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毛主席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唯独很少写关于人物纪念的,但对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抗日的白求恩大夫,毛主席为其写了三篇短文,分别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足以看出毛主席对于白求恩去世的悲痛与怀念。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

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作为一个外国人,最后把生命留在了中国,在生命即将远去的那一刻,他没有害怕,而是以从容的微笑劝慰身边关心他的朋友们,尤其是给聂帅写的一封信,令人无比动容,可以说白求恩是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他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一个高尚而又伟大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他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更是成为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叫做“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2)

白求恩

叛逆的青年时代

1890年,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一个牧师家庭,家教极为严格,但白求恩自小就有一种叛逆,特别喜欢冒险,身为牧师的孩子却成为无神论者,喜欢和父亲对着干,后来在多伦多医学院学习,本来很快就可以获得医学博士了,但随着一战爆发,他选择了参军入伍,到法国参加了一战。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3)

青年时代的白求恩

一战本来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他在法国担任加拿大第一师的战地救护队担任担架员,看到了惨烈的战争,他曾经说过,一战的屠杀让他感到震骇,他看不到战争的光荣,只看到了战争的破坏,无数的欧洲一带年轻人粉身碎骨的死在了战地里,他们死的毫无价值。

每天把无数得伤者从死人堆里抬走,日复一日得干着这种事,他看不到任何得荣誉,满眼望去只有无情得杀戮和被杀戮,这也对白求恩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刺激,也因此在退伍后,放浪形骸,吸食大麻叶,沉湎于酒精和女人中。但精神创伤没有让他止步,他还是继续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了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4)

参战的白求恩

1924年,白求恩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但他顽强拼搏,发明了震“人工气胸疗法”,并且在自己身上试验且大获成功,在当时全球只有二十几个外科医生可以掌握这种手术方式,他也因独创得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除了在胸外科手术取得巨大成就之外,白求恩还发明了很多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是现在胸科手术用的肺钳,这也是白求恩最早设计和发明的,除了肺钳之外,白求恩发明和改进的外科手术器械有22种,这些器械在当时都是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而白求恩也在美国底特律开了私人诊所,靠出色的医术早已实现了自己的财务自由。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5)

白求恩与伤员

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在美国行医,虽然白求恩赚了很多钱,但他发现很多美国穷人根本治不起病,富人和穷人得了肺结核后,只有富人才可以接受很好的治疗,作为一名医生他很苦恼。

1935年,白求恩来到苏联参加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大会,他在苏联看到了社会主义医疗制度,全部免费且覆盖全员,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苏联新宪法第42条和苏联及加盟共和国卫生法第4条规定:国家保证对所有居民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苏联医疗保健制度建立在劳动者都能享受免费医疗的原则之上,医疗保健事业由国家经营,所有费用由国家负担)。

在苏联的时光,白求恩想到了自己国内那些因为贫困而治不好病的人,他觉得自己找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次回国后,他就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6)

白求恩

1936年,在在蒙特利尔内外科学会举办的医学经济学专题讨论中,他呼吁建立社会医疗,但没人搭理他,最终失败。不久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医疗援助队,远渡重洋到西班牙,去救助因为战火摧残而缺少医疗的西班牙人民,和毕加索、海明威、聂鲁达等人一起并肩作战,他在西班牙见证了血流成河的战争,对侵略和反侵略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八个月后,他离开了西班牙。

义义无反顾的前往中国

1936年,陶行知先生自费前往法国、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动华侨和国际进步人士支持国内抗战。

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而当时已经回国的白求恩也在场,陶行知在现场呼吁打击支持国内抗战,叙述了中国当前的抗战形势、日寇的暴行、百姓的苦难,并且表示虽然中日两国实力悬殊,但中国人民会坚决抗争到底,他的讲述深深的打动了白求恩,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当即表示愿意组织一个医疗队去支援中国抗战。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7)

白求恩生前在唐县和家庄的留影

1938年1月8日,在得到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共同同意后,白求恩率由他和美国外科医生帕森斯、加拿大护士琼·尤恩三人组成的加美援华医疗队,踏上去往中国的道路。白求恩自己也筹集了5000美元,购买了一批医疗器具和药品,在经过漫长的19天航行后,他到达了武汉。

在武汉,国民政府极力邀请医术精湛的白求恩留在国统区,并且给白求恩一行人安排了最好的吃住条件,更是许诺很多优厚的待遇,虽然帕森斯被这些待遇和承诺打动留在国统区,但白求恩志不在此,他看到国民政府的拉拢和腐败,这让他很是反感和失望,他看过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决定前往延安。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8)

自制医疗器械

但白求恩多次试图前往寻找八路军无果后,不得不求助于宋庆龄,宋庆龄当即表示全力帮忙斡旋,将白求恩介绍给周总理,两人会晤后立即安排白求恩前往延安。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9)

