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

文|悦悦

编辑|悦悦侃历史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是全中国人民的损失。

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祖国和人民。

从住院到离开的这587天里,周总理共开展会谈245次——与身边工作人员17次,地区、部门负责人55次,中央领导层面161次,会见外宾65次,召开会议40余次。

这些令人心痛的数据,使我们不禁感叹:

如果周总理能够及时就医、充分休息;

如果周总理您为自己想想,哪怕只是一点,就可以有更多的时光共同见证祖国的进步和繁荣。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

心系祖国

1898年,周总理出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小就饱受列强欺压和生活窘迫之苦,这让他从小就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

求学期间,他发奋图强,考入南开学校;其后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增加理论知识而东渡日本

五四运动爆发,归国的周总理投身运动并发表多篇文章,成功从南开大学毕业;

之后为了躲避北洋军阀,前往欧洲勤工俭学;

归国后,周总理正式投身革命。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2)

1924年,回国初期,周总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旨在为国民革命培育更多人才。

随后他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和中央军委委员。

1927年蒋介石破坏革命成果后,周总理立刻领导了南昌起义。在成功躲避反围剿、会师瓦窑堡后,周总理和革命同仁保护了胜利果实。

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周总理和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奋起反抗,阻止了其灭亡中国的计划,并成功将其赶出国土

之后原本可以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却遇到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破坏和平谈判,不得已展开解放战争。

14年抗战后,又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周总理和共产党人最终把蒋介石和国民党赶到台湾,祖国大陆迎来真正的解放和独立。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3)

从战争胜利到开国大典,最忙的人非周总理莫属。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周总理多次组织护送民主爱国人士和文化精英到解放区,为巩固民主统一战线和团结各方人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底,周总理开始为新政府的产生做准备。

在1949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了《关于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多问题的协议》、《新政协筹备会的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大纲》以及最著名的《中国政协共同纲领》。

1949年7月至9月,周总理通过组织召开多次政协筹备会议确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历史责任,中央人民政府组织草案、各民主党派前途、新中国内外政策等等。

可以说,周总理是新中国方方面面的总设计师和组织者。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4)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天,注重仪表的周总理却仅身着中山装出席,大家对此都感到不解,殊不知他为了这一天已经数个日夜没有合眼了。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周总理,望着他挚爱的这片土地,他内心的呐喊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听得到:“中国真正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而正在他沉思之时,负责阅兵的军官焦急地跑来说:“周总理,阅兵的飞机数量不够,怎么办啊?”周总理当即下令:“数量不够,增加次数,飞两遍,不能让全世界人民小瞧中国。”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5)

兼任外交部长

而开国大典之后,周总理经历了更多这样的时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周总理开始着手筹建政务院。由于此时中国没有专门的外交人员,所以周总理临危受命,兼任祖国的外交部长,开始主持对外建交的重要工作。

为了答谢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周总理在1950年初访问苏联,并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新中国的发展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6)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又是周总理站了出来,发表对外声明:

“美军此举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中国战胜了日本和美帝走狗蒋介石,也必将成功驱逐美国侵略者。”

次月,在毛主席的同意下,周总理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和强大的后备后勤力量。

抗美援朝期间,周总理还多次前往苏联,争取到其援助和支持。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7)

随着局势的日趋恶化,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干涉朝鲜半岛内政。

站在国家发展与防御的角度,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决定秘密出兵支援朝鲜。

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两年的浴血奋战使美帝国主义第一次尝到不胜的滋味,取得这样的成果和周总理争取来的苏联支持和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

而对于战后的中国,外国还处于观望态度,这在万隆会议上得到充分体现。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8)

1955年,周总理在刚刚做完阑尾手术、身子还很虚弱的情况下,奔赴印尼参加会议。

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但却派出了70人的代表团,其中不乏刚刚辞职的政务要员。在美帝的背后策划下,亲美国家开始了反共的陈词滥调。

