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

狭义的魏碑指北魏时期的书体。广义的魏碑即指北朝的碑刻,包括魏、齐、周三朝,直至隋统一南北之前的碑刻作品。魏碑是一种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体,属于楷书范畴。魏碑书法质朴雄强,粗犷自然,存隶书的雄厚之气,比唐楷多质朴之姿,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清人康有为就对其推崇备至。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

魏碑出现于南北朝——一个多民族融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盛行、造像记发达的时代。它主要见于当时的石刻。魏碑书体可分为摩崖、造像记、碑碣、墓志四种。刻字山崖石壁上的文字称为摩崖,造像的铭文称为造像记,记事刻碑就是碑碣,刻石埋入墓中的称为墓志。南朝书法多见于书信,北朝则流行石刻,所以有“南朝重尺牍,北朝重石刻”的说法。

掌握魏碑的基本常识

选好范本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

《龙门二十品》

学造像书法当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其中又以《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为上选。碑碣可选《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墓志可选《张玄墓志》等。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3)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4)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5)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6)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7)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8)

懂得用笔的方圆

魏碑用笔有方、圆两种。方笔以骨力取胜,要厚重、茂密,《龙门二十品》是典型的方笔魏碑。圆笔以内在的力度取胜,是一种圆转力、弹性力。魏碑的书写大体分为方笔、圆笔和方圆兼备三种。方笔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代表,圆笔以《郑文公碑》为代表,《张猛龙碑》则是方圆兼备的代表。

方笔和圆笔的根本区别是:方笔须顿笔下按,要铺毫;圆笔须提笔上行,要裹毫,笔力中含。

明白结构

古人说得好:“北碑字有定法,而多出之自在。”结体要顺应字本身结构之自然,精神饱满,气势飞动,是其要点。

《始平公造像记》用的是典型的方笔,落笔一般不用逆锋,收笔或用回笔,或提笔即收,成方正之势。

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例学习方笔魏碑

点的特点

成厚重的三角形,大体有两种写法:第一种,逆势切锋后折笔回中心,挫笔铺毫,迅速提笔作收;第二种,在一条线的中间藏锋落笔,至尖角处折笔,依次写出三个角,然后回笔,笔锋回到落笔时的位置。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9)

横的特点

其横起笔方笔,行笔中实。逆势切锋入纸,随即捻管外旋,笔毫由侧转中,然后铺毫行书,笔力外拓而内含,墨迹中实方厚。收笔时略驻,不要耸肩,回锋要干净利落。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0)

竖的特点

《始平公造像记》的竖有两种:一是斜角竖,切锋入,转笔内旋,中锋行笔,收笔时向左略驻、急转向右下成斜角,然后回笔收锋;而是悬针竖,注意出锋时要凌空用意回锋。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1)

撇的特点

《始平公造像记》有三种撇:平撇、短撇、长撇,都切锋入笔,归中铺毫,涩势慢行,收笔时势有上仰之态,全画有沉雄之感。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2)

捺的特点

写法有两种:第一种平捺,如“道”“运”;第二种波捺,如“太”“父”,都要竖向切锋起笔,提笔内旋,然后过笔涩向右下,至波脚处驻笔蓄力铺毫,最后做起伏出锋。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3)

折的特点

转折处行笔饱满厚重。写法:逆势切如落笔,然后挫而向右,之转折处提笔上扬,写出尖角,再折向右下,顿笔写出尖角,挫笔铺毫向下,回笔作收。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4)

钩的特点

竖钩:写竖至下部逐渐加粗,然后提笔向右下顶尖,接着折笔向左上方写出。

横钩:写横至转折处,提笔上扬,然后折而顿笔出尖,挫锋蓄势写出。其他如背抛钩、反向钩可依此类推。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5)

结体的特点

一、字体造型上多用由方趋扁和金字塔结构,故显得特别厚重稳健。如“公”“九”等字,本来不是扁方结构,但此贴也按扁方结构处理;“寻”字如人仰头远视,“灵”字如金字塔,特别稳健。《始平公造像记》的结体属于平正一路,且字势总体上呈扁平状,但字的形态却是正大雄伟。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6)

