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

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的插画(illustration),由中世纪的圣经手抄本illmuinatino一词而来,本意为照亮,这个为了“照亮”文字而存在的艺术,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发展至今,早已不再局限于书籍插画,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然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它逐渐出现在广告、包装、产品、音乐界、时尚界时,也令艺术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3)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4)

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活动现场

“在我理解来看,插画应该就是艺术这个大范围里的子集,时代语境的更迭交替关于创作形式的命名都是短暂的,说不定过个几百年几千年,我现在做的数字艺术也会被定义到古典艺术范畴。所以定义某种创作手法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创作本身与表达,无论是用什么形式或是媒介。”

今天刚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亮相的首届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参展艺术家之一“大悲宇宙”这样对我们说,这个本名林琨皓的艺术家,作品探索虚拟世界的机械元素,以及虚拟世界的数字逻辑是如何与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相结合的。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5)

艺术家大悲宇宙展位现场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6)

首届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由V/COLLECTIVE主办,为期三天,设立了六大主题区域 —— “Character Casts”的艺术家们拥有引人入胜的角色塑造力,展示了一系列优秀的角色插画作品、视觉艺术作品以及巨型雕塑;“Wonder Women”的艺术家们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探索新时代的“女子力”,激励TA们勇敢地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思考;属于“World Making”的艺术家们带你遨游于3D超现实的数字世界里,共同创造我们所在的空间;“Sublime Stories”的创世主们用画笔描绘心底最柔软的故事,唤起情感共鸣,并捕捉普遍的真理和愿望;未来探索家们开启了一个治愈感满分的“Fuzzy Future”时代,呈现了具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图像;充满抒情风格的线条则勾勒出艺术家们想象中的诗意乐园“Lyrical Lines”,从线条到涂鸦,再到神秘世界的呈现。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7)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8)

Jules Julien作品

构成视觉盛宴的是受邀而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艺术家参展,其中包括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洛杉矶潮流艺术家Steven Harrington、英国当代艺术家Philip Colbert、法国极简艺术家DFT、英国涂鸦艺术家Jon Burgerman、美国艺术家Jayde Fish、、芬兰鬼才艺术家Daniel Palillo等国内外插画艺术家。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9)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0)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1)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2)

上排:美国艺术家Jayde Fish作品

下排:芬兰鬼才艺术家Daniel Palillo作品

林琨皓介绍本次参加OPENFILE的作品是虚拟蝴蝶项目,这个系列运用GAN人工智能算法,结合人工干预筛选培育出了90万只完全不一样的蝴蝶个体以3D形式呈现。项目探索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作,也深度模拟了蝴蝶的自由演化。释放了作为个体创造力的同时也探索了超越自然的美。与众多国内外艺术家作品共聚一堂,他觉得能够让作品在更多人面前呈现,能够真正的分享作品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3)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4)

林琨皓本次参加OPENFILE的作品——虚拟蝴蝶项目

谈到为何以“大悲宇宙”的名字亮相,他说源于“大悲”是仏教的用语,指慈悲怜悯,“宇宙”更多给人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感觉(“科学”就是认识宇宙的实践方法)。当这两个词结合感性与理性得到了融合,来形容他近几年的创造形式恰如其分,用电子程序计算机软件来创作作品输出表达。

回顾其过往创作,宗教佛像、盆景、屏风等多元的东方元素被融合,“早期的创作很多时候是在尝试挖掘一些属于我们文化的一些视觉意象,一点点的尝试不断的深化最后精简到仏像部分形成现在的‘仿佛未来’系列。包括对文本文字的研究,最后形成了‘乱码诗’跟‘文本基因计划’。而这创作的初衷首先就是这些媒介都触手可及而且它们又是那么的经典,我常在想有什么办法把它们重新解构、再造、赋予新的信息给它们。”

如果要谈论中国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非上海莫属,翻开历史,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横贯整个上海近代文化发展史,也催生出“海派”与“摩登”两大重要的文化潮流,“务实”、“兼容”、“求新”是这座城市始终追求的。就像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认为的那样,消费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是一种系统性活动的模式,是一种全面性的回应,在它之上,建立了文化体系的整体;当物品变成了系统中的符号,也就是作为外在于意义指涉的关系,就构成了消费关系,才能成为消费对象。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5)

首届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希望的恰是通过兼具视觉、听觉、互动性与氛围感的叙述法则,取代传统艺术展的呈现方式,以静态作品、艺术装置和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颠覆观众对于插画艺术的固有认知,带来一场360度沉浸式的艺术盛宴。将插画艺术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达插画艺术兼容并包的态度,并传递其“照亮文字,照亮表达”的精神内核。

“商业合作在我看来就是作品或是创作的延申,能通过更多渠道让作品得到延展跟流通。当然既然是延申或多或少的有可能偏离创作初衷的一些方向,但我觉得并不是坏事。”林琨皓说。

在青年插画艺术家身上,可以看到许多共性,他们活在当下,也在作品中反映着时代的步伐。被粉丝称为阿孙的95后艺术家孙佳艺,就以高饱和的色彩,不按常理出牌的画面出现。当许多人都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时候,阿孙却保持着心中那份儿童的天马行空,简单的撞色与涂鸦般的喷涂下,一个可爱的雪人形象占据着画面。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6)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7)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8)

