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1)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2)

文:墨染青衫

出品:安远城市之光

(客家农村蚊帐戏,90后00后你看过没?)

1926年,到于都拜师艺成的蔡烈判回到安远县长沙乡,创办了“喜庆堂”蚊帐戏表演班。

揍一顿:陈平祖师遭质疑,民间传说伙头军

在班上,蔡烈判隆重地介绍蚊帐戏的地位和渊源:“蚊帐戏有‘戏王’之称,只要其一亮相,其它门类的艺人都要停锣歇鼓,让其先行演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晓得,我晓得!”钟秀荣兴奋地站起来说。

可一见师傅蔡烈判犀利的眼神满含警告,只好尴尬地站着嘟囔,“我本来就晓得嘛”。

二师兄不动声色地拉了拉钟秀荣的衣袖,提醒他坐下别乱插嘴。

钟秀荣坐下后往左侧看去,大师兄规规矩矩地坐着,很是激动。

二师兄故作镇定,暗暗松了一口气。坐在钟秀荣右侧的四师弟、五师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抿着嘴角幸灾乐祸的神情一闪而过。

钟秀荣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闷闷不乐地坐好继续听师傅讲着:

“蚊帐戏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

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说的就是蚊帐戏的祖师陈平。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3)

(陈平)

据《乐府杂录·傀儡子》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顿的大军四面围住,冒顿之妻瘀氏带领强兵驻扎在平城一面,等待时机攻城。平城危在旦夕,刘邦心急如焚。

护军中尉陈平查访得知冒顿好色,瘀氏妒忌心重,就令工匠制作很多木偶美女,让士兵每天举着绰约多姿的美女木偶在城中孔穴之处走动。

瘀氏误以为城里美女如云,担心攻下平城后,冒顿选美纳妾,便下令退军……”

没等蔡烈判讲完,钟秀荣突然站起来说:“师傅,不是这样的!听俺奶奶讲,蚊帐戏的祖师爷是‘伙头军’,宫庭举行文艺会演时各执事杂役均需拿出节目参赛。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4)

(伙头军)

其中有一位伙头军,手端木偶独自演出,集生、旦、净、末、丑包括乐队于一身,竟然大获成功。所以蚊帐戏艺人都称自己的祖师为伙头军。”

蔡烈判气得吹胡子瞪眼,连声说“反了,反了!胡乱插嘴,顶撞师傅。拉下去,掌嘴!”

被四师弟、五师弟扭着手臂的钟秀荣一听,着急地喊:“师傅,我的嘴还要唱戏,不能掌!”“那就打屁股!狠狠地打!”蔡烈判手一挥,“都散吧!”

训一番:改词编曲被休学,七白三唱受追捧

一年后,师兄弟各有所长。

大师兄二师兄配合密切,能将《满堂福》、《征东传》、《西游记》等十多个节目的曲调吹拉得炉火纯青;四师弟五师弟心有灵犀,一个将提线木偶操纵得活灵活现,一个将唱词唱得滚瓜烂熟,唱啥像啥。

唯钟秀荣看起来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

“三师弟,俗话说百样通不如一样精。师傅夸我的唢呐吹得好、二胡拉得棒,要不我现在教教你……真担心有一天师傅会将你赶出师门。”二师兄语重心长地对钟秀荣说。

钟秀荣满不在乎地说:“师傅才舍不得赶我走呢!我走了,谁来挑担?谁来整理那20来个木偶?谁来忙前忙后找东家讨价还价,谁来念开场白招呼各位看客。”

“你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挨了师傅多少板子,还不长记性……”

钟秀荣打断二师兄的话,说:“二师兄,今晚演的《秦香莲》,我觉得在楚剧曲调加入采茶调更妥帖,最好把唱词也添加一些旁白,老俵更听得懂。”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5)

(秦香莲)

“臭小子!那台词你想改就能改?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师傅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尝过的盐比你食过的米还多……

留着你,没得把师兄弟都带歪了,滚回家好好反省,什么时候想通了愿意扎扎实实学,再回来!”

