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偶见鲜花红(缕缕花衫粘唾碧)

寒冬偶见鲜花红(缕缕花衫粘唾碧)(1)

夏日时节,西瓜是颇受人们青睐的保健食疗佳品。

西瓜原产非洲热带,于五代时期传入华夏。五代时,同州郃阳县令胡峤曾羁居契丹七年,回国后写了一篇《陷虏记》,记述他的这段经历,其中说到他从回纥带回了西瓜种子。因为这瓜是从西部传入华夏的,所以称为“西瓜”。

西瓜在华夏大地传播很快。五代末,江南地区已有西瓜。据陶谷《清异录》记载,当时盘踞江浙的吴越政权,其宗室子弟在暑天相聚,往往先取一个西瓜打赌。各人猜说这瓜内有多少粒瓜子,然后剖瓜点子,谁猜的数字同实际瓜子数相距最远为输,输者设宴请客。这种别致的赌法称作“瓜战”。

宋、元时期,西瓜已为人们所普遍喜爱。这从著名诗人贺方回的《秋熟》诗“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中便可见其端倪。元代诗人方夔在《食西瓜》中写道“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白掐肤红”,描写人们吃西瓜时津津有味的情景,多么逼真、形象!

到明、清时期,北方的人们将较好的少量西瓜一直贮放到中秋节,于中秋月夜将西瓜切成花瓣状,用来供月。江南的人们在立秋这一天用西瓜祭祖,阖家吃西瓜、饮烧酒,以迎新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西瓜在华夏“落户”后,古代的许多诗人以之吟诵。宋代范成大有:“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苏东坡酷嗜似“冰浆仙液”的西瓜,曾撰一联云:“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诗人品尝西瓜潇洒脱俗之状,尽在寥寥数语之中。明人李东阳诗云:“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亦有:“蕴雪含冰沁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读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为了给西瓜增加情趣,古人将西瓜的瓜瓤掏空,在瓜皮上镂刻出花鸟人物等各种精美图案,暑天悬挂在宴席上方,称为“西瓜灯”。据说宾客观赏西瓜灯,可以涤烦去热。清代诗人黄之隽写过《西瓜灯十八韵》,将西瓜灯的制作、功用描绘得淋漓尽致。“好因消暑供清赏,技巧惊人是偃师。”这种“望瓜消暑”的方法,想必是受曹操“望梅止渴”典故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吧!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