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旅行的七绝诗(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绘的雄浑华丽)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字用晦,也有说是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省丹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太和年间进士及第,授官虞部员外郎,后任睦洲刺史,又迁郢州刺史。幼年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学习刻苦,喜欢在山林间游玩。成年后,才华显露,擅长写律诗,多以登高怀古为题材。有《丁卯集》传世。

描写旅行的七绝诗(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绘的雄浑华丽)(1)

许浑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第一次去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潼关,为西北的山川地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游兴正浓的时候,欣然写下了这首“雄浑华丽”的诗篇。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是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从洛阳西进西安的必经之路,地理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历代诗人途经潼关,都要留诗纪念。清朝末年,谭嗣同就曾写下“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潼关在历史上和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许浑的这首羁旅诗,是历代众多羁旅潼关的诗作中,比较杰出的一首。

描写旅行的七绝诗(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绘的雄浑华丽)(2)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诗句一开始,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秋高气爽,旅途萧瑟的情景之中。“红叶晚萧萧”,既是写秋天的景色,也是用写景透露诗人一缕悲凉的情绪;“长亭酒一瓢”,十里长亭,饮酒送别,既写出了离情别绪,又用叙事的方法写出诗人旅途寂寞,借酒浇愁的心境。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诗人没有长时间沉浸在离愁的情绪中,他的注意力被潼关附近雄浑苍茫的景色所吸引。极目远眺,南面是巍峨高耸的西岳华山;隔着黄河,北面可见连绵不绝的中条山。残云散尽,意味着天将放晴;秋天的细雨刚过,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诗人用“残云”渲染华山,又用“疏雨”来烘托中条山,这样不但写活了华山和中条山的景色,增加了灵动的意趣,而且在字面上形成了工整的对仗。这两句诗还出现在诗人的另外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中,完全相同,可见这两句诗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句。

描写旅行的七绝诗(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绘的雄浑华丽)(3)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诗人把遥望远方的目光收回来,看见眼前树色苍翠,沿着潼关城一路延伸。潼关城外就是黄河,它从北面奔腾而来,在潼关城外猛的转折,径直向东,直奔三门峡流去,最后河水奔涌咆哮着流入渤海。“遥”字,说明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群山苍茫,耳听黄河水声隆隆。雄浑壮观的景色,诗人只用一个“遥”字就尽收眼底,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诗人第一次进京赶考,到了离长安只有一天路程的潼关,按理说诗人此刻想的更多的应该是长安繁华的生活,以及自己将来的前途。可是诗人却出人意料地说:“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我梦里仍然是故乡的渔樵生活,对故乡的思念不曾有半点改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并非为追求名利而来。诗人用委婉含蓄、从容不迫的诗句,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描写旅行的七绝诗(把秋日中的旅途描绘的雄浑华丽)(4)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诗人借景抒情,以景言志,委婉得体,是一首即景抒情的杰出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