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决定生存方式(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基因)

智慧决定生存方式(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基因)(1)

有句成语叫设身处地,意思是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也就是说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按我的理解,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一个正常人的基本素质和涵养。如果人一辈子都是自以为是,干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那这个人估计也活不了太久,即使活着也就是个人渣。

古时候这样的人最典型的应该是皇帝了,皇帝也自称天子,作为天子,那可是天的儿子,天下除了虚无缥缈的老天爷,就算是天子最大了;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下的百姓物产土地统统归皇帝所有,占据如此高位,如果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大家伙着想,那就是贤君了,可惜这样的皇帝实在太少了,少到了史书上记载的也是凤毛麟角,倒是同处于水深火热的平头百姓反而落实到了实处,能相互之间帮穷助贫,其缘由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品格多少高尚,而是恶劣的环境使然,在战争饥荒等等威胁人生命的灾难面前,必须要团结互助才能共渡难关。

设身处地的境界有高有低,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我的理解,我等凡夫俗子是没有人生来就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虽然古人曰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善良的初心首先要求的是对自我品格的修炼,古今高德大儒的道德标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大概就是设身处地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等凡人要想做到独善其身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兼济天下的境界恐怕很难达到,虽然也有句古话说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虽然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平衡关系,但是要想真正做到真的很难,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在危险和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最多兼顾到家人朋友,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是人性使然。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上升到更高级的层面,大多数人心里都是有顾虑的,比如遇见歹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救助路边摔倒的老太太,全都是不相干的陌生人和突发事件,你管了就是人性中的善念爆发,但随之而来的也许就是无休止的麻烦和血淋淋的伤口;如果不管也许就是夙夜萦绕的内疚和一辈子的良知反噬。

所以能够做到兼济天下的都是圣人,也就是普通人达不到的层次,因为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没出过几个,所以才塑造成神像牌位供在庙宇里被天下众生千百年地膜拜,以作为后代百世精神上的学习楷模。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神灵之所以能千百年来被人们心甘情愿地香火供奉,是因为作为正常人无论他曾经多么穷凶极恶道德败坏,骨子里都必定会仅存那么一点点善良的底蕴,越是坏事做绝,其良知的反弹就越是厉害,赎罪的心理就越是强烈,在神灵面前的虔诚忏悔就必定成了他用金钱搞定的必要程序,非如此不能平息他的恐惧之心。

极坏之人尚且如此,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对善恶好坏的理解也是相对平衡的,很多事情在我们眼里是无所谓好或者坏的,其标准也往往存乎人们的一念之间,但是底限还是有的,那就是千百年来根植于我们基因深处的儒家伦理,不管你或你的后代是否认同,但确实是当今国家繁荣阶段的文化精髓,大中华文明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但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本质却还是国人亘古不变的守护神,惟其如此,平时多为别人着想,这看似平常平庸的饭前叮嘱,却似光芒万丈的灯塔,势必会永存于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