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

诶嘿

假期转眼到了第四天

外出游玩的小伙伴们玩够了没?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1)

云南美景看过了

云南山歌听过了

云南“一天过四季” 也感受到了

不如

我们再来看看云南的吃吧!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2)

说到吃

在云南

第一个想到就是

五花八门的米线吃法

全民狂热的野生菌

还是鲜花入食的小资情调

云南作为生物多样性充分体现的地区

食材多样性也是非常的丰富

这里有非常多样化的神奇食材

隐藏在大大小小的菜市场里,等着你来发现~

草芽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3)

图源:上善建水

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草芽米线,是多少人心中的yyds。

草芽,其实就是香蒲的地下嫩茎,颜色、形状都酷似象牙。主要产于云南建水,吃法非常多样,但是它不耐储存,要趁鲜食用,因此只有在原产地才能品尝到草芽最地道的鲜甜。

皱皮椒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4)

图源:昆明文旅

皱皮椒是云南特有的辣椒品种,它个头不大,样子呈圆锥形或者短圆形,颜色翠绿,看起来皱皱巴巴的。辣度不算太高,椒皮比一般辣椒要薄,也更加爽脆。

一般用来与野生菌或者腊肉同炒,皱皮椒炒牛肝菌是最著名的一道菜。

臭参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5)

图源:丽江日报

臭参又称臭药、臭党参、兰花参、胡毛洋参等。这是云南高山林区特产的一种药用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史和食用史,也是云南人秋冬进补的食疗药物之一。市场上主要有野生与家种两类品种,野生的要比家种的贵一些。

臭参能单独生食也能同其他药材搭配与鸡、猪、鸭等搭配制作补膳,常见的烹饪方法有:煮、蒸、炖、焖、煨、烧等。但是它有一个不好的地方,由于其通气的药理作用,人们在进食后的一两天内容易控制不住的排气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6)

多依果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7)

多依果,也叫酸多依,颜色为黄绿色,腌制过的偏黄色。这是一种不把牙齿酸个倒,誓不罢休的食材。

这玩意不仅酸涩异常,而且极其难嚼,但在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地,却是餐桌上的抢手货。拿它当主角,拌以各种调料舂碎或者单独蘸辣椒,就是平日里酸爽开胃的小零嘴,也是当地人离家在外的念想。

做配角它也不容忽视,是云南傣族菜里的常驻嘉宾。

木姜子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8)

图源:普洱文旅资讯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外形与胡椒接近,但全身青色,表面平滑,味道介于麻和辣之间,具有特殊且浓烈的香气。它是行走在调料圈和中药圈中的宝藏植物。用于料理时,清香独特;用作药材,有祛风行气、健脾利湿之功效。云南的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是常见的调味品。

云南人做凉菜或者卤菜的时候,都喜欢加入它,只要一道菜品中加入了此调料,味道瞬间为之大变。在昆明,很多农贸市场都可以买到,如果买不到新鲜的也可以在干货批发市场见到晒干的身影。

甘露子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9)

图源:昆明文旅

甘露子,有很多名字: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一颗颗像螺丝杆,又似宝塔。吃起来清香甜嫩,脆爽可口。

既可生吃,也可腌渍后可为凉菜,炒、爆、煮、炖、炸皆可;与荤食材搭配烹饪味道更佳。云南一些地区也用做咸菜,腌制出一道云南咸菜美食“腌甘露子”。这种食材在昆明的菜市场中很难遇到,篆新农贸市场有时候会见到。

四棱豆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10)

图源:昆明文旅

四棱豆,别看它长得不像豆,但其实人家真的是豆。别名有翼豆、杨桃豆、热带大豆等,为蝶形花科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海南和云南普洱、保山、楚雄、文山等地区,其营养丰富能与大豆的营养价值相媲美。

四棱豆可腌、拌、炝、炒、炖、煮等。不过洋芋君最喜欢清炒,简单的清炒,就能激发出四棱豆脆嫩爽滑的味道,是足以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味。

海菜花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11)

海菜花,学名叫做波叶海菜花,人们戏称它为“水性杨花”。这是云南大理白族同胞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蔬菜。

海菜花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海菜花的叶子具有一股海苔味,因此,人们会用它做烧烤材料。此外,海菜花的花梗、花以及果实也可用来食用,也有海苔味。

翅果藤

云南奇葩美食纪录片(云南奇葩食材赏)(12)

翅果藤,主要吃他的果实,因为味道苦涩,也被称为小苦瓜。鲜切后炒食,或者腌制后蘸酱、辣椒等食用。是普洱、宁洱等地喜欢吃的一种蔬菜。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降暑、明目解毒、补肾润脾之功效。吃后会像滇橄榄一样回甘悠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