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关汉卿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1)

01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368年,徐达收复大都,元顺帝逃回草原。

元朝统治中原的时间只有97年,正符合“胡虏无百年国运”的说法。

这个中国历史上版图最辽阔的帝国,在所有大一统的王朝里,除却二世而亡的秦、隋之外,是最短命的。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2)

除了水灾旱灾蝗灾不断的自然因素,不重视儒家文化,拒不接受汉化,被认为是元朝灭亡最主要的因素。

问:元朝统治者有多不重视儒学呢?

答:连文字狱都没有。

肯定有人要反驳了,没有文字狱不是很好嘛,难道要像清朝那样,写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杀头才好吗?

问:比被针对,更糟糕的处境是什么?

答:是被无视。

这就是元朝没有文字狱的原因:统治者根本无视读书人,在蒙古人的统治结构中,没有士大夫阶层。

02

虽然形式不同,时代不同,但唐诗宋词元曲的作者都是同一类人:儒生,或者说读书人。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3)

宋朝科举

读书人的终极目的是一展胸中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直白点说就是要当官,诗词歌赋,都只是当官的敲门砖。

汉朝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受到武帝赏识,以《上林赋》授郎官。

唐朝开始的行卷,就是在科举之前把自己写的诗词文章,投递给主考官或者达官显贵,通过广泛传播来影响科举成绩。

最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考官是明白知道自己点中谁的卷子,这时候名气完全可以决定考试结果。比如白居易就是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名扬京城,后来顺利高中进士。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4)

目标是做官,所以诗的主题通常都是言志,或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词发源于唐,而兴盛于宋。最初是民间流传的伤春悲秋、男欢女爱的曲子词,并不登大雅之堂。

宋朝士大夫非常注重享乐,既想抒情又想掩饰,用诗很难含蓄的表达,于是寄情于词,更重要的是,词可以配合上音乐演唱,非常适合通宵达旦的宴饮。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邓丽君和王菲都唱过,不过曲调和当初肯定不一样。

说到苏轼,他的文采斐然和命运坎坷,让词的境界得以拔高,以诗入词,后来的词就既可言情,也能言志。

诗词歌赋都是读书人,在官场生存的必备技能之一。

03

等到了元朝,读书人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

忽必烈起初对儒生还算重视,能听取一些建议,“大元”国号和各个宫殿的名字都取自《易经》。

但到1279年,南宋被灭,元朝统治者就把儒家文人丢在一边,开始宠信能搞钱的色目财臣。

其实元朝本来是有机会被汉化的,忽必烈的太子真金,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家教导,汉化的程度相当高。可惜老皇帝太能活(忽必烈死时80岁),儿子没能活过老子。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5)

作为士人晋升主要渠道的科举考试,在元朝完全不受重视。

中国北方(原金国地区)有80年没有科举,中国南方(原南宋地区)也有40年没有科举,整个元朝才97年,可见在近一半的时间里,读书根本没有出路。

即使是后来开了科举,到元朝灭亡,也只开了十六科,每科七十多人,总共录取了1139人,平均下来每年只有二十几个进士名额。

拿高考来打比方的话,你得是一省状元才能考中,可说是难比登天了。

所以能通过科举当上官的读书人,都对元朝非常忠心,《元史》上有明确记载殉国的就有16人,相对于超低的录取率,已经非常多了。

04

极少数人的入仕,无益于改变元朝读书人地位,所谓“九儒十丐”,是历朝历代的谷底,活的毫无尊严。“武夫豪卒诋诃于其前,庸胥俗吏姗侮于其后”是当时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文人总不能饿死吧,但书中已经没有千钟粟。

可以选择的出路有:

  1. 当不入流的吏,搜刮百姓,孝敬上司,不行贿根本不可能晋升;
  2. 当低收入的教职,连读书人都没出路,老师能好到哪里去(州府教授才是准正九品,比七品芝麻官还低两极半);
  3. 服务人民群众,写剧本或传奇,再谱上曲子,在勾栏瓦肆间上演;

元朝的统一客观上消除了南北的隔阂,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涌入南方,瓦肆勾栏中的说唱、杂技、戏剧,结合北方方言,满足了各色人群的娱乐需求,在元朝这样一个文化凋敝的时代反倒更加繁荣。

拿最有名的关汉卿来说,他一辈子创作了67部杂剧,比外国的同行,英国莎士比亚的37部多了近一倍。

为什么写这么多?

因为不写就会饿死,这才是元曲嬉笑怒骂背后的辛酸真相。

正如关汉卿的自述:“非是他当行本事,我家生活;他不过为奴隶之役,供笑殷勤,以奉我辈耳。子弟所扮,是我一家风月”。

细看关汉卿的作品,有《诈妮子》《拜月亭》《救风尘》的男欢女爱,有《单刀会》《哭存者》《西蜀梦》的历史故事,也有《窦娥冤》《望江亭》反应现实的黑暗。

元曲经典篇目(漫谈元曲的诞生)(6)

窦娥冤

都多少寄托着怀才不遇的酸楚,对昔日英雄的向往,对亡国亡天下的悲愤。

在元曲的字里行间,满是沉郁酸楚,满是志不获展,满是黑暗无边。

05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一枝花·不伏老》

这段文字紧接本文开头“铜豌豆”,是关汉卿的自述。

可以明显的看出所谓“铜豌豆”并不是什么好词,“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都是代指烟花柳巷,铜豌豆的真正意思是老嫖客,用网络流行语就是老司机,而且是即使“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也“不肯休”的老司机。

在那样一个对读书人而言没有任何出路的黑暗年代,勾栏瓦斯养活了关汉卿们,也让他们放浪形骸,只有让肉体彻底放纵,才保留下精神不同流合污。

成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

仔细听,在元曲的放肆笑声中,隐约有压抑着悲鸣和不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