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看下面呀表情包全图(你的每个表情符号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近日,江苏高院发文科普,经检索裁判文书网,2018年以来,全国已有158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历年增幅明显。

九宫格看下面呀表情包全图(你的每个表情符号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1)

不同平台上的“微笑”表情,图片来源:江苏高院

以“太阳”符号回复对方的诉求,是否能代表赞同?在争执纠纷中使用“炸弹”符号宣泄情绪,是否意味着人身威胁?......每一个具体的案例都对应着各自具体的交流情境。闹上法庭往往意味着双方在表情符号意义上的理解分歧造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乍一看,表情符号的运用似乎确实容易在沟通中带来误解,引起纠纷。许多网友就此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当与不同辈分的人线上沟通时,由于彼此对同一表情符号(例如“微笑”)的理解有差别,着实造成过不少尴尬。

但沟通遇挫这件事,也不能全赖表情符号。

即便将交流中的表情符号尽数删去,语言文字表达本身可以引发的分歧也不少。“微笑”表情有上十种笑法,“意思意思”同样也可以有许多种意思。

表情符号可以避开,沟通中出现歧义和误解却是难免的。不同的个体之间能够交流默契,实属难得,并非是与生俱来的福祉。也许很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尝试彼此交流的时候,得使出浑身解数来比划,笑话只多不少。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抽象”赋予了人类交流的基本条件。正如人们从象形的图画中抽象出了文字那样,他们也从千姿百态中抽象出了表情符号。而表情符号的出现,本就是为了补上纯文字的补足,弥补线上沟通所缺失的“氛围感”。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氛围感”原本由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等来提供。而来到线上,单纯只用文字的沟通则略显生硬,缺乏缓冲。表情符号因此才诞生——在语言之外,它可以补充上表达者想要传递的心情,让交谈氛围生动起来。

表情符号走进判决书,这是时代的必然。随着沟通逐渐线上化,办公逐渐无纸化,法律求证的范围自然也得与时俱进——从前,“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样的暗号可以进卷宗作为证据,如今表情符号自然也可以。

表情符号走进判决书,也不意味着一切单方面的暗示就能获得法律的首肯。在生活中,有时一些表情或动作确实能代替语言进行表态,例如“点头”即为民事法律行为中同意的表现形式,但只有很少一部分约定俗成的动作才有此待遇。即便如此,不少表情符号的运用情况还远远谈不上约定俗成。

语言或表情,仅仅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而唯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意思表达清楚。反过来说,如果对方表达总是模棱两可,总爱发意味不明的表情符号,以“谜语人”的面貌出现,恐怕就有设置陷阱的嫌疑了,如要与其进行交易就该多加小心。

对于个体的你我而言,在需要确认的重大事情上,万不可轻视大意,想当然认为对方能够“意会”。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沟通中展现自己的诚意,避免暧昧不清的暗示,给对方明确的讯号。

毕竟,你发的每一个表情符号,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