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

  最近脱贫剧《山海情》正在热播,且好评如潮。剧中没有靓丽的服装,没有俊美的演员,同样也没有浮夸的演技。一切只为了两个字:朴实。整个团队就是要还原上个世纪末,闵宁村干部带着乡亲们脱贫攻坚的过程。而在这部剧中,有一个情节至关重要,那就是福建来的专家凌教授带大家种蘑菇。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1)

山海情剧照

凌教授带农民脱贫

  在《山海情》中,西海固涌泉村的吊庄户到了金滩村后同样面临贫困问题。不仅耕地少,而且吃水困难。即便是到附近的镇上打工,也赚不到多少钱。为此,不少年轻人走上歧途,开始扒火车。福建来的陈金山县长到来后,为了帮金滩村的村民脱贫,特地请来了凌教授,教大家种蘑菇。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2)

凌教授剧照

  凌教授不仅细心传授种菇经验,而且在蘑菇滞销后,还积极替菇民们寻找销路,可谓劳心劳力。最终,在他的努力之下,蘑菇终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大家挖到了第一桶金。所以当凌教授离开时,金滩村的老百姓都依依不舍,纷纷拿出自家的特产为他送行。这也反映了凌教授在当地深得人心,以及农村人的朴实。而在历史上,另一位福建人,却让中国人真正开始吃饱,人口翻番。他就是甘薯之父陈振龙。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3)

凌教授剧照

陈振龙在吕宋发现朱薯

  陈振龙是明朝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青桥村人,他自幼苦读诗书,未满二十岁便中了秀才。可惜时运不济,他在之后的乡试中屡试不第。大家都知道,南方人脑子活络,并不是一定要执着于科举,所以陈振龙便弃儒从商,跟着众商人赴吕宋(菲律宾)经商。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4)

朱薯

  在吕宋,陈振龙见到了一种名为“朱薯”的农作物,此薯在吕宋遍地开花。通过与当地人交谈,陈振龙得知,此薯耐寒、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而且容易种植。想到自己家乡时常发生灾荒,百姓食不果腹,所以他便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打算将朱薯引入中国,带回福建。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5)

到吕宋贸易

  但朱薯并非吕宋的本土物种,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入吕宋的。当时吕宋还在西班牙人的控制下,西班牙人对吕宋岛物资流向控制很严,严禁朱薯出口。为此,陈振龙想到一个办法,将朱薯藤与捆绑货物的麻绳混在一起,将朱薯藤偷偷带回了中国。

陈振龙推广甘薯

  明万历二十一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便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朱薯,解决粮荒。金学曾也是采取观望的态度,让陈振龙父子先找块空地试种,如果成功了,再向全省推广。正如《山海情》中马得宝领先种蘑菇一样,陈振龙父子也带头种朱薯,且四个月后便有了收获,可以充饥。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6)

种甘薯

  金学曾大喜,遂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福建的灾情也得到了缓解。闽人感念金学曾的恩德,将朱薯改称为“金薯”。又因为这一物种是从番邦引进的,所以也有人称为“番薯”。后来陈振龙的后人又将朱薯传播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陈振龙也被誉为“甘薯之父”。闽人为了感念二人恩德,特地在福州、福清等地修建了报功祠,专门祭祀二人。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7)

报功祠

  而陈振龙将甘薯引进我国,不仅改变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更让甘薯成为我国古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史料记载,在灾荒中,靠着甘薯活下来的灾民,占总人口的十之七八。清朝乾隆年间,甘薯已经被推广到中国大部分地区。而中国的人口,也由明朝万历年间的1.3亿人左右,飙升至清朝的4亿人。其中甘薯的传播和种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朝奢侈食谱(山海情的凌教授带农民脱贫)(8)

袁隆平

所以陈振龙是让中国人真正开始吃饱的人。而到了当代社会,我们则有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让中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人所作的贡献,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金薯传习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