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作为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白帝城托孤之后,南征北战,为蜀汉的存亡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直以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为己任,曾数次北伐曹魏,也就是我们常说“六出祁山”。然而,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想占领陇右,而并非直接进攻长安,其实原因很简单,毛主席一语道破玄机。

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1)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其实是指从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这五次战争,第一次佯攻斜谷,主力攻祁山。第二次,出兵陈仓。第三次进攻武都、阴平。第四次,再度进攻祁山。第五次,兵发五丈原。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诸葛亮的攻击重点并不是故都长安,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侵蚀陇右地区。这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地理位置战略意义大

陇右地区从中国地理梯级地势的特征来说,是有着高屋建瓴之势,从陇右到关中,是可以俯瞰。从陇右进攻关中容易,而从关中仰攻陇右则较难。陇右在秦汉时为陇西郡,明代为巩昌府。《读史方舆纪要》称其“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屯,以守以战,东山秦 陇,而雍歧之肩背疏;南下阶(今武都) 成(成县),而梁 益之咽喉坏;西指兰(兰州) 会(会宁),而河 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由此可见,陇右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旦占据陇西汉中,即对关中平原形成战略性包围,进攻退保,游刃有余。

第二:抢占陇右的战略资源

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2)

陇右的战略资源,无非就是人口和良马。从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结局来看,往往是从汉中出兵,最后不胜而归,一方面是粮草不济,另外一方面就是汉中是诸葛亮补给基地,而汉中的人口在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就已经全部迁移走了,刘备得到的是个“空壳”汉中,故而对于总人口不到百万的蜀国来说,要支撑一个强大的军队是很有压力的,也不太可能。

所以诸葛亮看中了陇右地区的人口,意欲掠夺人口,充实汉中。于此同时,陇右地区,盛产良马,是组建骑兵最好的出产地。蜀汉多步兵,在骑兵方面吃亏很大。如若蜀军占领这里,将能够组建骑兵将和曹魏对抗;陇右也适合大面积屯田采粮,军粮得以供应。所以,陇右的战略资源非常重要。

第三:开辟新的粮道。

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3)

诸葛亮五次北伐,败多胜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给粮草困难。陆路补给,是从汉中走山路,非常崎岖,效率很低。而军事家孙武说过“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而邓艾也说过,陇右就是孙子所说的通地。陆路补给,困难,那么还有水路补给,嘉陵江水道。嘉陵江水道,发源于陈仓〔宝鸡〕以西南的散关,斜谷水从东汇合。嘉陵江南南可通蜀中广原,剑阁一线,关键的关键是北线,诸葛亮说:“祁山去沮五百里,有人万户”。

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4)

如果蜀汉军以水运补给,则可到达的地方,西是祁山,北为上硅,东为故道和斜谷。也就是说蜀汉的军队在通过水运的情况下,在陇右可以建立第二个补给中线以供进攻用,这就是解决了粮草的不济的问题。蜀汉军队可用来屯粮的地方就是祁山,上硅,故道,斜谷,而其关键是从这些地方可以和关中的渭水水系相连,而渭水是关中的水系。以渭水为补给则到达关中各地不过百里之路,而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就在于将嘉陵江和渭水水系连接为源源不断的补给线。如果诸葛亮将这条补给线建立成功,则攻克长安指日可待。

诸葛亮北伐为何非要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进攻陇右)(5)

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主席说过:“存人失地,可再图之;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与诸葛亮的侵蚀陇右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一语道破诸葛亮北伐的目标直指陇右的玄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