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

案板街位于东大西段北侧,与钟楼近在咫尺,与骡马市隔街相望。短短的案板街不足300米,却是一条历史悠长的老街。

唐代,案板街属于长安城的皇城,是掌管水利的都水监所在地。唐末长安城缩建后,都水监迁往它处,这里变为民居,开店经营的景象随之出现。

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1)

元代,案板街一带已是门厅若市、满目繁华了。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书里这样描述:“人生所需之物城中皆有”。只是这种繁盛不久就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元代新建的蒙古贵族居住区和元朝驻西北的台察院(相当于今检察院)。

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2)

东大街局部

明代,朱元璋实行藩王制,案板街是秦王朱樉shǎng的嫡三子—保安郡王朱尚煜yù的王府。朱樉的秦王府就在案板街以北。

案板街和案板有关是从清代开始的。

清代,因西安的重要军事地位,同时为防止满人汉化,顺治诏谕西安驻军:“会城根本之地,应留满洲重臣重兵镇守”。于是在明城墙东北隅,“自钟楼东到长乐门南,北到安远门东,因秦王府城旧基筑八旗驻防城”,建满城。

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3)

西安城墙长乐门(东门)

案板街一带便成为满人居民区,于是应运而生专营案板的街巷。街遂命名为案板街沿用至今。据说案板街以买案板为主,一直持续到解放前才渐渐不知所踪。

上世纪90年代,案板街上的唐城百货大厦曾领军西安百货市场,辉煌一时。那句“唐城百货,在您心中,伴您生活”是经典。

如今案板街风光不再,但街上的柳巷面依然食客络绎不绝,这家柳巷起家的面馆,是很多西安人的味觉记忆。

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4)

最早落户的易俗社大剧院为案板街带来艺术文化神韵,无数秦腔大家、名流在这留下身影,这里仍是老西安心中的宝地。#群星10月榜#

西安本地人喜欢的小吃街(老西安人的记忆)(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