艺术家孙佳艺作品及展位现场

在现居纽约的英国艺术家Jon Burgerman的作品中,同样是涂鸦的方式,形体甚至被颜色模糊了界限,“我从会拿蜡笔的时候就开始狂热地画画”。Jon以充满了趣味的嬉闹与色彩,随性的笔触完成了不少以身边朋友为蓝本的作品人物。夸大的故事剧情与逗趣的角色塑造,来源于他所在意的“讲述故事,分享想法”,对他而言,风格是由读什么、穿什么、看什么、吃什么、去哪里旅行、喜欢什么音乐等等决定的,是所有让自己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19)

艺术家Jon Burgerman展位现场

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已略显不足,跨越多重领域的滋养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也更富创造力。从未接受过正统的艺术训练的龙荻是一个不给自己设限的创作者和实践者,她已经为国内多家杂志创作过插画、封面创作或者字体设计,也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而她的作品中总以纷繁的曲线编织着属于都市的绮丽之梦,或许因为曾学习世界历史专业的出身,翻译、写作等工作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会以此反观自己的绘画,如何控制自己发散的灵感,试着"收着"去画,去记录情绪。

来自美国旧金山的自由插画师和设计师Jayde Fish,其首个个展名为“in Dreams”,这位艺术家喜欢从时尚品、纺织品、自然世界和复古儿童书籍中寻找创作灵感,其丰富细节的手绘风格在Instagram上收获了大量粉丝。2005年,在夏威夷学习了几年生物学之后,她搬到了旧金山,在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有人说,她找到了一种方法,用许多不同的方式丰富了艺术世界。从科技到艺术展,再到设计再到她自己的个人风格,“真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0)

茶室空间

谁说插画就一定要色彩缤纷,黑白也能构造出丰富的世界。Dandi Gu的画面以潮流黑白的风格和随意不羁的线条展现了当代人的生活态度,记录不同生活角色的日常群像,那是从2019年开始的The Lines of Memory万人肖像画创作。

而在世界的另一头,同样以黑白线条闻名的巴黎艺术家DFT,其视觉线条风格跨越了美术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探讨了身份 、时间、人类与自然的主题。他专注于事物的本质,通过想象力创造了奇异的视觉体验。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1)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2)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3)

艺术家Dandi Gu作品及展位现场

当插画语言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突破平面的限制也愈加寻常。非洲裔比利时3D插画家和动画师Loulou João就通过使用3D软件,将现实形象化——一个由涂有糖层的柔软塑料物体组成的数字世界。

在这个现实中,她能够专注于表达真实自我,创造专属的安全空间,让人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想象中的沙盒中,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的,而她使用的颜色点燃着创造力的火焰,3D给了形象一种触感,仿佛可以被拉到现实中,最美丽的梦想也正在变成现实。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4)

艺术家Loulou Joao展位现场

来自荷兰的 3D 艺术家Eva Cremers也将俏皮的CGI 风格与独特的设计感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且感染力极强的角色。“我真的很喜欢3D!我喜欢看老卡通片,因为那些表情和动作经常很有趣,有点夸张。

旧的乙烯基玩具也是一个很好的角色灵感来源!”艺术家说她喜欢在周六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城市里走来走去,尤其是那些有特别物品的人:有趣的帽子、靴子、蓬松的头发,所有那些能想到的东西,“我还有一些巨大的Pinterest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创意作品,2D和3D!”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5)

艺术家Eva Cremers展位现场

“你必须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自我,如果你陷入太多的自我质疑,那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很容易就会消失。”来自洛杉矶的艺术家兼设计师 Steven Harrington曾这样表示,作为加州 psychedelic-pop 美学的倡导者,他以其色彩明快的签名式风格著称。受到20世纪60-70年代迷幻艺术风格、加州神秘主义,以及多样性的自然和城市景观的影响,Steven以俏皮玩味图像来表达思考,鼓励艺术家和观众的双向对话。

一个身着NASA宇航员服装的卡通狗举着《星际迷航》中的标志性手势,与满脸不怀好意的冰淇淋对视,“我在自己的时间里做的每件事都是诗歌,即使它看起来像一个插画,即使它开始变得基于客户的需求而产生。但它与让我自己探索新的想法有关,直觉地知道我喜欢做什么。”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6)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7)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8)

艺术家Steven Harrington作品及滑板空间现场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29)

插画艺术不仅可以从视觉层面去感受,听觉、触觉等多维度的独特体验是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试图提供的,就如其名称一样,等待观众去找寻“可被编辑的待机状态”,向生活和艺术交汇的创想意境无限迈进。“ ‘OPENFILE’指的是源文件,其实是插画和设计行业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它是新时代的一张画纸,任何延展都可由此出发。

OPENFILE当代插画艺术节正如其名,一方面汇集了创作者的思想碎片,同时具备无限被开拓的可能性。插画从来不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借此我们希望能带领更多人领略插画艺术的美,关注被忽略的视觉力量。”OPENFILE策展人 Anouchka van Driel 这样解释道。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30)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31)

上:林李创作的《虎仔在西岸》

下:参展艺术家Brolga为西岸艺术商店创作的主题作品

作为此次OPENFILE的合作伙伴,西岸文化板块的艺术中心是本次展览的合作场地,及西岸美术馆也是本次展览的艺术衍生品官方合作伙伴。

就如其名称一样,OPENFILE等待观众去找寻“可被编辑的待机状态”,向生活和艺术交汇的创想意境无限迈进。

撰文:潘昭

编辑:piiper

图片提供:OPENFILE

对插画艺术的个人见解(如何颠覆对插画的固有想象)(3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