵迎着朝阳站岗执勤。

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地处中国版图最东端。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从这里照进中国。

7月30日凌晨3时许,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阳光瞬间洒满黑瞎子岛。正在观察哨执勤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战士记录下这一刻。

早晨6时整,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宣誓……“我是东极哨所第336名战士,我宣誓,牢记使命、卫国戍边,做一名无愧朝阳的东极卫士!”

面向国旗,三班副班长姜鑫雨郑重宣誓。能在国旗下演讲和领誓的,都是连队每周评选出的“东极之星”,这种仪式感、荣誉感让每名官兵深受教育。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2)

升旗仪式。

2008年10月14日,随着中俄界桩揭幕仪式的到来,黑瞎子岛171平方公里领土历经79年时间又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哨所共有171级台阶,代表黑瞎子岛171平方公里的划归面积。国旗台二层底座面积10.14平方米,铭记2008年10月14日登岛接防的历史时刻……

营区在规划时特意把一组组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融入其中。如今,这些已成为启示官兵时刻铭记历史、忠诚戍边的见证。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3)

登岛初期,帐篷和哨塔。

登岛之初,岛上无路、无水、无电、无住所。官兵们用黑龙江里的江水饮水、做饭、洗漱。第一批“拓荒者”们演绎着真人版的“荒岛求生”。

登岛2小时,7名官兵凭借工兵锹、锄头等简陋工具在银龙岛、北代岛和中俄界桩揭幕现场不同方位树立起3根国旗杆。登岛第1天,官兵们搭建了十几顶帐篷,在岛上安了“家”。半个月时间,13.7公里的线缆在齐腰深的水里铺设完成。登岛26天,4400平米的活动板房建了起来……

那时,岛上道路不通,所有的建造设施和材料只能从抚远码头通过货船运至岛上的临时码头,再从码头用人力肩扛到几百米以外的营区。一个班的战士一天搬了5万块砖。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4)

从船上卸下建筑材料。

基础设施修好了,可老兵退伍的日子也到了。临走前一天,退伍老兵不约而同地提前起床,早早列队在亲手修建的国旗台前,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再次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

这群“东极卫士”忍受着肆虐的蚊虫、呼啸的寒风,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什么是边防军人的卫国担当。

2013年夏,黑瞎子岛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岛上平均水深4米多。在洪水肆虐的60多个日夜里,官兵们坚守哨位,每天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准时升起五星红旗,驾驶冲锋舟巡逻执勤,边境管控一天也没间断。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5)

祖国在我心中。

代表祖国迎接第一缕朝阳,国旗,在哨所官兵心中有着无比神圣的意义。在这里,你能最真切地理解国土的含义。

10年,3650多个日日夜夜,87600多个小时的坚守。边关无言、使命如山。在这荒凉和寂寞的环境中,他们不惧险阻,与风雪搏斗,同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忠诚守卫着“东极哨所”。

就像官兵口口相传的那幅对联“以岛为家守边防,代表祖国迎太阳”,这座黑瞎子岛就是他们的家。

“国旗卫士”:晨光下诠释神圣尊严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6)

国旗护卫队。

从开国大典毛主席按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始,历经多年,庄严的升旗仪式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向往。

35年前,武警北京总队组建的“天安门国旗班”正式担负升国旗任务,1991年“国旗班”扩编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几十年来,这支被誉为中国“颜值最高”的部队,“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敬意”,诠释着东方古国神圣的尊严。25000余次升旗和降旗任务,他们保持着零失误的记录。

2018年1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担负起了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光荣结束使命。今年元旦,当三军仪仗队护卫国旗走出天安门、跨过金水桥、迈上长安街,他们挺拔的身姿、矫健的步伐令人振奋。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7)

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按下电钮,将旗角甩向空中,立正、敬礼,几个动作干净利落,分毫不差。在今年元旦的升国旗仪式上,解放军仪仗队升旗手郭凤通成为了焦点人物。

国旗长5米、宽3.3米,旗杆重30斤,旗扛在身上以后,旗杆不能偏斜,这十分考验身体的稳固性。他们平时都是按40斤或50斤的重量来进行训练。

执行升旗任务时,许多细节都十分关键。旗杆挂上去之后,上下都是固定好的。解旗的瞬间国旗不能脱落,更不能掉在地上。

“向国旗敬礼”这个口令也很有难度。“向国旗”由解放军仪仗队执行队长喊,“敬礼”由三个分队长同时喊,因为中间有间隔,口令很难卡到一块去。准备期间,他们抓紧各种机会练习。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8)

敬礼。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另外,军乐团奏国歌和升旗手按电钮必须同步,国歌结束时国旗才能升到顶端。整个过程要配合得天衣无缝。

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张海峰说,仪仗队里的军人们,听了无数次国歌,国歌的速度已经在所有人的血液里、骨髓里了,跑都跑不掉。

掌握这个速度就跟念自己的名字一样,想念错都难。就算背对背,不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也能高度一致。 这是一种默契和互相的信任,因为,他们必须计算到秒,必须严谨到极致。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9)

升旗手展旗。

展旗这个动作在很多人看来是最帅、最见功力的。抛出去以后,整个旗面得展开,升旗手的形体也要大方美观。为了练好这一个动作,郭凤通每天坚持做俯卧撑,做5组,一组20个,做完100个俯卧撑后换哑铃,模拟甩旗的动作,反复体会练习。

他说:“我们自从受领了升降国旗这个任务,倍感光荣,因为国旗在老百姓心目当中是最神圣的。作为我们军人来说,我们的基本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有国旗在,我们的国家就在。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地做出每个人的贡献。”

戍边民兵:迎着晨曦踏上巡逻路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0)

凌尚前维护界碑。谢指挥 摄

“我是民,也是兵,身为民要守护家园,作为兵要保卫祖国。”

——王继才

“我和王继才同志都是党员,戍边志向相同,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就应该像他那样坚守边防,只要还能干得动,我也要一直干下去。”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长凌尚前这样说道。

南国边陲,晨曦微露。凌尚前又一次带领哨兵踏上边境巡逻路。从意气风发到白发尽染,他在这条蜿蜒崎岖的边境线上走了37年,熟记每一块界碑的坐标方位。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1)

凌尚前在界碑前给哨所民兵讲解边境政策法规。

1981年3月,听说天池哨所招哨员,凌尚前主动报了名,成了一名光荣的国防哨兵。站在哨所,一抬眼就可以看见自己成长的村庄,这让第一天走上哨位的凌尚前,从心底升腾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守卫哨所,就是守护家园!”

