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

潘岳的文学成就颇高,诗赋哀诔兼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潘岳能在所处时代的背景下,以作品为载体融入主观个性和个人特色,渗透自身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是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有所不同的个性化表达。

作为西晋时期的重要作家,潘岳在幵拓文学题材内容、探索艺术创作手法、表达复杂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实践,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高超的艺术水平。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1)

人物生平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别名潘安,荥阳郡中牟县人,西晋文学家。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

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索促进了文学走向自觉地进程,尤其是其悼亡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潘岳独特的个人气质,加上对创作技巧的自觉追求,使他的作品也呈现出与其他作家不同的个性化特征。

西晋时期文人创作与建安时期有很大不同,建安时期文人创作不仅仅围绕个人遭遇抒发慨叹悲伤,同时寄寓了对于社会、民族、国家的忧虑,密切关注民艰,而西晋的大部分文人的创作却不再围绕国家、民族、生民这些崇高的话题,而是单纯为了自身的遭遇而慨叹。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2)

潘岳在这样的取材背景下,并没有置国难民艰于不理,而是写下了不少不同于时俗的作品。潘岳擅于借古讽今,批判不公正现象,表达了对于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如《关中诗》《西征赋》《马汧督诔》等。

西晋时期,统治者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对士人等级进行划分,士人不再像建安时期的文人一样渴望建功立业,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哀思之中,将个人悲欢作为创作主题,排遣内心的郁闷,单纯慨叹自己的遭遇。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3)

在这种大环境下,潘岳的乱世哀吟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与众不同的是,他以哀吟表达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揭露黑暗现实,抒发自己希望在朝政上有所作为的志向。

同时,潘岳积极开拓新的诗文题材,描写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景物和物象,展现其题材以及构思的新意。此外,他以对妻子的哀悼写成的悼亡之作对太康文学乃至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4)

从潘岳的诗文中能窥见什么?

西晋文学将个人悲欢作为创作主题的取材背景下,潘岳诗文在题材内容方面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即潘岳并没有置国难民艰于不理,而是写下了不少不同于时俗的作品,他经常总结前人的教训经验,批判不公正现象,表达对于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潘岳将一些常见但不引人注意的事物作为创作题材,力求展现其题材以及构思的新意。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5)

魏晋时期,文人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开拓新领域,在沿袭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还会以一些常见的事物为题材进行创作,潘岳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他开始在作品中描写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景物和物象,但不像其他作家简单描写外形,而是以新奇的构思改变平常的写法,同时注重情感的表达,显示出与前人不同的特点。

在潘岳的作品中,一些以描写器物、植物、动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咏物赋最能代表其在题材开拓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作品题材新颖,蕴含创新意识,以小寓大,寄托己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后咏物小赋的发展。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6)

魏晋时期,经学逐渐衰微,玄学开始兴盛,士人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自我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有所减弱。文学创作也不再单纯被儒家礼教束缚,不再是立足于社会、礼教的需要,而是开始关注人的情感世界,“缘情”中的“情”由“情志”转变为“情感”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很多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

潘岳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将创作题材转为内心情感真实表达,创作很多了“以情为宗”的作品,直接表达自己思念亲友的真情实感,这些作品以悼亡已故的亲友之作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同时,这些极富个性的抒情作品,也开拓和发展了潘岳诗文的题材内容和主题表现。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7)

开启了悼念亡妻的先河?

潘岳曾在任怀县令期间模拟汉乐府民歌写下《内顾诗》二首,抒发他与妻子杨氏相隔两地的思念之情,自然流转中表达了二人之间的伉俪情深。但在潘岳的抒情作品中,成就最高的应数潘岳抒发对离世妻子深深思念的的悼亡作品。

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由于三纲五常等礼教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女性去世后的丧葬与男性的丧葬有明显的尊卑差别。同时,传统礼教对居丧语言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在潘岳之前,严格意义上属于写伉倆之情的悼亡作品只有两篇。一篇是描写无名氏寡妇思念去世的亡夫的《诗经·唐风·葛生》,表达的是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另一篇是汉武帝刘彻所作的《悼李夫人赋》,但在当时并未掀起悼亡文学的波澜。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8)

其他诸如建安作家创作的《寡妇赋》等实际上属于代言之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悼亡作品。可见,由于封建礼教传统等原因,从古到西晋,很少有专门用完整的篇章写丈夫对亡妻的悼念,潘岳却写下了大量自述体的悼亡诗赋,既弘扬了礼,又表达了对亲人的悲悼之情。

在杨氏去世后,潘岳将自己强烈的悲伤之情化成《悼亡赋》《哀永逝文》《哀诗》《悼亡诗》三首等,使悼亡文学成为一种专门题材,开启了以诗赋悼亡怀念亡妻的先河,扩大了悼亡文学的抒情含量和深度,对后世涉足悼亡文学行列的作家创作此类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9)

潘岳在其《悼亡诗》的第一首开头就写尽时光流逝天人两隔的无限悲哀,他的诗充满着他面对共同生活过的地方,甚至觉得妻子并未离去,仍然陪在其身边的景象。这种描写方式其实进一步发展了传统文学作品中“人去屋空,睹物伤怀”的主题模式。

在《悼亡诗》第三首中,潘岳写道,“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看着亡妻的坟墓久久不忍离去,最后不得不挥泪离去,而失去爱妻的悲哀却绵延不断,这种“斯人已去,徘徊难离”的情境显而易见。潘岳的三首《悼亡诗》既继承了前人相类作品的主题表达模式,又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出了一个丈夫对亡妻深深的悼亡之情,开创了悼亡诗新的题材境界。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10)

“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

西晋时期作家在创作时追求辞藻的华丽,形成了繁縟的文风。当时作家在辞藻绮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陆机的文章更加注重用语的典雅华丽,强调对词句进行精雕细琢,作品中大多运用古语,而很少出现俗语、口语。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潘岳在追求辞藻绮丽的同时,又别具一格,注重在选词炼句时选用一些清辞丽句,从而形成了清绮的语言风格。“清”,即自然清新,文字简洁明练,“绮”,则是当时华丽文风的体现。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11)

潘岳在创作诗赋时常常选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汉魏乐府民歌的影响。比如形容人生短暂的《哀诗》中,“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潘岳没有堆砌华丽辞藻,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有汉乐府民歌的余韵,平易古朴,可以看出,潘岳的许多诗句就是模拟继承汉乐府而来。

与诗歌一样,潘岳的赋也在西晋“褥旨星稠,繁文绮合”文风的影响下,于追求繁文褥彩的同时,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字词代替生僻晦涩的字句。因此,潘岳的一些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清浅绮丽的特点。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12)

结语

潘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入世,有佐君定邦以图功成名就的理想。因此潘岳有些作品呈现勤于进取的思想感情,歌功颂德、立言讽喻,甚至为了求取功名丧失人格的特点。

其次,分析由于自身经历以及当时的玄学思想使潘岳在宦海沉浮的痛苦中萌生出的隐逸之思,在作品中表现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倦怠官场、甘于守拙的思想。

潘安的美 潘安可不止有美貌(13)

最后,潘岳在作品中反复抒写的亲友、子女、爱妻去世的深哀巨痛,他将“缘情”落到实处,感情真实,深切浓厚,表达自己对人性美的珍视,也为自己营造一处心灵休憩之所。这是潘岳内心世界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在创作时的情感支撑。

潘岳在哀诔文等悼亡作品中以自述体形式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使悼亡文学成为一种专门的体裁,对后世作家创作此类体裁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