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史记全文(史记第31课乐毅伐齐)

乐毅是战国时期一位响当当的大将,三国时的诸葛亮对乐毅高度称赞到了后世,人们把乐毅排入武庙十哲,与孙武、吴起等人并列乐毅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就是辅佐燕昭王用短短六个月时间打下了齐国72座城池,差点把齐国这个大国给灭了但遗憾的是,乐毅发起最终却功败垂成,离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被迫放下兵权,离开燕国他走之后,齐国立刻反攻,一时间好不容易打下的72城一个也没能留住,功亏一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头道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韦编三绝史记全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韦编三绝史记全文(史记第31课乐毅伐齐)

韦编三绝史记全文

乐毅是战国时期一位响当当的大将,三国时的诸葛亮对乐毅高度称赞。到了后世,人们把乐毅排入武庙十哲,与孙武、吴起等人并列。乐毅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就是辅佐燕昭王用短短六个月时间打下了齐国72座城池,差点把齐国这个大国给灭了。但遗憾的是,乐毅发起最终却功败垂成,离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被迫放下兵权,离开燕国。他走之后,齐国立刻反攻,一时间好不容易打下的72城一个也没能留住,功亏一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头道来。

当时燕昭王招揽天下英才乐毅还在魏国当官。他出使到燕国,燕昭王赏识乐毅,几次三番请他留在燕国与自己共谋大业,乐毅最初推辞,后来被燕昭王的真诚打动留了下来。

经过28年的治理,燕国兵强马壮,又正赶上齐国国君实行暴政,百姓怨声载道。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时期到了,就任乐毅为上将军,让他带兵攻打齐国。乐毅率领燕军很快打下了齐国国都,齐国国君逃走,乐毅派兵乘胜追击,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池毫无抵抗之力,纷纷投降。燕昭王大喜,就把昌果这块地方分给乐毅。当时乐毅的地位其实已经堪比一些小国的诸侯王。

短短六个月月,乐毅打下齐国72座城池,只剩下齐塻河城,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青岛和日照一带。因为地形易守难攻,久久打不下来。但是乐毅并不着急,他和燕昭王下的是一盘大棋,不仅要占领齐国的领土,还要徐徐图之,使齐国百姓归心,这样燕国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统治,完成开疆扩土的大业。五年间,乐毅镇守在齐国,整肃军队纪律,禁止烧杀抢掠,减轻百姓的赋税,废除苛刻的法令,还专门去祭祀齐国的祖先,四处巡防齐国的贤人,尊敬地对待他们。而对于主攻不下的骥塻和莒城,乐毅围而不攻,把军队驻扎在城外下令说:若是有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遇见有困难的还要帮把手。齐国百姓看到乐毅有仁义,民心就逐渐向燕恢复了。

然而,就在收服齐狄在望时,一直以来相信并支持乐毅的燕昭王忽然去世了。新君王燕惠王并不能读懂父亲与乐毅定下的收服齐国的大战略。同时,他还记恨着自己做太子时乐毅得罪过自己。在他看来,乐毅五年都没有打下这两个小小城池一定是心怀不轨。这时候,坚守在即墨城的齐国将领田单听说乐毅跟燕惠王有过节,就派人到燕国离间:燕惠王,听说乐毅久留齐国其实就是想趁机在齐国自立为王。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听了这话,就下令撤掉乐毅,让他赶紧回燕国复命,改派自己的心腹到齐国。眼看距离成功是一步之遥,却功亏一篑,乐毅非常遗憾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燕惠王已敌视他,在燕国的前途也就此终结了。于是乐毅没有回燕国,而去了赵国。

赵国国君知道有乐毅在,不仅可以强大赵国,更可以威慑旁边的燕国和齐国,于是他对乐毅非常重视尊敬,还给了乐毅一块封地。燕惠王看到赵国重视乐毅心里又后悔了,再加上他派去的心腹大臣被田单一支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一路溃败,之前占据齐国的70多座城又都被齐国收复回去了。

燕惠王悔得肠子都青了,连忙想法子要把乐毅从赵国再请回来。他就给乐毅写了一封信说到:此前我召你回国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是看您在齐国风餐露宿,怕你思念故土所以请您回国暂且休整一下。谁知有人乱传谣言,破坏了你我君臣的关系,因此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你不愿辅佐我没有关系,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对您的一片深情厚谊呢?于是乐一也回了一封回信,这就是有名的《报燕王书》乐毅说:

我本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承蒙先王看重,因此20余年不敢懈怠,兢兢业业的为先王系犬马之劳。可是,善作者不一定善成,善始者不一定善终这个道理我也是明白的。我听说过吴国夫差与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忠诚于先王阖闾,但夫差即位后他却不能看出前后两位君王气量不同,不知进退,因此落得个自刎而亡的下场。我不愿做伍子胥,就出走到了赵国,但我听说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君死,就算与人绝交,也不会说对方的坏话。我如今做了赵国的臣子,但依然感念燕国的恩情,不会在外败坏燕国的名声,也不会凭借自己对燕国的了解就去攻打燕国。希望您遵照先王遗训,不要被小人蒙蔽,安心治理国家,也肯请您体察我的心声吧!

燕惠王读了这封信,很是惭愧,又知道乐毅已经决心不回来了。就将乐毅封为了燕国客卿,乐毅最终在赵国去世。

我们看乐毅与燕昭王、燕惠王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位老员工兢兢业业做出了好大贡献,领导也很器重他,给了他一个充分的舞台。可是,一旦老领导调任,新领导上来,通常就要换用自己的亲信。让员工就从舞台中央到了舞台边缘,甚至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企业接班换代也是这样,企业创始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培养企业二代来接班,那么如何对待老员工呢?这就体现出格局境界的不同了。就像接了燕昭王班的燕惠王显然就没有父亲那样高的道行,因此把乐毅这位老员工逼得不得不跳槽到赵国去了。所以对于二代接班人,都存在一个领导力高低的问题。对于道行比较高的二代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较好地处理与老员工的关系,接班之后不仅能继承,更能发扬父辈的事业,也可以帮助老员工发挥更大价值。

那对于成长中的二代来说呢?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如何处理与老员工的关系呢?可能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

比如,首先尊重父辈留下的这样一份事业,尊重这些和父辈一同打过江山的人。有这样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在老员工的内心就会比较温暖。

其次,拿放大镜看优点。激发老员工的大我,让老员工托起更多新伙伴,点燃老员工的热情。

最后,作为接班者,自身在风雨中前行,当仁不让,当风秉烛,通过解决难题与危机,赢得老员工的信任与尊重。

我们再看员工,对于格局境界比较高的员工,他们一般会忠诚于自己从事的事业,纵使忍辱负重,也愿意托起新人,竭诚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乐毅提到的伍子胥。伍子胥为新王夫差竭忠尽力,冒死劝谏在形势大好时不要放过勾践,但夫差没有听,最后败于勾践时痛悔不已。新任君主都有待成长,但格局境界高的老臣子总是愿意忍辱负重前行,去托起他们。这样的老臣子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

对于成长型的员工呢一般而言,帮有道还是帮无道?企业好还是不好作为普通员工,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只有道行相当高的人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许多员工往往是根据一己之见判断公司的好与坏。

一位千亿级企业家常说:聪明的人都离开了,最后剩下我们这样笨笨的人做成了事。是啊,作为普通员工怎么可能轻易读懂高层领导心中的画面呢?因而,每一个时代都是大浪淘沙,同时也是英雄辈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