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

作者:刘宏宇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1)

鬼吹灯图片)

说到“鬼吹灯”,无数人会想起那部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盗墓题材网络探险系列小说。不过,本文说的“鬼吹灯”,跟那个没关系。

小说《鬼吹灯》的书名,也是借鉴“人点烛、鬼吹灯”的“俗谚”。

(一)“人点烛、鬼吹灯”,到底在说啥?

人点烛、鬼吹灯,大抵是说在“闹鬼”的夜晚,鬼来了,会把人点燃的烛火吹灭,即:点燃的烛火,如果平白无故就突然灭了,就是“鬼来了”。

这说法中所“透露”出的“科学原理”是:即便是“鬼”,也会带来微小的风,而能令烛火熄灭。引申:鬼,并非“非物质”的存在。

另一个与烛火和鬼相关的说法是,鬼来了的时候,原本橘色的烛火,会变成青蓝或灰绿的颜色。这个,如果说“来头”,大概与“鬼火”有关。

鬼火,其自然“真相”,是“磷”地“自燃”。中学化学应该学过,白磷,一种可燃物,可在自然环境温度下燃烧起来,称“自燃”。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2)

(磷火)

鬼火,往往被发现在墓地附近,而且是相对较“新”的“土葬”墓地。土葬新墓,逝者下葬未久,体内类似“白磷”的成分,在遗体腐变过程中脱离了水分,得以离析,在因遗体腐败而生的多种复杂成分和相对较高的局部环境气压作用下,发生自燃,并因周边小范围空气中含机体腐败生成的复杂成分,很微弱的火焰,短时呈现异于“寻常”的颜色,经墓内通向墓外的空隙(没有空隙就隔绝了氧气,引不起自燃),异乎寻常的短暂微弱光亮,被墓外的人看到,就叫做了“鬼火”。

鬼,今天的我们都知道,大抵是迷信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如果假设其存在,则鬼吹灯、鬼绿烛的说法,好歹算有一点点“科学依据”。

这点儿“科学依据”,仅限于传说本身,是不能随便“延伸”的。比如:不知有多少“鬼片”,都会有这样的情形——鬼怪临近,整个建筑里的灯(电灯)都闪闪络络起来,甚至成片成片灭掉。这大概是从“鬼吹灯”的“原理”演变、派生而来的。很可笑!鬼吹灯也好,使烛火变色也好,都是以燃烧在空气中的火焰为主体;燃烧在空气中的火焰,跟点亮在电路中的现代灯具,是一回事吗!能使建筑物内的现代灯具发生闪络和“自动关闭”的,只能是“电气事故”。

鬼来了,先整个电气事故?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3)

(二)关于“ 鬼吹灯 ”的“灯”

从上述关于电灯被鬼“电气事故”搞成闪络甚至干脆灭掉的无知可笑,联想到一些在影视和小说作品中见到的缺乏常识的表现、表达;作为笔者,很想稍稍“科普”一小下,以善意提醒写作同行和影视创作者,多关注些“科技小常识”,以使作品更靠谱甚至更合理、生动,至少,别闹笑话。

以前别的文章里聊到过,什么“拎着一箱黄金”之类的描述,缺乏的是基本的物理常识。稍微可能“难”一点儿的,举例——灯。

太多小说、网络小说中,涉及到灯,都习惯用“白炽灯”来形容——白炽灯一闪一闪的,头顶上成排的白炽灯忽然咔嚓一下全灭了……

一闪一闪的、成排的,那不叫“白炽灯”。灯光颜色是白色,就叫“白炽灯”吗?实在不知道,可以只说“灯”就好了,白炽灯,非得“专业”一下,结果是大大的笑话。

白炽灯的灯光不是白的!啥叫“白炽灯”?就是最常见的“灯泡儿”,爱迪生发明的那个,灯光颜色偏黄,加了涂白色荧粉的“磨砂”罩子,透出的灯光也还是暖系的微黄。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4)

(灯火)

近些年,由于这种灯比较费电,在倡导节能的大环境下,已不大普遍了。尤其当下,有了形状相似的LED节能灯泡,要想买到真正的“白炽灯”,就更不容易。甚至,连卖灯泡的,你跟ta说要买“白炽灯”灯泡,ta都未见得一下子能反应过来,得说“普通灯泡”、“老式灯泡”或“钨丝灯泡”。一般最低15w,往上有25w、40w、55w、60w……普通民用得最高可达100w;要是3w、5w、7w、11w、13w这样的规格,肯定不是“白炽灯”,而是LED节能灯泡。

白炽灯费电,高热,光源钨丝容易受震断裂,内真空,碎裂时会产生“小爆炸”……总之缺点很多,但没有被淘汰,主要在民用领域,是出于两点原因:

其一,钨丝使用寿命跟导通次数不存在“硬关联”,可频繁开关,很多声控灯仍需此功能。

其二,因为“纯电阻”的物理属性,唯一适合一般“变阻”式“调光”应用——如果家里有旋钮调光的灯具,是一定要配“白炽灯”的,其他节能灯具,不仅不能调光,而且很容易就坏了,而且是“事故性”损毁,不同于通常的“寿终正寝”,有个“小怕怕”的过程哒。

