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

正定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座北方小城,宁静祥和,却浓缩了无数历史风云。就如今日要说的广惠寺内的华塔,便是始建于唐代。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1)

摄影:咔嚓2013

正定古城共有八大寺院,隆兴寺、天宁寺、开元寺、临济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广惠寺。这座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的古寺,在最兴盛时期,庙堂众多,香火鼎盛。历经千百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广惠寺已不复旧时容貌,却留给世间一件瑰宝——华塔。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2)

广惠寺华塔为八角楼阁式花塔,塔身由主塔和四隅小塔两部分组成,全部采用砖砌。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3)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4)

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通高31.5米,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底层呈平面八角形,四正面辟拱形门供人出入,四隅各附平面呈扁六角形的单层套室状小塔,檐下周围施斗拱。四小塔以青瓦覆顶,上置宝顶。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相依,巧妙秀逸。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5)

1933年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考察完正定古建筑群后,在《正定调查纪略》中描述道:“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6)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华塔经历了世人见不到的沧桑岁月。广惠寺始建于唐代,已经得到考证,关于华塔的建造年代,则有多种说法1977年对摩尼殿落架大修时,发现了宋代题记,由此摩尼殿的建筑年代得以断定为宋代……

但是不管人世间如何变迁,华塔仍旧可以那么静静的站在岁月的边缘,看那云卷云舒。走进广惠寺小小的院落,其他庙堂已付黄土,整个小院空空静静,唯有正中的华塔,和墙角不知什么年代的石碑石器静静的享受着冬日的阳光......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7)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8)

走出广惠寺,回头望,华塔被现代错落的电线遮在后面,淡淡的看着人间,但是一切繁杂都挡不住华塔的华美与繁复,沧桑魅力,而这些,我想也该感谢当年的工匠们,他们十分虔诚地用心去构造,力求至臻之美。也正因如此,古老的文化遗存才能这么辉煌、动人!

十层塔的故事(梁思成先生笔下的海内孤例)(9)

佛教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咔嚓2013 更新:2016.05.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