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的句子 心如惊雷

静心的句子 心如惊雷(1)

社会越发展,抑郁的人就越多。

在星球上向我提问的朋友里面,至少有30%是跟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相关的。

关于抑郁症这件事,有专家说是纯生理原因,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需要电击等等。

还有专家说是纯心理问题,需要调整好心态,需要心理咨询师的疏导。

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环境”可能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

1. 传统的家庭关系,受制于几千年文化的影响,但是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早就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很多人根本认识不到,所以你一旦陷入这些关系的纠缠,自然就很容易抑郁。

我自己是这样的,跟老家的人多聊一句话都会恶心一个月,再多聊一句话就会恶心一整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也没必要搞清楚。

我的做法就是把他们全部拉黑,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哪天我抑郁了,他们都是罪魁祸首。

至于不得不联系的家人(比如父母),我是能骗就骗,原则就是一个字的真话都不能跟他们讲,否则我一定会成为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所以,对于“家”的意义,我希望大家也都重新思考一下。

有些人就很蠢,自己都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了,狗脑子里还整天在想“三纲五常”“尊老爱幼”“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这些毒瘤文化。

另外,不要过多为父母和孩子操心,否则多一个人,压在你心上的负担就多一份,这些东西最后会把你压垮的。

所以每当有人在网上发表“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可留恋的,把生我养我的父母照顾好、最终送走”就算圆满了。

我就想说:你自己都活成那个鬼样子了,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你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活好?

2. 好的环境才能带来好的情绪

我一直不认同所谓的“调整心态”这种鬼话,因为如果你身在粪坑里,最该做的是抓紧离开它,而不是换一种姿势继续吃屎。

比如有些大学生跟我咨询室友关系、同学关系问题,我的回答是:越好的学校,整体环境越好,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85/211大学比普通本科的人际关系一定更好处理;

普通本科的人际关系一定比专科的要好处理;

专科的人际关系一定要比技校的要好处理……

那些父母为什么要花大价钱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原因就是,好学校是全方位碾压差学校的,包括学术氛围、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等等。

所以说,我不建议大家总是反思自己,或者去学什么勾心斗角的驭人之术,这些都没用,都是换一个姿势吃屎而已。

你最需要做的是,把精力放到“如何进入更好的环境”上面。

假如已经上了烂大学,室友全是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小人,自己已经严重受到影响,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给导员送礼或者说点好话,换一个宿舍;或者干脆努力赚外快,哪怕向父母要钱,也去外面租房住。

3. 大的环境越来越内卷

这个问题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懂。

空气质量、阳光照射时长、就业市场、婚恋市场、房地产、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一切都趋于内卷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抑郁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些都是自己抑郁的罪魁祸首,你也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生活。

我为什么喜欢到处飞?一方面是因为我对没去过的国家非常好奇,另一方面我也是在考察哪里最宜居。

XX的每个省份我都去过了,说实话,宜居的地方不多。

整个北方、东部沿海、东南沿海都是空气污染重灾区。

所谓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有一个算一个,每天的空气质量不是良就是较差(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而空气质量好的省份,一个比一个穷。

还有就是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但是环境、就业、教育、医疗、居住体验却跟他们差了一大截。

我知道,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不用说多了,只要闲置资金过了500万的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谁不想去一个舒适的环境生活?

当然,真的动了这个念头之后,你会发现有3个瓶颈挡在面前:

① 金钱

想要去一个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非常好的地方长期生活,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几十万欧元、几十万美元这些都是打底费用。

② 情感割舍

之前我在鸡蛋姬之死这篇文章提到的一个并不罕见的现象:自己的某个至亲去世之后,自己悲痛欲绝,最后抑郁了,甚至也自杀了。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与逝者生前的感情关系太密切了,依赖性太强了,这是把双刃剑。

我自己在普通人眼里是比较冷血的,我觉得人老了就该死了,没什么好悲伤的。

只要生前享受过、体验过、没有太多遗憾,这就够了。

我家里的老人去世我都没怎么悲伤过(生前关系也很好),我将来死后,我的后代估计也不会太悲伤(因为我也会刻意训练他们这方面)。

在泰国旅行期间,我的一个亲舅舅就去世了(60岁),我生前跟他关系很好,但是我也没有太悲伤,因为我知道他这辈子活得非常值(“死亡”这个话题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聊)。

同理,每个“走出去”的人,其实都要做好“感情割舍”的准备,放弃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世界越发展,人类就越独立,没了谁都能活。

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独立生活,跟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独立生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新的社交圈子、情感圈子都可以慢慢建立。

之前在“人间蒸发”的日本人这篇文章里我就提到过一个现象:有些日本人想彻底离开原来的环境,完全改头换面,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并不难。

可能只需要几万元人民币就做到了。

而我们想要实现这一点,可能代价要高一些。

③ 陌生感

要知道,那些我们没去过的地方,没法成为我们的“备选项”。

你如果没去过一个地方,就不要对那个地方产生任何幻想。

即使我在文章里描述那里有多好、有多妙,也是需要你亲自去体验的。

“行万里路”的好处也就在这里。

如果你哪里都去过,哪里都生活过,别人一提到美国、欧洲、澳洲、日本、东南亚你都知道怎么回事,都知道真正在那里生活是什么感受,那么这些地方都会成为你的“备选项”。

人的备选项一多,底气就足了,因为你知道最坏的打算就是“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而已。

假设两个条件一模一样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轨迹也一模一样,最终也都是80岁死去,但是其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连省都没出过,而另一个人“见过世界,内心有很多备选项”,那么两个人的生活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环境能彻底改变和塑造一个人的心境。

看似面如平湖,实则心如惊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