对此,周总理改变了策略:“如果还是读之前的稿子,说服性会大大降低,针对性也会很不理想,所以我再写一篇,把稿子分发给各国代表。”

很快,轮到周总理发言了:

“主席和各位代表,我的发言稿已经分发给大家了。在听取各位的发言后,我想补充几句。

中国来参会是为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嘴架,各国由于政体和意见不统一而产生争论,这很正常,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周总理的发言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消除分歧,与各方达成一致,这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在国际上的印象也得到改观。

周总理此行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9)

日理万机

周总理可以说是世界上睡眠最少的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各部门及各项工作均急需展开和发展。

作为大国的总设计师,周总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任,对各个部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那么如此繁忙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每当卫生部人员把文件送到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都会花几天时间仔细阅读送来的文件和资料,并找到部门负责人和成员来开会。

会议通常以周总理询问开始,问题往往很细,很有针对性。会上,他鼓励专业人员畅所欲言,但会叫停假大空的回答。

最后,周总理会根据自己的记录作最后的总结并发出批示。

对于不为人民着想的回答,周总理非常厌恶,用一句他的话就是:“为人民办事,不想着人民,不如不办,人民也不需要他。”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0)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加强祖国的国防力量,周总理在得到主席的批示后,着手原子能事业部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原子能是世界先进技术,我们要抓紧准备和快速培养人才,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把工作做好。”

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其亲手调过来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说。

下一步,周总理派陈赓和聂荣臻赴苏联进行访问并签订了援助研制核武器的决定。

不过周总理也十分具有先见之明地对二人说:“不能一直依赖别人,必须抓紧时间,最有效地学习先进技术的核心。”

果然,苏联日后单方面撕毁协议,周总理的话应验了。

这时周总理又及时做出“自己动手,从头摸起”的决策,并用很短的时间实现自力更生,完成祖国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建设。

除了关心军事建设,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也一直萦绕在周总理的脑海,他常说:“人民只有吃饱肚子,才能建设自己的家园。”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周总理挂帅出征,亲自指挥统筹全国粮食的调拨。

期间,周总理明确提出:“全国粮食的收支按照粮食部门提供的数字进行安排。”

并亲自把北方县、社基层干部召集起来听取意见,最终得出“称粮入仓”的办法。

此外,周总理还亲自去农村视察,着手解决“大锅饭”问题,实现他提出的“让农民回家吃饭”的目标。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1)

在这段岁月中,周总理召开粮食问题谈话共计115次,亲自并及时地查看了每一张粮食计划表,认真计算粮食安排,甚至把办公室搬到了粮食部。

从现存的32张报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共有994处周总理的笔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名叫《1962年至1963年粮食包产产量和征购估算》。

上面周总理用不同颜色的铅笔标注达145处,调整修改数字40余处,表格旁边计算的笔迹6处,批注数字70处。

有了周总理的呕心沥血,中国才解决了粮食问题、平稳度过经济困难。

中流砥柱

1964年伊始,周总理仍在全国各地奔波,应对严重干旱和组织震后重建工作。

周总理用他单薄的身躯抵抗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他反复强调:“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也不能让它乱,否则就无法挽回了。”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2)

周总理清醒地看到了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国务院会议上,他强调:“现在经济建设的各种指标要按照我国实际的物力和财力来落实,在建设过程中有急躁冒进的苗头,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现实中,周总理也是这样做的,他呼吁:“在发展的势头超过现实的时候,要舍得精简,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去除作用不大的部分。”

然后亲自组织安排多出来的进城职工,使他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并有了生活保障。

忙碌许久的周总理终于在1966年元旦之际看到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势头,开始了迟来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3)

抱病工作

如此辛劳的工作,使周总理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1967年,周总理被诊断出心脏病,但这并不能阻碍周总理为国操劳的脚步,周总理每天仍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忙碌着。

身边的人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劝周总理不要再这样操劳,可周总理表面上接受,实际上仍然在忙碌。

终于,这年4月,在主持广交会问题的会议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周总理的心绞痛发作,不得不靠每天吸氧和服药来缓解病痛。

