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

把微信头像设为飞碟图案的男演员,会是怎样的人?张昊唯或许提供了其中一个答案的具象切面——对世界拥有强烈好奇心,享受探索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有收获才最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张昊唯表演道路的写照:由幕后到台前,从配角到主角,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好奇心成为他闯荡光影世界的引擎。刚刚收官的两部热播剧《你好检察官》《一剪芳华》都由他挑大梁,而前者是张昊唯的男主处女作。走到聚光灯下,他用了五年。

采访途中由于新戏转场,张昊唯乘车穿过高速上几个隧道,信号暂时中断,这与他表演征程面临的种种未知似乎构成某种互文。什么时候有信号,能与外界连接?什么时候能拍一部好作品、演一个好角色,被更多人认识?这些疑惑,答案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揭晓。

张昊唯不着急,毕竟曾在舞台边缘徘徊的那些岁月,五味杂陈都是他独自消化。所以他坚信时间的力量,能雕琢出演员更丰富的面貌,然后便能抓住机会厚积薄发。三十而立,张昊唯的黄金时期正拉开帷幕。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2)

01

“非典型男主”的表演挑战

张昊唯在《你好检察官》里有两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担纲男主角,二是第一次饰演律师。紧张感夹杂新鲜感迎面扑来,他以任天宇的身份与大众见面,反馈还不错。该剧播出期间景气指数表现平稳并不时刷新小高峰,足见这部在浙江卫视、优酷台网联播的青春行业剧的亮眼表现。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3)

除了象征光明的青年检察官群像,张昊唯演的善恶界限模糊的海归精英律师任天宇,是另一大看点。任天宇身上背着条父母意外身亡之谜的悬疑线,前期他的行为动机受制于这座亲情大山,因此在律师本该代表正义的常规设定下,人物多了复杂的底色。任天宇与影视剧里典型男主角之间的错位,在缝隙中开辟出更多折射人性幽微的空间。这,既是角色吸引张昊唯之处,也是表演的最大难点。

为拿捏好角色的混沌感,张昊唯提前研究了律师工作中需要打交道的公检法整个体系,还通过跟律师朋友的交流中得知“律师这行,天赋很重要,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要很强”。硬性条件之外,律师的特质还在于,因为工作性质偶尔游走在灰色地带,会面临人情、法律、道德等取舍。这时候底线就是区隔每个律师好与坏的标尺。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4)

任天宇叱咤职场、鲜有败绩,处理案件时经常会在肩负的家庭使命与“我有责任、有义务查出真相”的职业信仰间拉扯,诸多矛盾堆积在其身上。而他与女主角的命运纠葛,更加剧了人物的迷离感。

任天宇虽然会帮坏人打官司,但仍会坚守底线,本质上是个好人。抓住角色内在逻辑来表演,在张昊唯处理校园欺凌案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怀着复仇目的,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他还是希望维持公平正义。于是,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知情却犹豫不决的同学,感化对真相畏缩的家长,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某种意义上,任天宇发挥着镜像作用。不仅折射真实社会案件包含的深刻警示,也让观者代入他由偏执复仇到反思放下的转变过程而获得自我和解的释然。这正是角色的双重吸睛点,而张昊唯的表演,赋予了任天宇生命力,自然会受到关注。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5)

复盘,是张昊唯每次表演完都要做的一项功课。再看两年前演的任天宇,他说,如果用内敛的方式诠释也许更好一些。演员,不就是在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下一次改进完善中,实现演技进步吗?

《你好检察官》给张昊唯的收获不止于此,演绎这类关于社会公共议题的影视作品,他感悟颇深。“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任天宇’让我的思考维度拓宽了,看事情更辩证了,更想去弄明白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剪芳华》里,张昊唯饰演的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天赋异禀、桀骜不驯的小裁缝陆远之,被裹挟进时代洪流后用机智化解危机,最终成为华服大师。人物成长弧光在命运的至暗和高光时刻交替间呈现。张昊唯饰演典型的励志大男主,也令人眼前一亮,展现出较强可塑性。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6)

02

内驱力触发事业上升

跟大多数学表演的年轻人一样,张昊唯大学期间开始拍戏,但始料未及的是,毕业后他却转做幕后,组建团队开发剧本去了。“躲”在镜头外两年,才重拾演员身份。

表演停顿并未使感知触角退化,反倒从塑造角色根源的角度更加锻炼了他的审美和洞察力,以至于能用一种类似建模的思维去宏观把控表演、解构重构角色——这为他“复出”后表演事业的进阶,埋下伏笔。

