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推迟体温36.8左右(在怕冷这件事上)

冬季来临

强冷空气的到来,

让南京“跳水式”降温

这场气温蹦极大赛

似乎对女性更加不友好

着装厚重却依旧感觉身处冰窖

而男性们却身如火炉般温暖

姨妈推迟体温36.8左右(在怕冷这件事上)(1)

在怕冷这件事上,为何女性“输”得如此彻底?

明明体温高于男性,为何还手脚冰凉?

姨妈推迟体温36.8左右(在怕冷这件事上)(2)

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夏桂成工作室主任谈勇教授表示,女性对温度的敏感从遗传和进化上就决定了,四个部位保暖可以让女性身体更扛冻。

01

研究

女性对温度的敏感与生俱来

女性对温度的敏感,似乎是身体与生俱来的“天赋”。“女性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就比男性更低。”谈勇教授解释,“感受温度的皮肤感觉性神经末端位于真皮层,因此人感受到的外界温度实际是真皮层的温度。通常女性皮下脂肪厚度是男性的2倍,因此脂肪层也增加了真皮层与核心温度的差异。而女性皮肤里的‘传感器’更灵敏,会迅速把‘冷’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因此更怕冷。”

姨妈推迟体温36.8左右(在怕冷这件事上)(3)

研究发现,女性体温(体核温度)平均高于男性0.3℃,但手脚的平均温度依旧比男性低。“这则与女性的生理构造、激素、肌肉含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谈勇教授解释说,从生理角度,排卵后或怀孕后,生殖激素可以增加皮肤血管对于寒冷刺激的敏感性而出现显著的收缩,因此女性擅长保持体核温度,这对女性有能力为胚胎提供一个温暖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热量从体表散失过多,肢端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四肢末端的血流量,以便热量优先供应给重要脏器。因此女性为了维持更高的体核温度,手脚则偏凉。

此外,肌肉能够产热,肌肉越多,则产热越多。与男性相比,女性肌肉更少脂肪更多,新陈代谢率更低,因此产生的热量就少一些,也就更怕冷。

02

支招

这四处保暖让女性更扛冻

女性受寒会导致手脚冰冷,血液流通不畅,月经不调等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所以谈勇教授也提醒,女性要格外注重保暖,尤其注意头部、脚部、腰腹部和背部的保暖

姨妈推迟体温36.8左右(在怕冷这件事上)(4)

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C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为4摄氏度时,散失热量占60%。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脚部保暖尤为重要。睡前热水泡脚、手掌按摩脚心,可加速血液循环。

对于女性来说,最忌讳的是露腰露肚子。腰腹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因此,加强这两处保暖必不可少。

03

警惕

“怕冷”也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谈勇教授提醒,如果突然明显怕冷,也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老年人更要警惕。

不同类型的贫血会出现头昏、乏力、怕冷、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症状。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主要激素,甲减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减慢,也出现怕冷症状。

另外,血管、外周神经、下丘脑病变都会引起怕冷症状。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而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最高中枢,是人体的体温控制中心,因此它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怕冷、脱发、肥胖等。

因此专家提醒,若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或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