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

我听人家说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

它只可以一直的飞呀飞

飞得累了便在风中睡觉

……

——《阿飞正传》中张国荣的经典台词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1)

世界上,真的有一群“无脚鸟”。当然,它并不是真没脚,只是不想从天空中下来而已。它就是北京雨燕。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特殊的建筑,是2008年,为保护北京乡土物种雨燕而建的。那一年的奥运会上有五个吉祥物,其中的一个就是北京雨燕。雨燕是北京城古老的象征,老北京亲切地称呼它叫“楼燕儿”。

雨燕塔据说是清华建筑系设计的,共设2240个木质“小屋”,浪漫的愿景是引来雨燕在这里安家,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只可惜十五年后的今天,雨燕没有在这里落户,这里成了麻雀的天堂。

2000多户麻雀的叽叽喳喳,可以听一听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园一角的雨燕塔 2022年10月10日 6:46 摄/壹熱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3)

雨燕塔中的2000多户居民里探出脑袋,迎接温暖的阳光 2022年10月10日 6:46 摄/壹熱

北京雨燕拉丁学名为Apus apus pekinensis, 其中pekinensis 是“北京”,apus表示没有脚。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在北京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上世纪前期,北京雨燕种群数量曾达到鼎盛,约为5万只但随着北京旧城的改造,庙宇、古塔的拆除,适合雨燕搭窝栖息的建筑在迅速减少,雨燕的数量也在骤然下降。2001年,有关组织对北京雨燕的数量进行统计,雨燕在北京仅存约3000只。好消息是最新的统计是北京雨燕的数量已经恢复到10000只左右。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4)

颐和园十七孔桥头廓如亭边飞舞的北京雨燕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5)

北京雨燕,飞行的精灵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6)

北京雨燕,飞行的精灵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7)

北京雨燕,飞行的精灵 图/网络

北京雨燕是一种夏候鸟,北京是其最重要的繁殖地,根据动物专家的研究,北京雨燕的迁徙路径跨亚非大陆,行程16000多公里,每年春天,它们长途跋涉飞到北京,然后花4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养育后代。

北京雨燕的腿很短,且不强壮,脚趾结构更特别,是四趾向前,这就使它无法在平坦的地面直立走动,也无法握住电线或树枝,一旦意外跌落,必须用全力扇动双翅飞起,否则就会陷自身于危险境地。最不可思议的是,它能够在飞行中完成捕食、收集巢材、求偶、交配等活动,甚至可以边飞行边休息。除了孵卵,雨燕很少着陆。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8)

北京雨燕身体结构图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9)

北京雨燕的腿很弱,四个脚趾向前 这样的结构让它很难在平地上站立并行走 图/网络

雨燕属于攀禽,独特的生理结构特性是它们适应野外悬崖裸岩的自然环境进化而来的,野外的崖壁或者高大建筑物往往是雨燕理想的巢址,一句话,巢址要足够高。旧时北京的高大建筑物主要集中在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宫殿、园林或者寺庙塔院。中式古建的出檐,瓦棱间又有许多孔洞,简直是再理想不过的筑巢场所。

据笔者观察,北京雨燕选择的筑巢场所不仅要高,周围还得相对空旷,让它们可以高速滑翔,并在滑翔中捕食飞虫。所以,应该说当年建设奥森雨燕塔的初衷是浪漫而且美好的,只是对雨燕的生活习性研究不够,草率了。奥森雨燕塔一则不够高,再则周围高大乔木林立,水面芦苇茂盛,这都给雨燕飞翔造成隐患,雨燕难以在此落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10)

北京雨燕属于攀禽,这是它舒适的姿式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11)

北京雨燕属于攀禽,这是它舒适的姿式 图/网络

奥森和雁栖湖(奥森为雨燕盖了座楼)(12)

北京古建有许多天然的洞隙,这可能是千百年来 古城受到雨燕青睐的原因 图/网络

为鸟类设计人工鸟巢不是个简单的事,涉及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美学多方面的知识还有环境承载能力等等。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继续发展,人们惊喜地发现北京雨燕也在逐渐适应变化,开始进驻城市的高大建筑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