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

吕尚七十二岁娶六十八岁的马氏后,又被姬昌赠妾申姜(胶鬲的情人),申姜生邑姜(实为胶鬲之女),申姜多次往返朝歌在胶鬲处获取商朝情报,后被姬发娶为妻,所以吕尚其实是姬发名誉上的老丈人,了解到这这一层关系,就不难理解吕尚被重用的原因。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1)

吕氏得以被赐姓吕氏(今天的吕姓),并不是在周文王、周武王时期,而是比这个时期更加久远。太颠、泰颠、泰山指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岳父,也就是我们说的那位姜太公。师尚父是一种敬称,和项羽称呼范增为“亚父”、秦始皇称呼吕不韦为仲父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因此说范增氏为亚,吕不韦氏为仲。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2)

实际上那时候的吕氏是姜姓,在先秦史料中,我们也不曾找到“师尚父”这个称呼。按理说得到周武王的如此礼遇,一定会大书特书的。但从近两年整理的《清华简》和《北大简》中找到了“帅上辅”这么一个词组或者称呼。个人认为,这就是“师尚父”。今天的师字和帅字一笔只差,读音和指代的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指代老师教育者,后者指代相貌或者军队首领。但在古代,却都是一个意思:军队或者军队的指挥者、领导人。上辅是对辅佐之臣的一种肯定,尚父更是对辅佐者的敬称,意思是相同的。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3)

姜太公是谁?个人阅读的史料中,没有发现关于姜太公、吕尚、吕望、的记载,仅在前不久清华北大整理出来的简书中发现“帅上辅”的词汇。个人认为这就是“师尚父”。目前,把目标锁定在:我们今天的人说的姜太公,指的究竟是丁公吕汲(第一代齐国国君、吕候、吕候汲),或者丁公吕汲的父亲,目标锁定在这二人之间。人是一定存在的,不然解释不过去我们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是姜太公的后代。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4)

传说姜子牙活了一百多岁,这一点实在无法苟同。根据湖北曾国墓地发掘情况,那时候就算贵族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活五十多岁(今天的历法)已经算长寿。无论是姜子牙还是丁公吕汲,都可以被称作姜公。连丁公吕汲的继任者,仍旧可以被称作姜公。因此,为什么康王六年去世的“姜大公”就不能是别人呢?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5)

根据现有的资料,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所记载的也不是齐侯姜子牙,而是吕候、吕候汲。鲁国的第一代国君:鲁侯禽父。因此考证出的资料,无法验证出我们所说的“姜太公”指的是丁公吕汲本人,还是丁公吕汲的父亲。但根据平均寿命和医疗水平推算,姜太公不可能活到我们今天历法说的一百多岁。就算是齐国的其他国君、姜子牙的后人,在康王六年去世,我们仍然可以记作“姜大公或者姜公”。其次,丁公吕汲的叫法是:吕汲,不可能是姜汲。因为他们是吕氏,称氏不称姓,只有外嫁的女子才称姓,比如成王的母亲,被称作“文姜”。

姜子牙改名换姓因为什么(姜子牙的姓氏之谜)(6)

丁公吕汲为周天子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被他灭国的就有湖北一代的殷商方国,和鲁侯伯禽一起征讨灭亡唐国(山西陶寺一代)、鲁侯践庵,也有丁公吕汲的参与。而这个庵,指的就是秦国公室和赵国公室的先祖。鲁侯践庵,征讨的就是恶来,后人被周天子废姓绝祀。到了造父时期,才被赐姓赵氏。到了后来非子才被赐姓赢,而且自己家的那块地儿(山东博古县一带)被姜齐占了。姜子牙肯定是存在的,绝不是虚构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