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

如今,几乎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诸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某些新公司甚至在成立之初就花钱购买一个有一定运营基础的自媒体账号实际上,在当前线下活动、会议等受到一定阻碍的大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更多是依赖于网络、依赖于智能手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

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要不要在个人朋友圈转发公司信息

如今,几乎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诸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某些新公司甚至在成立之初就花钱购买一个有一定运营基础的自媒体账号。实际上,在当前线下活动、会议等受到一定阻碍的大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更多是依赖于网络、依赖于智能手机。

虽然短视频流行以后,微信公众号被认为是“古典新媒体”,但是对企业来说,他仍是相对更好的一个对外宣传窗口。原因有两个,一是微信公众号受众精准,可以很好地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公司员工、合作客户、应聘者、对公司感兴趣的人,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找该公司的相关资讯。二是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功能,相对封闭,可以筛选企业愿意呈现的留言在评论区,不像其他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大广场,不利于舆情管控。

同时,据我观察,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相比视频、音频获取信息,文字获取信息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其获取信息的快慢可以因人而异,比如有些阅读速度快、抓取信息能力强的人,往往瞄一眼,就能快速的抓取关键信息,而如果看视频、听音频,得耐着性子播完才行,尽管现在的都有“倍速”播放设置,但依然无法与文字信息对个性化的满足相媲美,当然,也有一些人,尤其是新生代人员,可能更喜欢看视频或听音频,这无可厚非。

公司新媒体公众号一般会传递哪些信息呢?我把他总结为以下三类:

一是能够体现公司实力的资讯。诸如公司拿了什么奖项、参加了什么有知名度的活动、取得了什么有影响力的成果、做了什么有影响的项目、公司重要领导出席了什么重要的会议、公司和行业头部企业达成了怎样的合作、公司的产品、服务受到权威媒体的正面的报道等,这些都是公司层面的资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司的实力。

二是行业、专业相关信息。行业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所在的行业,最近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召开了什么行业大会、各层级发布了哪些新政策等,这些信息通常有利于帮助公司更好、更契合时代的发展;二是公司所服务的客户、合作伙伴所在行业的政策、资讯、大事件、突发事件等,能够更好地展示公司产品及服务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指公司在其业务上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展现公司相较同行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

三是能够体现公司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传递,可以帮助公司招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毕竟大家找工作,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会很关心自己即将要进入的公司有什么样的文化导向、价值取向等,都会关心加入一家公司是不是可以得到成长,学习到新的东西等。同时,公司组织了什么性质的活动,给了员工什么福利,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是同行业其他公司没有的。这些轻松愉快的信息,都符合新闻的趣味性原则,而且和员工高度相关,受众很买账。比如我知道深圳某企业,率先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幼儿园,员工子女免费入园,那受众看了,会觉得这是一家工作氛围很好、真正关爱员工的公司,可以帮助促进招聘工作。

但无论是传递哪一类信息,归根结底,还是公司品牌的输出,即我们想通过这些渠道向外界表达: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秉承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在专业上有怎样的努力、投入和成效,我们能够给够给客户带来什么等?我个人有一个判断,相较过去经济高速、快速增长时代所形成的相对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未来国内消费者(包括B端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时,都将更为重视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品牌,而新媒体就是公司积极构建品牌的有效渠道。

而有趣的是,尽管企业新媒体运营团队(有些企业可能是某个部门的某位员工兼职)花了很大的精力选题、成稿、排版等,而实际上企业新媒体文章、视频的阅读播放量往往并不高。以企业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例,我发现企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普遍阅读量都不高,那些阅读量相对高的呈现两个特点(抛开内容不说):一是规模大、人数多的公司,也就是说很多可能员工自己在读;二是企业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每篇文章,公司上至老板,下至门卫、司机都会转发的公司。

到底要不要将公司新媒体上发布的内容转到个人账号下,比如要不要将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转化到个人朋友圈?我注意到一种现象,通常那些在企业内部处于关键岗位的员工,也就是我们在企业内部通常讲的“骨干员工”,他们大多数都会转发公司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而且是长期地、持续地转发,其中少数人在转发的同时还会加上评论

我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很多年轻的员工几乎从来不转发公司新媒体号发布的信息,但是一旦他们晋升到一定岗位后,他们就开始转发了,区别是有些人会持续发,而有些人大概过一段时间也不再发了。实际上,转发公司新媒体信息最及时、最积极的,毫无疑问数两类人,一是各民营企业的老板,几乎公司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他们都会转发、点赞及点“在看”;二是公司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这大概是工作岗位潜在的要求吧!

6070后甚至80后工作之初,在企业内部,我们常常听到“主人翁”精神的说法,大意就是公司更希望员工把公司当家,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尽心尽责,甚至一些本不该自己做的事,路见“不平”时,也要“一声吼”,那个时候,大多数员工都秉持“主人翁”的精神开展工作。我现在去一些历史悠久的公司里,常常还能听到很多老一辈的员工在谈“主人翁”精神。

前文中我们讲到,公司新媒体的本质是对外传递公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知道并认同公司品牌和价值,从而将其发展为公司的客户、合作伙伴,或者员工等,这就需要我们已经在公司内部的员工,能够积极地对外宣传、对外传递公司的价值观,而公司新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就是我们要传递的主要信息。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话,上半年我们要努力保住工作,下半年,我们要努力保住老板,不要让老板去找工作。我经常讲,企业的本质就是一群人在一起研究一个产品或服务,使其交易成本低于社会上的交易成本,再拿到社会上去交易赚取差价、获得生存。既然企业管理者已经找到了这样一个产品、服务以及与之配套的流程,那么,在这个组织内部的所有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对外宣传这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应该秉持我只做我岗位上要求的事,其它的事我就搭便车的心态!

实际上,我在项目中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我们在帮企业做骨干员工持股方案选出大家公认的骨干后,我去研究这些骨干员工的微信朋友圈,发现这些骨干人员大多在积极转发公司的信息。当然,这事不能反过来理解,并不是转发公司的信息就能成为骨干,但是至少从侧面折射一个现象,那些认同公司品牌、传递公司价值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骨干。

最后,作为公司员工,如果还羞于,或者说不屑于转发公司信息到个人朋友圈,帮助公司传递品牌,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你的职业台阶可能会止步于此!(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