二、善用虚实。作品采取以虚映实的方法黑与白相得益彰,使结体既厚重坚实,又轻快虚灵;并有意识的注意空间的分割。《始平公造像记》很多字的结体美,都有实中见虚的特色,如“日“月”“则”等字都“潜虚半腹”。在平正之中寓险、寓奇,通过对一些笔画的伸缩、避让等处理,显得极缜密凝重,又空灵险峻。形态易得,质感难求。这些细节一定要在临摹前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做到心中有数。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7)

三、气势茂密雄强,然宜不乏灵转飞动之势,如单竖多用悬针,长撇兼做圆笔,避免了通篇方笔粗画所带来的板滞生硬之弊。且虽有界格,但字的大小并不求均一,有些字特大甚至出格,而有的字又特小,寓变化于统一之中。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8)

今人丁文隽《书法精论》云:“作圆笔书,须提笔上升,使笔毫由散而聚,墨液点随毫内含,势如以锥画沙,其迹自能泯其棱角。”“圆用提笔,然提而不顿,如鸢断线,其失也飘,飘则力无所用。”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19)

以《郑文公碑》为例学习圆笔魏碑

《郑文公碑》气象宏博,神采飞动,融篆、隶、草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北碑之精品。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0)

一、从点画用笔上来说,《郑文公碑》的碑额之字多用方笔,且露锋出笔,捺画成角皆有造像记的笔意。碑文多用圆笔,锋芒内敛,多圆笔、中锋。字的笔画粗细变化少,含有篆书的意味,显得浑圆含蓄而又极为凝练,在笔迹中常显出内在的运动力量,使笔画如“太松蟠曲,铁干虬枝”,分外坚韧。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1)

(一)《郑文公碑》的横画,粗细变化小,但波度变化较大,有千里阵云之感。起笔方圆兼备,如“太”“燕”“所”等字。

(二)书画以粗细变化少,多弯曲,起笔多方,收笔垂露,有颜字笔意。起笔逆锋向上,折锋顿笔,调锋后中锋行笔,落笔驻锋即收,如“十”“郎”“中”“侍”等字。

(三)撇画变化多端,仪态万千,具有隶书笔意,如“大”“史”“石”“美”等字。

(四)捺笔则多一波三折。落笔形成明显得节奏变化,成飘逸优美的笔势,捺角向右尽伸,长而有力且较平。如"久""之""延"等字。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2)

(五)《郑文公碑》笔画中的钩可分为竖钩、横钩和戈钩。根据字的结构,竖钩的大小和长短不同,有的钩向右伸展,如"于""子""诗"等字;横钩(含横折)外方内圆,写到转角处,转而不停,圆润而遒劲,如"灵""国""司"等字;向左上出锋,外向内圆,如"也""孔""德"等字;水旁点等偏旁中的点画多写成圆点。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3)

二、从结体章法上来说,《郑文公碑》的字形多为正方或长方,结构匀称,间架宽博,气势浑厚,似隶书结体。整篇章法字距偏大,行距较小,似隶书章法。字里行间,遥相呼应,笔画之间穿插有致。清包世臣云:"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更有人说,此碑笔力之健,全以神运。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4)

三、临写时应注意,意在笔先,领会字的神韵。正如《书谱》中所叙:"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此碑是魏碑中圆笔的代表,结字宽博,笔力雄强,带有浑厚的篆隶笔意。康有为说他学的是《郑文公碑》,人们却以为他学的是赵孟頫,可见《郑文公碑》风格秀美。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5)

魏碑最好范本(怎样写魏碑)(26)

写魏碑都应练习悬肘悬腕书写。圆笔也应如此。凝聚心神,放松手臂,力量节节贯穿到笔端,在藏锋、转折处要善于使转,裹锋使笔毫如绳相绞。这种用笔自然、无方笔的棱角,笔力凝于线中而又起伏有致,表现出浑穆俊逸的美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