他身边的医护人员,也随时待命,并时常发出感慨:“敬业是好事,但像周总理这样,都快七十多岁了还很拼就令人心痛了。”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4)

即便是这样,周总理仍然放心不下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据当时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回忆:“周总理在早上八点左右,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全身都会出虚汗,但过一会儿就没事了。我每次问他怎么了,他都笑笑说没事,然后随便洗漱下,就去办公室了,而且一去就是数十个小时。”

每次听各部门负责人和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周总理都认真地站在桌子旁聆听,旁边的工作人员问周总理缘由,他笑笑说:“站着可以让自己清醒,坐下可能就要睡着了。”

进入70年代后,周总理的工作更加忙碌了。

他竭尽全力去保护经济建设成果,维护第三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病痛早就被他抛在脑后了。

国家上上下下的大事小事,周总理都亲力亲为,他一边辅佐主席积极治理国家,一边制定挽救的具体措施。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5)

经过长期的建设,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都回到了正常的运作状态,但周总理的身体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972年,医生为他做小便常规检查时发现了4颗红细胞——周总理患上了膀胱癌。这是由于周总理在办公过程中经常不喝水、憋尿导致的。

每每问及此事时,他都说:“多喝水就要去厕所,也就减少了办公的时间,有很多的工作等着我去做,时间宝贵,不能白白浪费。”

鞠躬尽瘁

1972年,正值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期。周总理自知自己的病情,也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

要调养身体就要暂停国务工作,要继续国务工作就不能静心休养。

经过权衡孰轻孰重后,周总理决定继续燃烧自己,为国家奉献自己到最后。

“这样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这样人民才敢把整个国家交给我。”每每谈及此事,周总理都会这样说。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6)

在解放老同志时,周总理总是能够妙语连珠地巧妙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促使参会人员快速达成共识;

在与美日邦交正常化工作中,周总理又通过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才干,以及自然表现出的令人倾倒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两国的领导;

甚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这位美国总统会如老友一般自然而然的帮助周总理除下外套。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7)

可周总理是个正常的人,也需要休息,也会感到疲倦。

为了他的身体,工作人员只能强行为他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并不断努力说服周总理执行。

1973年的某一天,周总理已经有30几个小时未合眼了。劝他休息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都被周总理坚定地拒绝了。

后来大家回忆起这件事,没有人清楚周总理在这期间做了多少工作,接见了多少宾客。

太阳西沉,到月亮东升,转眼已经到了深夜,而周总理还在批阅文件。

在翻页声中,转眼天空已经微显鱼肚白,值夜班的秘书轻轻地走到周总理身边说:“周总理,您还有14分钟。”

闻言,周总理转过头对他说:“你们先准备,我刮个胡子。”

他本来想一下子站起来,但坐的时间太长,浑身酸痛,通过桌面的助力才慢慢站了起来,向卫生间走去。

可是过了许久,秘书也不见周总理出来,考虑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他回到周总理办公室,结果没有找到人。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说:“周总理说去刮胡子,不会还没出来吧?”

一听这话,大家都快速向卫生间跑去。

一推开门,大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周总理双手下垂,右臂微曲拿着沾满肥皂水的刮胡刀,左手拿着毛巾,竟倚着镜子睡着了!

这就是我们的好周总理,他恨不得把一个小时掰成两个小时来用。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8)

病房=办公室

1972年9月,经过周总理的不断努力,中日成功建交,而他的病症却恶化了。

几个月后,1973年的1月5日,周总理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便血情况,周围的工作人员此时都意识到,周总理如果再不去医院,再为工作不顾自身,会出大事!

