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课程表(四代金职人的40年职教领跑)

深耕职业教育40年,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万余人,为上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执行“德技双馨,工学结合”的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底蕴,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塑造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历经四代“金职人”艰苦奋斗,构建起职业人才培养的“金州模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职课程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金职课程表(四代金职人的40年职教领跑)

金职课程表

深耕职业教育40年,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万余人,为上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执行“德技双馨,工学结合”的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底蕴,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塑造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历经四代“金职人”艰苦奋斗,构建起职业人才培养的“金州模式”。

动态优化专业设置,构建提质培优模式

多年来,学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锚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现集“中职学历教育、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由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金普新区分校、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金州分校、大连金普新区社区学院五部分组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市场转。学校主动适应大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形成中专、专科、本科三大专业群,中专开设幼儿保育、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3个专业;专科(开放教育)开设学前教育、法律事务、数控技术等9个专业;本科(开放教育)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等6个专业,实现专业设置和经济发展合拍、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携手。

学校深化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8年增设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2019年增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2021年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2022年增设口腔修复工艺、体育休闲服务、直播电商服务专业;并与高校对接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0个“3 2”专业,确立“工作学习结合、校企双元共育、课堂车间融合、理论实操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形成“做中学,做中教”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除此之外,学校加强软硬件建设力度,拥有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等69个实训室和车间,是大连市车工、焊工、汽车修理工、幼儿保育、计算机操作员、无线电装接工技能等级证书鉴定基地;是教育部网店运营推广、幼儿照护、商务车销售服务、5G基站建设与维护“1 X”证明试点单位,实现“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人才培养局面。

多方联动协调育人,形成开放办学格局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坚持“对接产业、依托行业、面向企业”的发展定位,推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年输送500余名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达98%以上,双证率达96.5%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薪酬水平高、岗位稳定性高,毕业立即认岗、跟岗、顶岗,实现学生、家长、企业“三满意”。

聚焦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学校“联姻”名企,与广通国能(辽宁)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基地;与优美康(大连)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康养休闲旅游专业和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实训基地;与博思通(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与大连欣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外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学校加入大连市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金普新区职业教育集团、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等五个职教集团,探索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育人新机制,促进校际联合、区校联盟、校企合作。

目前,学校与海尔集团、一汽大众、奇瑞汽车等8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创新出“校中厂”引企入校模式,“厂中校”投资合作模式,“招生就业贯通”订单培养模式,“需求驱动”招聘洽谈模式,“集聚联盟”职教集团化模式,“红娘牵线”国际交流模式,为学生提高本领,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学校还广泛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确立“双元”,学校教师完成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教学,企业师傅进行岗位技能“传帮带”;建立“三主体”,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企业与学生(家长)签署就业协议,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同频共振;实现“四融合”,即课堂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毕业证与上岗证的融合;做好“五落实”,即就业去向、学徒工资、社保费用、工龄计算、奖学金基金的落实;建立“六共同”,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导师”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实现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

拓宽服务三农路径,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大课堂”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学校加强“社会生活教育中心、学历职业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建设力度,开辟农村老年教育、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现代农业、农村电工、乡村防疫等课程内容。截止目前,社区教育年培训城镇居民16万余人次,年培训农民实用技术6万余人次,年开展劳务输出培训1000余人次。

学校充分整合职业中专、电大、农广校、乡镇职校等资源,先后出版《农民手机应用》等16本乡村振兴之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大樱桃栽培实用技术》等6门课程获评全国乡土课程开发成果奖,《“城乡大课堂”助力绿色农业升级》等29项实验成果获评优秀奖,“田野科普行动”等7个项目获评优秀品牌。与此同时,学校还完成青年农场主线上线下培训;启动以“置身田野,劳动光荣”为主题的大连金普新区第十六届“田野科普行动”送教下乡仪式;创办“三农”自媒体创作论坛;开展创业创新青年培养、中职生劳动实践教学、农民实用技术送教下乡等主题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围绕服务“一老一小”的社会职能,社区教育开设国学、书法、绘画、舞蹈、摄影等21个专业57个教学班,累计授课5048课时、培训居民10万余人次;成立智能手机应用、农业科普知识、“关爱母婴0—3岁早教”三个教育巡讲团,共计巡讲178场、服务居民1万余人次;开展“敬老月”活动,为居民讲解急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智能手机应用等方面知识;举办“智慧助老”教育行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全民出击终结诈骗”预防电信金融诈骗专项培训……助力活力家庭、文化家庭、温馨家庭建设。

多年来,学校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打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突出就业、实践、跨界和终身教育,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十大特色职业学校、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示范学校、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先进单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中德国际护理合作项目优秀合作院校、全国首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首批家庭教育特色单位、全国继续教育优秀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2项国家级荣誉;“辽宁省最美校园、辽宁省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社区教育优秀学校”3项省级荣誉,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诠释了一所40年老校的初心和使命。


文字:苍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