被误以为“白炽灯”的“一闪一闪”、“成排熄灭”的,猜想,应该是通常人们叫“管灯”的那种长长棒形亮白光的灯,那叫荧光灯,是“辉光放电”原理的灯,要借助“启辉器”(俗称“憋火儿”)才能亮起来。

灯有很多种,想要都知道,并不容易,都整明白就更难,事实上并无这样的需要,只须知道不明白别写错就行。比如:路边的荧光灯……路边的通常都不是荧光灯,荧光灯的运行是受环境温度限制的,通常不能在超过40°C或低于-30°C的环境里工作,所以,能将其用于“路灯”的地区,非常有限。至于一般更常用的路灯算是什么灯,不重要,说“路灯”就好了——那种多半都是“卤素灯”,没必要整太明白,咱又不卖灯。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5)

(三)题外话:小说里 涉及“法医”、“解剖”时的笑话

还有个想说的,就是影视也有小说也有的侦破题材中涉及“法医”、“解剖”时的笑话。

法医,是有分类和分工的,负责解剖尸体的法医,叫“验尸法医”,是法医中的一类;不是所有法医都有资格和机会解剖尸体的。

解剖尸体,不管在哪儿,盛放尸体的台子,都叫“解剖台”而不能叫“手术台”!手术台是给活人做手术的,有铺垫,有辅助设备,上面是无影灯,高度可随时调节……解剖台通常是金属质、无铺垫的,配套辅助设备通常只有水管和喷气管,不需要无影灯那么正规,解剖台的高度也不是随时可调,甚至不可调,只设置到验尸法医“适当”的高度即可,不必考虑被解刨者的感受和安危,因为ta已没有了感受,也不存在“安危”之虞。

有个小说,作者大概是知道有“巨人观”这么一说,于是写出这样的情节:法医面对“手术台”上已现“巨人观”的尸体,一刀下去,赶紧裹挟着旁观的侦探男友跑出去,以免突然被开膛的巨人观尸体里喷出的腐败液体溅一身……天哪!过家家哪这是!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6)

(大唐女法医,剧照)

如果是我,要写女法医面对巨人观尸体时的担心和对男友的关心,会在下刀前让男友出去、别在这儿看着,再加一句,想看可以,等我叫你再进来。至少,这像个够能干“验尸法医”这样差事所该有的年龄上的人应有的表现。

再稍“专业”点儿,女法医可以跟男友侦探说:这是巨人观,解剖之前得处理一下,你先出去,以防万一……至于怎么处理,不知道可以不表达。但至少,这样可以表现一名验尸法医应有的基本质素。

还有什么“从胸腹间一刀划开”,那t、m是日本鬼子施暴!验尸解剖,两种“切法”,可以形象地叫做“贯长切”、“Y字切”,前者是由遗体咽下延身体中线直线下划(途中小幅度绕过肚脐)直至会阴,后者是从两侧锁骨外端斜向胸腹相接处的“剑突”划开,至“剑突”处“会合”,再一路延中线向下(途中小幅度绕过肚脐)直至会阴,为现今所更常见。

还有——解剖尸体的“手术台”上,验尸法医居然说出死者“穿鞋”的鞋码!w、o靠,上“手术台”前去除衣物时没看看鞋码么?真没看的话,对着赤脚也是能“科学”地报出“足长”再去推算、对照鞋码吧。这个不仅是常识问题,而且是写作逻辑的问题了。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7)

想要表达故事,解剖的故事,甚至是法医和侦探在解剖时候的情感故事,那些不能确知的“专业”知识,可以都不用涉及的。非涉及的话,还是稍许“获知”后再下笔为好!

其实,很多方法可以“避开”那些弄不懂或难以获知的“专业”知识,比如:描述“目击”的现象,可以比较文学化,避开不知道该怎么写的细节,然后直接用“经验告诉ta”、“最终的检验结果表明”过渡一下,直接到“结果”。

同样,感觉“鬼来了”,不用写“白炽灯”成排成排怎么怎么,写“主观”:眼前颠簸、离散、混沌,好像所有灯都在闪,让人想起奄奄一息。突然,眼前一黑,不知道是自己失明了,还是那满天满眼一闪一闪的灯们,都忽然间全灭了,便随着不知是否只有ta一个人才能听见的喀嚓一声……也能表现出恐慌和“异象”吧。

再比如,面对巨人观的尸体,侦探男友就是不肯按法医女友说得“先出去”,而是折中地“别过脸”,想象中,耳畔响起熟悉的切割死者肌肤的吱吱呲呲的声音,瞬间察觉,这次好像真的只是想象,而实际什么都没听见。不,不是什么都没听见,而是……还没听真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就感到一星冷冷的粘稠打在脸侧。什么?他禁不住问。法医女友怨责地说:叫你出去,非不听……到底发生了什么,读者可以去想象啦。

反正,我打从小学写“记叙文”交差的时候起就被告知,不会写没关系,谁天生下来也不会写,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看多了,自然就会了。

不知现在的作者、主创们,小时候都是谁教的、怎么教的,是根本只顾着表达、释放自己而丝毫不屑于参照别人哪怕只是“技术性”的参照,还是所能及的可参照范围里都还不如ta,总之,很多方面,尤其科技常识方面,该知道的、更该知道的,真的有很多,不胜枚举。

2022盛夏于北京栖醇阁(听风楼分号)

深度解析鬼吹灯原著小说(由鬼吹灯浅说写作中的)(8)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