周总理听到病情后,却没事人似的:“我知道大家关心我,我忙完这一阶段,就去医院接受治疗。”仅休息了几天就又恢复了往日高强度的工作。

一再的拖延使得周总理病情恶化加剧,于1974年住进了医院。之后,周总理做了数次手术,但病情总是得不到彻底的医治,到下半年时,癌细胞已经转移。

医疗团队和中央政治局协商后决定,实施切除手术。这样一来,周总理就基本上不能回办公室了。

但忘不掉人民和工作的周总理怎么能放弃?他叫来工作人员把档案资料都搬进了病房,并把病房按自己办公室的样子进行改造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

切除手术后,周总理就开始逐渐增加工作量。会客次数、谈话时间和批文量都明显增加。

这一切使得周总理十分疲劳,医疗团队也建议他减少工作量。但四届人大召开在即,周总理怎么放得下呢?

在前往长沙前的检查中,周总理又出现了便中潜血,医生建议他不要去了,但经过深思熟虑后,周总理却回答:“既然我在这历史舞台,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四届人大,中央人事安排成功确定后,周总理回到医院,安心接受治疗和调养,此时已来到1975年。

在例行复查时,医生发现周总理每天都有便血,且在肠胃检查时还发现了肿瘤。随后,周总理进行了肿瘤切除和膀胱癌电灼术。这一次手术后,周总理的身子更加虚弱了。

人民送行

1975年完成了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后,周总理接受临床检查。

医疗团队发现周总理下腹部的肿块已如鸡蛋大小,经检查后确定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到了整个内脏器官,医生只得为周总理作维持生命的保守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周总理再也没有从病床上下来。

时间来到了年底,这时的周总理只能靠鼻饲、输液和输血的方式维持生命。在此之际,他向夫人做了口头遗嘱。

1976年元旦,周总理生命垂危,时不时就陷入长时间昏迷。由于癌细胞扩散导致内脏不能正常运作,他又做了结肠手术。

1月7日,周总理异常的清醒。趁这个时候,周总理把国务工作的事情详细地进行交代和交接,最后他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赶紧去照顾别的同志,他们更需要你们。”

1月8日早上,周总理的各项生命特征急剧下降,进入了弥留之际,于上午9时57分病逝,终年78岁。

夫人邓颖超负责了周总理后事的操办:首先把周总理遗体进行病理解剖。

“恩来在临终前最挂念的是祖国医学的发展,走之前还想要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望大家支持。”她如实说。

解剖完成后,北京饭店的朱师傅来给周总理做了最后一次理发修面。朱师傅看到周总理的遗容,想到他生前对自己的亲近,泪水忍不住地颗颗掉落在地。

等平复好心情,他才认真地修剪起头发和胡须。

这一切都完成后,朱师傅边哭边清扫好地上的头发和胡须,带走了周总理的一缕青丝作为永远的怀念。

最后到来的是周总理的牙医韩宗琦,他负责周总理遗体的最后寿衣工作。

但当他满含热泪地拿起衣服时,却发现衬衣是旧的,他不悦地说道:“怎么是旧的?周总理寿衣怎么能是这样?你们要是没有新的,我出钱给周总理买!”

工作人员急忙上前说:“这是邓大姐亲自准备的,她说周总理素来节俭,平时不愿意买新衣服。如果给他换新的,周总理知道了也不会高兴的。”

韩宗琦只好作罢,默默地给周总理换好衣服。

在周总理遗体火化前,韩宗琦把周总理衣服上的“为人民服务”徽章和用布条系在周总理手上的手表摘下来作为对周总理的怀念,后来这两件东西都被保存在纪念馆中。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20)

火化后,工作人员按照周总理生前的要求,挑选最普通最便宜的骨灰盒。

不巧的是,这样的骨灰盒只剩两个,而且还都有些瑕疵。工作人员通过对比,选了一个问题不太大的来盛周总理的骨灰。

1月9日,周总理病逝的消息传遍全国。

1月11日,十几万群众自发地守在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的长街两旁,手捧鲜花,送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程。

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1976年周恩来病逝人已瘦脱相)(21)

没有周总理的呕心沥血,中国就没有如今的发展;没有周总理的努力争取,中国就没有如今的国际地位。

无论到何时,我们都要时刻铭记中国有这样的一位伟人,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