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是龙头节

一个和龙、和水、和农民、和土地

紧紧相关的古老节日

二月二龙头节

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

千家万户使耕牛

3月4日

农历二月初二

民间有“二月二 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

在和耕地长期的亲密接触中

人们以二月二为令

衍生出了诸多习俗

这些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习俗

在日月流转中

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内心

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

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信仰和希望

其中

最有名的习俗当属“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2)

每年到了这一天

人们不管多忙

都会抽空去理发店理发

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顾客络绎不绝

排成了长队

理发师们一刻不停歇

从早忙到晚

儿童二月二理发

称为“剃喜头”

大人们希望借“龙抬头”之吉时

保佑孩童健康成长

长大后出人头地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3)

大人理发

寓意辞旧迎新

希望能带来一年好运

凡事顺顺利利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4)

春困秋乏

此时理发

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

还能讨个吉利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5)

“师傅,给我理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型,谢谢”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6)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7)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8)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9)

在此

祝大家可以遇上

一位优秀的理发师

剪出一头好发型

遇上吉祥当头照

“二月二”除了剪头换新之外

还有哪些习俗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0)

祭社神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1)

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

内蒙古民俗学者郭雨桥说,二月二等各种年节习俗都深深地打上了农业的烙印,融进了农民的生活,寄托着农民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生活理想。

二月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春回大地,天气渐暖,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开始从冬眠中醒来,二月二前后,人们期望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龙出来镇住一切有害毒虫,期望国家平安、耕地丰收。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民间还有很多“讨彩头”的食物要吃,讲究吃水饺、面食和饼子等食物。吃饺子寓为“安龙眼”,吃饼子是“披龙皮”,吃面食则是“织龙衣”。

“龙耳”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

有的形似耳朵

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饺子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2)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财源滚滚之意。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

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

“龙胆”

在内蒙古等一些地区

这天有吃油炸糕的习俗

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3)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内蒙古的油炸糕比较讲究,先揉好黄米面团,要求表面光滑有光泽,这就是做成了我们俗称的素糕,但这还没完工。将做好的素糕包上红豆馅,放入油锅里炸,待糕炸到呈金黄色、表面出现气泡,就可以出锅啦!黄灿灿的炸糕,寓意着大家对新一年的期盼—步步高升、五谷丰登。

“龙鳞”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

是很形象的

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

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

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二月二龙抬头)(14)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龙须”

“龙须面”

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

面点品种之一

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面条

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

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

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

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二月二的习俗

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

带给我们的

是期待是吉祥

资料来源:内蒙古日报 新华社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等

文案、新媒体呈现:杨文娟


编辑:杨文娟 李珍

校对:张艳利

二连浩特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电话:0479-7526224

二连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0479-7539332

主办|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终审|刘原君

审核|吕 静 王晓晖

编辑|乌日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