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1)

华杉,贵州道真人,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华与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与华系列图书作者。

目前,已出版《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等书》等书,均为销量6万册以上的畅销书,其中,《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已在韩国、泰国等国出版。

8月31日,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现场,在主题为《五个儒家论——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的讲座上,华杉通过其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释读儒家经典。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2)

华杉眼中的儒家经典,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的经营哲学集中、西、日之正道

作为华与华企业的经营者,我的经营哲学是——

首先,一个人选择一种哲学,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有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总结到王阳明的学说,就是“知行合一”的道理。

其次,我们的经营哲学集中、西、日之正道。

华与华作为一个咨询公司,我们在构建事业理论和产品科学时,吸收借鉴了孔孟王道、阳明心学、孙子兵法,以及科斯的交易成本定律、德鲁克的社会职能定律、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定律、波特的战略定位理论,还有丰田公司持续改善的生产方式。

我们不仅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了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来推动我们企业的成长。

王阳明曾说,学到几千年圣人传下来的一点真骨血。

怎样学到真骨血?

我认为,要改掉几千年人人都有的老毛病,学到真骨血,就是应该要多读书。

就王阳明的《传习录》来说,我认为这是王阳明师生针对《四书》的答疑,即王阳明解答弟子在读《四书》时遇到的问题。

今天我所要讲的儒家论,我将它分为五类:孔孟的儒家、董仲舒的儒家、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明清糟蹋儒家。

儒家思想的人间智慧就是将心比心

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忠恕。

什么是忠?

小时候,我们认为忠就是下对上的忠。

但孔子的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成就他人。

忠原本不是下对上的忠,而是上对下的忠。所谓忠就是上对下的成就他人,下对上的尽心尽力。

什么是恕?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就是尽己之心曰忠,推己及人为恕,用人间的智慧来形容儒家的思想就是4个字——将心比心。

对企业来说,忠就是忠于客户,忠于员工。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3)

中国有两家忠道公司,“海底捞”将成就他人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业,而“西贝筱面村”以“好汉精神”为价值观,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成就他人,不断培养出新的领导者、新的好汉。

所以,儒家思想就是最朴素的人间智慧。

对我影响最大的3个字就是“少举事”

孟子一开篇就讲到了“义利之辩”。

义利之辩不是说在义利中做选择,它是一个价值观的导向问题。谈到义利之辩,我们就会谈到集义而生,集义而生就是说一辈子只干好事不敢坏事,没有什么亏欠,便能气壮二牛。

孔子说如赡养浩然之气。当人真正懂得了这些道理,便能成为这样的人,就能做到身之安行,集义而生。

勿忘勿助就是每天都不能忘,天天都要练,但是却不能拔苗助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很多错误都是因为不能等待。

曾国藩说如果你要做这门学问,就要有日日不断之功。

对我影响最大的3个字就是“少举事”,要能够拥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对于时间的运用,要日日不断的用,要整块整块的用,不要轻易给别人用。

孟子的“四端论”归结到一点就是扩充放大。扩充放大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抓住善端不断扩充放大,不断充实自己。

大家知道王阳明“致良知”,良知就是生而知之,良知良能,致良知就是强调要将所有东西擦干净,想法太多就容易没有良知良能。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为政治交换

说到董仲舒,我们就会想到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董仲舒对于儒家的贡献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确定了君权神授,对君主有一定的好处,这样可以说是政治交换。

我上中学时学过韩愈的《原道》。

《原道》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因为佛教和道家在学术和社会上压倒了儒家,呼吁有识之士承袭中华之道统。

首先就是周敦颐写了一篇《太极图说》,这是儒家的创世纪学说,在这个学说中,还是在强调人,经过了程颢、程颐,到朱熹后,集儒家经典于大成。

我也以《四书章句》为蓝本,写成了华与华的四书系列。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

《大学》里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几条就是人们入门的阶梯。这八条目的秩序不能乱。

先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5)

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在相互模仿,所以我们更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塔尔德曾说,模仿就是下位的在模仿上位的,模仿一旦开始就呈几何急速扩张,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管理上就是率先垂范。

王阳明认为“格”是代表是非善恶的格子。是非善恶往格子上套,便能见分晓。套了之后,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凭着大是大非就能勇往直前,就能修齐治平。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大学》之中谈到修身其境,即止定静安虑得。制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然后做到修齐治平。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就是在说志向立住了。

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就是诚

什么叫中庸?

不偏执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即无过不及,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

而现在所说的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庸之道。《中庸》讲的,首先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从《大学》到《中庸》,归结到一点就是诚,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就是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只有至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衍生到领导力就是,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还能充分发挥别人。用诚的积累,就能够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6)

我的写作总结起来就是知行合一四个字

通常谈到王阳明,就会想到心学。西方的哲学靠逻辑推进,王阳明的学说,给我最大感受的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方面。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份人欲,便是复得一份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恢复本来的状态,恢复良知。

最后我们来谈谈明清“二十四孝”。

国学经典学习多久能灵活运用(孔学堂国学书博会)(7)

“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二十四孝故事,按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在索隐行怪,舍弃易者而不为,究其难者。

所以我们进一步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孝道强调父母惟疾是忧,色难。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总结5个儒家论,就是孔孟奠基,董仲舒使之成为国学经典,到了程朱开始传承,在王阳明得以发扬。

将王阳明的儒家思想衍生到学习中就是切记体察,事上琢磨,代入自己,知行合一。

我们更应强调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程颐曾说:“以记诵博识为万物丧志。”

书读一遍是不会记住的,如果要真正的读会,至少要读3遍,而且3年间还要不断的翻看,因为随着人的成长,每年读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我的写作总结起来,无非就是4个字:知行合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