蔡烈判站在门边听了钟秀荣的一番话,心火蓬蓬出。

钟秀荣回到家,锯樟树雕刻木偶、找碎布缝制服饰,想尽一切办法添置道具后,日日在祠堂门前练习唱戏。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6)

(蚊帐戏)

没人敲锣打鼓,就将锣鼓绑在腰上;嫌提线木偶线太多不便操作,就听取了老前辈的意见改成了杖头木偶;唱着唱着忘了台词,就自己加上旁白、修改台词接着唱。

人人都说钟秀荣走火入魔,像个颠佬。奇怪的是看他练习唱戏的人越来越多。

每逢钟秀荣忘了台词唱不下去时,有看过这幕戏的人就会大声接着唱;有人看不懂戏的张口“刁难”,钟秀荣急中生智灵活周旋。有戏迷说:钟师傅唱戏自成一家,人物出场有道白,半洋半土亦俗亦雅味道长。

钟秀荣 “七分白,三分唱”的唱法、台上台下互动的快活氛围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唠几天:奉师为父尽孝道,三思后行得传承

钟秀荣走后,喜庆堂的演出总是“兵荒马乱”——以往师兄弟们只需专职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即可,如今要一心多用难免口出怨言。

蔡烈判心中苦不堪言,有心请钟秀荣回来却放不下为师的面子。

二师兄倒是偷偷看过钟秀荣好几次,回来还跟蔡烈判说,甭担心三师弟,他在家可勤奋练习唱戏呢。

几个月后,大师兄按照师傅的吩咐找到钟秀荣说:“想学戏就趁早回戏班!”钟秀荣则答“我正在家好好反省呢,很多事我还没想通,想通了就回去。”

半年后,四师弟五师弟探望钟秀荣回来说:“师傅,你是没看到三师兄演戏那混乱的场面,他总是唱着唱着唱不下去,看戏的也像唱戏的,真是没规矩!他还说……还说已经有人点了《西游记》邀请他为添丁助兴呢。”

又一年过去了,蔡烈判见自己创办的喜庆堂越发萧条,五个徒弟让人有操不完的心,郁郁寡欢中病倒了。

蔡烈判病倒后。喜庆堂陷入了散伙的状态——大师兄二师兄成了当地有名的吹拉弹唱师,经常被人邀请参加红白喜事。

四师弟五师弟效仿钟秀荣却以失败告终,只好改变初衷去学唱采茶戏。

正在这时候,钟秀荣放下走村串户的蚊帐戏担子回到了喜庆堂。蔡烈判心中开怀嘴上则说:“还回来干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病了,回来看看。”钟秀荣说。

蔡烈判别扭地说:“看也看了,你回去吧!”“师傅的病什么时候好了,我就什么时候回去。”钟秀荣说完,就忙着熬药、煮饭做菜、洗洗刷刷。钟秀荣一边照顾师傅,一边将喜庆堂那些蒙尘的乐器和20几个木偶一一擦拭晾干,摆放整齐。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7)

(木偶)

蔡烈判将钟秀荣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想了又想,决定将自己一身的本事传承给钟秀荣。

钟秀荣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做传承人。

蔡烈判为了让钟秀荣接下自己的衣钵,舌生莲花,好声好气哄了钟秀荣好几天,都没成。

“我就知道,你肯定记恨我以前打你骂你赶你走,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都是屁话!你就是回来看我笑话的……”蔡烈判无奈地说:“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自由发挥就好!我就一个要求,把蚊帐戏传下去……你不答应,我又如何能安心养病?”

为了师傅能安心养病,钟秀荣成了蚊帐戏的第二代传人。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8)

(蚊帐戏表演台)

继承衣钵的钟秀荣没有让他的师傅失望,他不仅继承了所有的技艺,还对表演方法和唱腔进行创新,并于1977年春,将一身技艺传给了27岁的钟继昌。

作者简介:

笔名:墨染青衫,女,70后,安远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市作家协会会员,安远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创作员,《东江源文艺》编委成员。著有《天才教师》、《糊涂女人糊涂爱》在看书网签约并完本。有随笔、散文发表在《教师博览》、《作文点评报》、《赣州晚报》、《东江源报》等报刊杂志。爱读好写,海量阅读,勤于笔耕,余生不长,愿为独立思想者,甘做自由撰稿人!

END

战略合作伙伴: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9)

《安远故事》第一季,每周推出三篇,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10)

戏剧故事学堂(安远故事第六章)(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