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

在紫禁城内您永远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

身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体现了特殊时代封建权力的不堪一击。困境、不甘与辛酸或许是溥仪避不开的宿命,这种宿命也一直极其沉重的沉淀于溥仪的心中。

龙椅冰冷依旧,只是这韶光,不知换了几回。

当溥仪花钱买票回故宫时,“这张龙椅可没这么好做”,该放下的总归要放下。

今天@凝誓远方从数据化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顾电影《末代皇帝》。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1)

一、口碑极好,获奖无数

该片长达163分钟(电视版219分钟),于1987年在意大利上映。截至2020年6月3日,《末代皇帝》豆瓣评分为9.2,IMDb评分为7.7,时光网评分为8.4,猫眼评分为8.8。该片一共取得了49项成就,其中获得奥斯卡等重要奖项28项,提名11次,单单在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就斩获9项大奖。最近在中国台湾重映,票房成绩更是力压《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等经典电影,再创佳绩。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2)

二、观众位置分布

《末代皇帝》的影迷主要集中在沿海中部,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地区,评论也大都来源于此。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3)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4)

三、情感分析

纵坐标代表观众评论数量,横坐标代表观众情绪,其中0.5以上为正面情绪,0.5以下为负面情绪。电影获取的评论不多,但可以大致看出评论的趋势,电影的评价非常不错。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5)

四、评分走势

通过对200多天评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影评分走势是十分稳定的。如果把电影评分分成“力荐”、“推荐”、“还行”、“较差”、“很差”等几个级别,发现每天几乎都是“力荐”级别。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6)

五、影评词云图

评论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末代皇帝主人公“溥仪”,作为一名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三个时代的见证者,“悲剧”、“讽刺”等字眼将他在中国人心中“最后一个皇帝”、“伪满傀儡”、“战犯”等形象展示的淋漓尽致,尽管他曾有过雄心壮志,但他别无选择,早已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另外,尊龙演的溥仪实在是太出色了,不仅长相相似,而且自带“真龙天子”的贵族气质,陈冲也美的叫人目瞪口呆。 “贝托鲁奇”、“外国人”是本片最为惊讶的地方。拍出这片子的居然是一位意大利导演。这位意大利导演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特意研究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并从溥仪的弟弟溥杰那里打探情况,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以史料为依据,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位封建帝王的故事。

电影末代皇帝叙事结构(墙里墙外两个世界)(7)

墙里墙外,两个世界。溥仪在自己仅仅3岁时就被立为皇帝,在墙里人还能称一声“皇上好”的时候,墙外人却早已减掉了辫子。复辟帝制失败、被驱逐出紫禁城、没有实权的伪满洲国皇帝、被苏军俘获关押、四位妻子的分分合合,溥仪曾努力过想改变这一切,却还是倒在了时代的潮流之中。

《末代皇帝》成功的原因在于其重在讲述历史,并没有太多的政治倾向以及夸张与渲染的地方,并从一位西方人的视角把这位皇帝的一生讲了出来。在溥仪经历了这么多、顺利回国后,他的心态早已变的平和,成为了一名正常人。

影片的开始,一个小男孩,接受着满朝文武的跪拜,却不知道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已经确定了;影片的最后,这个小男孩长大了,可他要买票进入曾经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争辩。历史,只有结果,没有对错。

欢迎各位影迷留言评价,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