《求婚大作战》《一千零一夜》《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庆余年》这些圈层或全民爆款剧,都有张昊唯的身影。虽为配角,他却演出了超越角色范围的光环,把陈浩南、陈默、蔺九、太子李承乾刻在观众心里。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7)

不断攀上高峰,表演的天地也愈发开阔。终于,量变迎来质变,张昊唯跻身男主角阵营。在双男主剧《重生》中,他跟张译过招,再次用演技为自己正名,接着独挑大梁、主演了行业剧《你好检察官》。

张昊唯表演之路的披荆斩棘、柳暗花明,是他赤手空拳赢来的,是强大的内驱力触动了事业上升的拐点。第一股内驱力是好奇心,这使他叩开表演殿堂大门,敢于冒险探索舒适区之外的领域,走出了由类型丰富的角色汇聚而成的古装、悬疑、职场、言情等多元化戏路。

张昊唯说,人不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而要发展自己的短板,演员亦然。“其实演员应该多去挑战,虽然会伴随未知风险,但是风险越大,带来的收益可能就越大。你不去试错,那条路永远空白,可尝试了以后,没准会发现一条自己可行的新道路。”

的确,演员的舒适区与非舒适区并非泾渭分明,随着表演边界的拓宽,舒适区的疆域会扩大。这是个更深刻认识自我、让自己变得壮大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成长过程。张昊唯深谙此道,他明白塑造好一个角色,需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唯有如此,在表演时才能将自身与角色紧密勾连,知道该如何放大身上的某方面特质、如何调动某些亲身经历的情感体悟。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8)

第二股内驱力在于剧本开发累积的经验,给表演带来的启发。张昊唯认同“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基于此前幕后工作经历,他再拿到剧本时,剖析角色的深度广度都更大了,且懂得根据作品类型切换相匹配的表演方式。换句话说,在调性各异的影视剧里,张昊唯打碎重塑的能力变强了。

表演最怕陷入惯性思维,这意味会掉进程式化怪圈。而演员若不断重复自我,无异于在表演赛道提前“出局”。显然,不安分的张昊唯拒绝做这类人。他在实践中得出理性与感性兼顾的表演方法论,认为好的表演应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在合理范畴内,我表演时会给角色预设几个表演方案,然后选一种自己最得心应手、又能跟其他演员区分的表演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张昊唯强调,表演准确应排在首位。

可表演是艺术性的、是抽象的,没有公式可套用,又何来“标准答案”?张昊唯不疾不徐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在他看来,表演的“准确度”指涉的是一个以人物为中心的体系——包括角色的性格特质、与其关联的人物关系、所处的人生阶段、经历的事情和外界的影响,综合考量所有内外因素后再去界定表演方式,就能达到符合角色内在逻辑的准确性。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9)

第三股内驱力来源于海绵般的学习力。为贴近《一剪芳华》里的华服大师陆远之,张昊唯研究了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为找到《重生》里的警察路铭嘉的感觉,恶补了整个司法体系的相关知识,并与警察朋友交流。

在塑造角色前做足案头功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偷师”借力。《庆余年》里跟陈道明的合作,令张昊唯受益匪浅。“道明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们在走戏时,我看到他的工作流程是先搞清楚每场戏的戏核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展开表演,这就是表演的准确性。”

《一剪芳华》老戏骨云集,张昊唯再度把片场变成了提升演技的课堂。他尊称刘佩琪、张晨光、陈佩斯、侯勇为“师傅”,戏里被包容照顾,戏外得到关于表演的谆谆教诲。

跟“国剧门脸”的结缘,是张昊唯打开眼界的另一扇窗。《温州两家人》《他来了,请闭眼》《外科风云》《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欢乐颂3》,前后与正午阳光合作五次,让张昊唯感受到了成熟工业体系所营造的专业氛围,演员置身其中能摒除杂念、全情投入角色创作,对表演的敬畏也油然而生。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0)

第四股内驱力则是经过锤炼后的平和心境。表演曲线高低起伏实属正常,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无论身处逆境顺境,演员都要把手里的剧本看透了,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这是张昊唯的领悟。“爆款可遇不可求,你得赶上了才能有本质的跳跃,所以不能因为拍戏一直没有遇到爆款,就气馁和怀疑自己,保持好心态很重要。”

