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古人说的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所谓”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古人说的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所谓”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在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儒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人们,用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政治制度,并且,这种”三纲五常“的理集结规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纲五常”呢?我简单地说一下吧:

1、所谓三纲:

一、“父为子纲”,就是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社会规范。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上级、指示等的意思。也就是,父母之言,子女不得不听,或是不得违背等。子女对父母的言行,要绝对服从,不能触怒父母。并且,孝与悌是人子与兄弟的行为规范。

二、“君为臣纲”

君为主、臣为从;君叫臣做什么,臣就得做什么,不能违背等的意思。特别要求,臣子要对君尽“忠”,对君主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并且,认为只有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才能天下太平安定

三、“夫为妻纲”,夫为主,妻为从。作为丈夫的属从,一个妻子应该本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行为,所以,这种行为规范体现了封建的夫妻关系的思想理论,贬斥了女了夫丧改嫁的合理做法。

2、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仁”,便是“爱人”或“人道”的意思;而“义”,愚昧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而“礼”则是道德约束;“智”,是智慧或指知识;“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可以说,这一套理论,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想与观念。虽然它包含了诸多不合理的地性质,但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主页经济人,每天带你了解更多一些基础认知!

关注财经时事,股权融资,关注海外资产配置,关注美港股,敬请关注本号获取更多资讯更新和产品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