目前唯一一张毛主席和白求恩的合照

1938年3月31日,白求恩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延安,和毛主席亲切的交谈,当时的八路军医疗条件很差,不仅缺少医药,医生的水平和数量也严重不足,很多战士受伤后因为得不到治疗,死亡率非常高,白求恩来延安之前有很多计划,比如建立一个像样的医院,为八路军培养大量合格的医务人员和改善医疗设施等等,但是他没想到延安这边的条件如此困难,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倒,他利用所有的力量去救治更多的伤员。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0)

与贺老总合影

将自己生命留在了中国

作为宝贵的外科医生,延安不仅对白求恩饮食上进行特殊的照顾,并且让他留在后方,但白求恩表示不满,他是来救助病人的,不是来享福的,不仅取消自己一切的优待,更是要求前往前线,为此不惜大发脾气,坚决要求奔赴前线。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1)

给军区伤病员检查

1938年4月,白求恩终于如愿以偿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进行救治工作,在和聂帅会面后他就马不停蹄的开展工作,几天时间就救治了521名伤员,一个月就做了157名伤员的手术,并且开创了我军战地输血的先河。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2)

与聂帅的合影

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经常是不休不眠的工作,为何会这样?他在书信中给我了我们答案。

在这片有1300万人口、15万武装部队的广大地区,我是唯一一名合格的大夫。我目前在‘清理’具有350名伤员的后方医院,在25天内做了110个手术……这附近还有7家医院,我将在一周内对整个地区进行一次检查,到每家医院停留一段时间做手术,然后再去下一家。这可能要花费我整个夏天的时间。”  ——1938年7月于山西五台致友人的书信

11月28日下午5点15分,我们接收了第一名伤员,这时他已经受伤7小时15分了,我们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没有休息,做了71个手术……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3)

佝偻的身体

看到白求恩大夫如此辛苦,毛主席给聂帅发了一封电报,请聂帅每月给白求恩一百元的津贴,而当时八路军的总指挥朱老总、副总指挥彭老总每个月的津贴不过五块五,对于一百元的津贴,白求恩非常感动,但坚决不要,他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是为了赚钱,完全可以在加拿大当一个大夫。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对于他们,共产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说一套或想一套。……他们的爱能包容全世界。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4)

手术种

而且八路军每次把缴获日军的香烟、罐头和饼干给他送过去改善一下生活,但他都舍不得吃,每次都是原封不动的送给八路军伤员,给他们增加营养,就连自己每月的津贴10元都留给伤员使用。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5)

工作中

唯一的“特殊照顾”就是翻译董越千担心白求恩年纪大了,体力不支,就瞒着他向边区提了一个要求,早饭给白求恩加一个鸡蛋,这也是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得到的唯一的“特殊照顾”。

白求恩除了救治伤员之外,还对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战地救治模式进行了创新,创办了卫生学校,把自己带来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并且撰写了《消毒十三步法》、《战地外科组织治疗方法草案》等教材,为八路军培养了一大批医务工作者。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6)

手术种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来到了山西雁北和冀中地带,短短四个月的时间,白求恩行程700多公里,手术300多次,每天都工作18个小时,他每天都和时间赛跑,为的就是救治更多的伤员,由于疲劳过度,他一度昏迷两次,为了让自己清醒,他在疲倦的时候都让助手给他提一桶冰水,脑袋猛地扎进去,让自己清醒。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7)

白求恩

1939年下半年,白求恩打算回加拿大筹集经费和医疗器械,临行前特地巡视了20所战地医院工作情况,可惜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不幸被手术刀割破感染,最终恶化为败血症,由于病情的拖延和医疗条件限制,病情逐渐恶化,最终生命垂危。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8)

工作中

1939年11月10日,白求恩在被送往唐县花盆村的军区外科医院途中临时停留在唐县黄石口村,他自知时日无多,给聂帅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

“亲爱的聂司令员:

我今天感觉非常不好,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我在这里十分愉快,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两张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吧。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和极大多数贫血的患者。

千万不要再去保定、天津一带购买药品,因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意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临终之语,至朴至真,感人肺腑。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9)

休息时刻

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病逝,这一天也是他来到中国的第594天。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20)

不幸病逝

白求恩去世了,去世前他割舍不下的不是自己曾经优厚的生活条件,也不是总结自己的医术,更没有怀念故乡,而是对这个苦痛的国家里一群缺医少药的八路军战士和百姓们,他对这些人有着深深的牵挂和不舍,他近乎完人的表现,至少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样一个人,为了异国他乡的民众不惜牺牲了自己,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21)

1940年,聂帅给白求恩敬献花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