随着表演经验的丰富,张昊唯对演员这份职业也有了新的思考。他认为大环境越来越注重人文,以后对演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演员的内在会更加重要。专业素养、自身的知识体系都需要具备,因为演员演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要对各行各业有一定了解,就像个“杂家”。

这些新思考反哺到行为上,他浸入生活大染缸,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摒弃虚幻的美好滤镜,选择用最本真的模样窥探人间真实,汲取表演原料。唯有戏外纯粹的输入,才能有戏里尽情的输出,形成良性循环。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1)

如今回望,张昊唯身上缠绕着一个男演员从青涩蜕变成熟需要经历的诸多命题——职业被动性带来的冲击、要不要坚持表演梦想、怎样曲线救国、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立足……在每个命题里跋涉,他凭借理工男式思维磨炼出的“钝感”和愈发坚定的表演信念,度过了一次次与外界的博弈。

张昊唯用行动剖白自己,似乎在传达:即使没有天降好运,我们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到舞台中央,打开人生新局面。

因此,张昊唯的人生底色是励志的,他就是自己人生剧本里的“成长型”主角。绿色是他的代表色,而这个象征了希望、生机、宁静的颜色,正暗合了他作为演员的奋斗基调。

03

“角色大于演员”的赋能

稻盛和夫曾提出一个人生成就方程式: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后两个变量从0到100分,但思维方式是从-100分到100分。这意味着,正确的思维方式,能改写命运;错误的思维方式,会反噬人生。而不给自己设限,在学无止境中迎接挑战,无疑属于前者。

如同张昊唯怀揣的那颗好奇心,他说,当你的已知面越多,就会发现未知面越多,所以对各个领域都想了解,这样什么东西都能会点。或许,这正是张昊唯构建表演生涯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于是,越来越多知名影视公司、视频平台向他递来橄榄枝。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2)

影视行业“内容为王”回归,沉淀下来的好演员迎来春天。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张昊唯的大众舆情。因《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庆余年》的叫好叫座,他凭借剧中角色收获了良好路人缘,观众缘提升令其大众舆情的正面情绪高达76%。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3)

律师、正义、破案、感情线等围绕《你好检察官》的舆情关键词,说明角色带动了张昊唯作为演员的关注度。新形象、又一部作品、期待等关键词,则说明大众对他主演的《阿麦从军》《两不疑》《欢乐颂3》等多部待播剧的期待值较高。由此可见“角色大于演员”对张昊唯的正向赋能。随着后续作品持续输出,曝光度稳定,利于他强化认知度、再次借助出彩角色实现事业进阶。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4)

已经小有成就的张昊唯,自谦地说自己才刚刚起步。“随着对演员这份职业的了解越深,我越来越觉得无论是之前学的理论方法,还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包括如何调整心态,其实在当下这个年龄是刚好能够完全把控住的,所以现阶段的我,还处于刚起步。”

清醒的头脑,为他的事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没得选,就努力让角色长到身上;有得选,就认真思考哪个更适合自己。脚踏实地的付出总会换来回报。目前,张昊唯最想尝试的是斯文败类之类的反派和喜剧角色。类型化的表演风格,确实是勇往直前的张昊唯会做的选择。

04

结语

命运给一个看起来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奋斗出一个逆境反击的故事。这句话,放在张昊唯身上,也许再适合不过。采访令我们发现,张昊唯是一个不慌不忙、又有着深度思维、具备开发潜力的演员,他有着给予市场更多惊喜的可能性。

对张昊唯来说,按照别人的脚步不一定能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只有遵循内心,迈出的每一步才更有力量。出道至今,他所书写的一路上扬的表演轨迹,不正是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吗?如他所言,一个有信仰的人,跋山涉水必将抵达终点。

撰稿:申敏

责编:苏秦


张昊唯个人简历(专访张昊唯好奇心驱动)(15)

德塔文科技

影视数据监测|待播环境扫描

竞争解决方案|宣传策略咨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视观察

版权声明:德塔文影视观察媒体号致力于发布原创影视数据解读与影视市场观察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与作者,公众号申请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德塔文榜单算法设计、版面设计及公众号原创内容版权皆属德塔文科技所有,请勿盗版,盗版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