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体为旋毛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旋毛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动物的危害非常大,可以引起猪的发烧、疼痛和腹泻,有的病猪还可以出现四肢水肿等情况,严重的会发生死亡。该文将针对猪旋毛虫病进行详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1)

1 病原

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为旋毛虫,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毛首目毛形科。虫体比较小,肉眼观察不到。外观呈前细后粗的形状,白色。旋毛虫的幼虫为肌旋毛虫,长度为1~1.5mm,在肌纤维膜内能形成椭圆形包囊,且非常小,为0.25~0.5mm,虫体呈螺旋状蜷缩在囊内。猪在采食含有幼虫的饲料或饮水后,幼虫在猪胃中脱离包囊,到小肠内寄生,经过40h左右,幼虫就能发育成为成虫,当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就会产出幼虫。通常在肠道内寄生的雌虫大约经过6周的时间可以产出超过1500条幼虫。幼虫由肠壁上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系统中,再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侵入机体内的各处横纹肌。经过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在虫体外形成结缔组织包裹,称之为包囊。这种带有包囊的幼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在体内外的环境中长期存活。甚至在-20℃的环境中,包囊依然可以长期存活。只有通过70℃的温度才可以将包囊中存活的幼虫杀死。在猪体内的包囊再经过6-9月后,包囊钙化,但幼虫依然可以存活11年左右。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2)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已经感染旋毛虫的鼠类、猫科以及犬科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传染源,但能引起人发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猪采食到被旋毛虫感染的食物和饮水,就可以被感染。被旋毛虫污染的器具等也可以形成感染。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吃到未煮熟的肉类,甚至是接触过生肉的案板和刀具等都可以间接感染。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犬、猫以及人类。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3)

3 临床症状

猪旋毛虫病通常可分成2种类型,即由幼虫导致的肌型和成虫导致的肠型。当猪感染旋毛虫的成虫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出现携带虫体的轻微症状,为轻微的胃肠炎。当严重感染时,病猪开始出现体温上升、食欲下降、不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在粪便中还含有一些血液。体质会迅速下降,通常在2周时间后病猪死亡,未死亡的病猪会转变为慢性发病。肌型的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当幼虫在猪的肌肉中侵袭时,肌肉会发炎,此时的病猪体温升高明显,有麻痹和瘫痪等表现,甚至面部和咽喉部的神经也表现出麻痹,病猪的呼吸和咀嚼、吞咽等均受到影响,产生障碍。病程较长的病猪还出现体质消瘦,眼睑和四肢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在发病1月后,病猪的临床症状会逐渐消失,也不再出现死亡情况,但耐过猪体内依然携带虫体。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4)

4 病理变化

根据不同的类型,病猪分别具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4.1 肌型

该类型主要病变表现为肌浆溶解,周围的肌细胞出现崩解和坏死,细胞膜上的横纹也会萎缩,逐渐消失。肌纤维群表现出增厚的情况。在不同肌肉中可以发现大量的虫体存在,常见的肌肉部位是舌肌、咬肌、喉肌、胸肌以及隔肌等。尤其是隔肌为旋毛虫寄生数量最多的肌肉部位。这些寄生的虫体形成包囊后,与周围的肌纤维形成明显的界限。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5)

4.2 肠型

肠型病猪剖检后的病变表现为肠粘膜的水肿和增厚,肠道中黏液增多,还表现为急性肠炎,当幼虫在肠壁中移行时,就会对肠壁产生机械性刺激,并且其分泌的毒素会破坏血管壁,发生出血情况。病猪还可见实质器官的脓肿。有的部位还出现脂肪变性,肺部和心包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等病变。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6)

5 诊断方法

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有2种,分别是压片法和消化法。压片法是从病死猪两侧的膈肌部位取30~50g作为病料。先将肌膜撕掉,观察其肌纤维之间是否含有一些白色小点,外观呈半透的露滴状。颜色比肌肉浅,有包囊的通常为黄白、灰白等。在病料的不同部位取肉粒24块,大小约为绿豆样,在玻片上放平整,而后用盖玻片进行覆盖,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发现肌纤维之间带有包囊的旋毛虫幼虫。消化法是将肉样搅碎,在其中添加人工胃液,这样便可将肌纤维间的幼虫分离,而后进行镜检,发现其中的幼虫或包囊。具体是每1g肉样中加入水60mL、浓盐酸0.7mL以及胃蛋白酶0.5mL。混合后在37℃的温度下进行消化处理,经过0.5~1h的处理,便可以将沉淀中的幼虫从中分离,低倍镜检便可发现。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7)

本病在诊断中还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分别是猪囊虫病和肌炎肌肉钙化。猪囊虫病主要是囊虫寄生在肌纤维表面和肌纤维中间。囊虫呈米粒至黄豆大小,外观呈现椭圆形,囊内充满液体,囊壁较薄,呈一层膜样。在壁上有米粒状的头节,呈乳白色、半透明状,类似于石榴中的粒子。通过显微镜对其观察可见头节有角质的小钩。钙化的囊虫呈凝乳样,囊内液变浑浊。体积大于旋毛虫,是旋毛虫体积的几倍,能在肌纤维间剥离发现。肌炎肌肉钙化病表现为在肌膜下有大小不同的黄色或白色的点状或片状物。对其进行镜检,可见这些物质呈云雾状,但不会发现有虫体出现。这些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钙化,钙化后变为浅黄色或黑色,呈石灰样,不会形成包囊,而且排列呈杂乱状,没有一定的规则。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8)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本病的预防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养猪场中的其他动物,应清除出去。若养猪场存在狗、猫、鼠等动物会大幅度提高猪旋毛虫病的发病率[3]。另外,还需要防止猪采食被其他动物的粪便等污染过的饲料和饮水等。鼠类最危险,养猪场要采取措施进行灭鼠工作。切断猪群和鼠类的联系。在养殖中要常对猪舍内外进行打扫。不仅要清理门窗、墙壁和栏杆等,还需要对粪便和气体污染物进行清理。清扫后要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消毒需要做到不留死角、全面、彻底。消毒液要经常更替使用,防止病原产生耐药性。此外,还需要提升猪群的免疫力,加强饲养和管理。在饲养中注意给猪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要注意饲料有无发生霉变。提供清洁的饮水,防止猪群受到污水的感染。猪舍要有良好的条件,以便能在天气炎热的季节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在天气寒冷时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此外,还应有通风换气的条件,将猪舍中的不良气体排出,保证有新鲜的空气。在饲养中要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观察其粪便、尿液、体温和被毛等有无出现异常。在进食时要注意观察其采食量和饮水量,还要注意其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病猪进行治疗。本病可以通过免疫接种进行预防,效果较好的疫苗为猪旋毛虫混合抗原和猪旋毛虫成虫抗原。接种后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本病还可以应用药物进行预防,用来预防的药物有左旋咪唑和丙硫苯咪唑等。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9)

6.2 治疗

本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通常在临床上对发病猪应用的驱虫药物为甲苯咪唑和丙硫苯咪唑。每天使用的剂量为25~40mg/kg体重,将药物分成3份进行口服。通常需要用药5~7d。这样可以有效驱除肌肉中的猪旋毛虫幼虫以及其他部位寄生的成虫。

怎么鉴定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10)

7 结语

猪旋毛虫病对猪养殖产业危害较大,日常养殖中要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养殖理念,采取科学措施有效防控该病,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