当年哨所条件异常艰苦,水、电、路“三不通”,哨员除了巡逻,还要下山背水,上山砍柴。“哨所再小,也要有人守;边境线再长,也要有人走。跟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比,我吃这点苦算什么。”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这些年来,哨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凌尚前始终初心不改。

哨所守护着11块界碑和全长8公里的边境线。一次,邻国在某号界碑拓宽巡逻路,推倒了一棵界竹越过我边界0.5米。凌尚前当即带领哨兵,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让邻国及时回填改造了道路。

一条路,一辈子。凌尚前说:“小草不起眼,一样经历四季春秋。只要还能干得动,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2)

哨兵与界碑的合影。(图片来源于“八桂国防”微信公众号)

天池,名字动听,却没有碧波荡漾,只有连绵的群山。哨所坐落在海拔9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一年中大半年是雨雾天气,蚊虫、毒蛇、蜈蚣是“常客”。界碑所立之处人迹罕至。

一次巡逻,一场瓢泼大雨当头浇下,一名哨兵脚一打闪滚了下去,凌尚前伸手去拉,也被巨大的惯性带了下去,两人滚出10多米,幸好被一棵树卡住。看着脚下几十米深的悬崖,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半天才缓过神来的凌尚前,又一瘸一拐地带领哨兵走向界碑。

还有一次,他带队巡逻时,左手无名指被毒蛇咬伤。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他左手无名指关节已经不听使唤,连手套都戴不上去,落下了终身残疾。

守着艰辛,也守着清贫。凌尚前家不远就是国家一类口岸平孟口岸,不少村民靠做边贸生意发了财。哨所管辖的8公里边防线上,好几条小路是不法分子眼里的走私“黄金通道”。

一些亲朋好友“开导”他说:“你要是脑筋转转弯,怎能这样守着金山缺钱花?”可凌尚前却说:“钱可以不赚,界碑不能不守。我要想发财,还会等到今天吗?”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3)

凌尚前(右一)。(图片来源于“八桂国防”微信公众号)

去年1月,他动员女婿赵天皓放弃月收入五六千元的货运生意上哨所当了哨兵。他还多次叮咛儿子凌宇 ,等他干不动了,要来接他的班。

在家里,妻子黎兰新拿出一大摞奖状和证书,全都是各级给凌尚前的荣誉——有市里、自治区、军区颁发的奖状,有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奉献模范、优秀哨长……

“他哄我,其实就一句话:我守着哨所,你守着家。这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说起这些,黎兰新的眼睛里亮闪闪的。随后,她又补充一句:“哨所就是他的命根子,不让他守哨,真是要了他的命。”

扫雷勇士:清晨赴雷场排雷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4)

搜排手在互相检查防爆装备,准备进入雷场扫雷。宋邦稳、关磊摄

清晨,广西东线扫雷队队长王京带着广西东线扫雷队几十名官兵来到雷场。负责搜排的官兵穿好防爆服,整齐列队在哨所前的操场上,别在胸前的红、黄两种颜色的旗子格外显眼。

“每一次警报声都要当作地雷来处理,哪怕是一节铁丝也要排出来,表明警报声是铁丝引起的,雷场上没有哪片土地是绝对安全的!”每次任务,王京都要重复这段话。

搜排手进雷场后,探雷器的警报声在雷场上此起彼伏。搜排过安全的区域他们插上黄色旗子标识,搜排出地雷的地方,用三面红旗子围着地雷标识。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5)

小心翼翼地控制搜排出来的地雷。宋邦稳、关磊摄

广西边境地区农历三四月是雨季,一下雨就不能爆破作业,搜排作业也得停止,因为官兵容易滑倒。雨季过后就是夏天,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官兵穿着厚重的防爆服容易中暑,只能“早上五六点就出发,赶中午一两点最热之前撤回。”

在扫雷的“黄金季节”,官兵午餐都是在雷场就地解决的。为了赶进度,他们已经习惯了早出晚归,扫雷作业时午休只能找个树荫凉“眯上二三十分钟”。

“雷全部排完移交给当地政府,才算排完了一个雷场。”移交时,王京会和官兵当着政府代表和村民的面“趟雷场”,手牵手在雷场上走几个来回,证明雷场地雷已经排完了。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传递正能量(致敬他们唤醒祖国的每一个清晨)(16)

排完雷后,官兵们要手牵手趟雷场,证明这片土地地雷搜排干净了。宋邦稳、关磊摄

“趟雷场是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告诉他们,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是认真搜排过了,眼前这片土地,每一寸都是安全的!”扫雷队官兵说。

早日清除雷患是这群80后、90后官兵的心愿。王京说,今年春节时,扫雷队官兵自己创作了一副春联:“黑盔黑甲黑面孔步步为营除旧患,红旗红心红爆竹声声震天迎新春。”横批是:“天下无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这些祖国卫士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负重前行。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中青在线、央广军事、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等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