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

岭南圣母冼太夫人

粤语的演化过程

粤语原为越语,粤通越,故又称“粤语”,两广地区民间一直俗称“白话”,在粤西地区曾又称为“客话”!

大秦入侵岭南,土著灭绝了?

广府人到处宣传秦兵将百越族灭绝了,赶走了!这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从冼夫人的历史记载我们得知,这些秦兵并没有取得主导,从秦到隋唐南陈,岭南的核心还是百越人!再从赵陀建立南越后的记载中我们又得知,第一赵陀启用的宰相吕嘉是当地人,赵佗王后也是当地人,赵陀还穿起了当地的服装!为什么会这样?赵陀为何要这样做?讲到底,岭南核心还是百越族,赵佗需要当地俚人支持才能顺当实现统治长治久安!

直至唐代八大家之一韩愈刺潮,苏东坡贬谪岭南留下的记载也得知,唐宋岭南还是以百越族为核心!根据韩苏记载,他们听不懂当地的语言!!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2)

秦入岭南

关于秦兵,据说秦始皇赢政派三次兵攻打岭南,前两次几乎全军覆没,开通灵渠后,第三次征岭南才打了胜仗,最终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版图,然后再除去病的,残的,剩不了很多人能娶妻繁衍后代!秦兵入岭南,将百越人打败,秦与百越族刚开始肯定是水与火冤家关系,本地土著女性我相信没多少嫁给这些秦兵,除非用硬抢,但即使这样能娶上媳妇的,估计也不多!传说后来征中原妇女入岭南,但岭南湿热,瘴气重,加上水土不服,能最终到目的地,并生存下来的,估计也不会很多!其实这批秦兵对岭南结构及汉文化发展影响不大!可以想象这些兵都没什么文化的!我们从广府第一个所谓状元莫宣卿(实际不是状元)得知,广府地区起码在秦至唐,文化上还是非常落后的;而莫姓,还是壮族的大姓,可能是俚人汉化的可能!

我们又从历史对冼夫人的记载得知,起码由隋唐到南陈,统治岭南的还是百越族,而不是这些秦兵后裔,只能是百越同化了这群秦兵,不可能是秦兵同化俚人!说秦兵带来了雅言,人口少 根本就不可能撼动当地土话百越语!据史载冼夫人领十几万户俚人,这是什么概念?

另据我们从史料得知,是因为冼夫人,海南才纳入了中央版图,冼夫人也派出了驻兵在海南儋州,现在海南的儋州就主要讲土白话,这是否可以以例证明土白话原本就是俚族母语?因为确是冼夫人遗留在儋州的驻兵后代。

真正对广府产生影响的是自梅岭古道开通后,大量江西移民进入,才使现在的广府地区有了质的变化与飞跃!此时中原人的涌入,对早期产生的粤语又再经历了一次融合过程!

真正白话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则还是到了近代因为香港港英政府将白话定为官方语言,随着国家文娱落后的空档期,香港娱乐传媒体令粤语在八九十年代发火了近十几年!才真正让白话有了扬眉吐气的时候!有部分广府人也开始彭涨起来!!整日拿那来来去去的十几首唐诗,宣传用粤语读才有韵味,才押韵,称粤语是唐代雅言,普通话是胡化过的!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3)

《广韵》

那么是不是秦雅言,我们往下分析:

一,客家话,你我他,正字是“尔ngi吾nga其gi”正合古韵书切韵!而粤语“你我他”只有“我ngo”符合韵书! 连一二三人称都不存古,谈何大言不惭言粤语最存古,保留最完整的古汉语?!

二,广府人言他们是秦兵后人,传承了秦雅言,我们知道主持编著《吕氏春秋》的秦王相国是吕不韦;《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客家话日常用语就讲“夜晡”,“今暗晡”,客家话一脉传承了下来;而奇怪的是号称秦雅言或唐雅言的粤语却无此说法!!何来粤语传袭自古雅言,何言最存古?另一个就是这些沿灵渠而入的西江秦兵应该不都是来自关陇地区的秦人!兵源来自四面八方,根本就没有秦语传下来!有关资料显示在对阳山汉墓的考古中,发现随葬品都是楚制!

引读

客家话:今晡时,今晡日,日晡时,夜晡时

脯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汉 应劭:“日晡时到亭,勑前导入。”

贺发,晡时至定陶。——汉·班固《汉书》 傍晚,如:脯食(晚餐)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乘日晡放饭少休时,遣亡命卒三十人持短兵以前”。

“晚上”客家人称之为"暗夜"。例如:暗夜汝爱过来食茶么?

《吕氏春秋·精谕》:“ 桓公 虽不言,若暗夜而燎烛也。”

《宋书·谢景仁传》:“及 毅 兵败众散,时已暗夜。”

孔夫子曰

三,我们知道,至圣先师,教育家孔夫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山东省),其一生都在推广雅言!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用粤语来读,就是:子曰:知(ji)之(ji)为知(ji)之(ji),不知(ji)为不知(ji),是知()ji也。 “知之”不分何来传承自古雅言?

客家话闽南话与粤语谁更敦古?

从语言词汇上来分析,广府白话的形成就没比客家早与敦古哦!像“鸟”,根据《唐韵》是都了切,切出来是diao音雕,这个就符合客家话,而白话是niu音牛,这更像是明官话转音。像现在说的“筷子”,广府人普遍是“筷”,学界都知道“筷子”的叫法始于明代,然而客家人闽南人将“筷子”称作“箸”,这个在汉书中就出现了!而煮饭的锅,广府人普遍也称作“锅”,但客家人闽南人却有更古老的称呼,那就是“镬/鼎”,这是秦代对烹具的称呼!现在“黑红蓝”普通话也是黑红蓝,广府人也称为“黑红蓝”,然而客家人闽南人保留更古老的称呼“乌赤青”!广府人称“眼”客家人闽南人称“目”,显然“目”更古老,闽南话客家人称“兄或哥”,这个也对应了自古的北方用法,而广府人却是用“大佬细佬”来对应“大哥小弟”,“老板”又称为“佬细”;接着“父母”,客家话是阿爷阿㜷爷娘爷哀(娭)都能在古书上找到来源,而广府白话的“老窦老母”没有找到;客家话闽南话“休息”为“歇”,白话为“tao音逃”,显然客家与闽南话更敦古;客家话日常用词在先秦《诗经》中大量存在,例如《关雎》的“逑”,“参差”等,还南北朝民歌中,例如“阿爷”“姊妹”“爷娘”…温泉为汤,招手为曳,搬为徙,回去为返转,夜晚为夜晡暗晡,柴为樵,干为燥等;很多习俗还是与北方一致,由此可见客家话其实形成很早,不然不可能客家话分布那么广,仅是口音之别,却依然大同小异。

号称秦人后裔的广府却找不到多少先秦的遗迹,语言,风俗,衣冠,建筑等客家保留较完整的北方特征。

本人觉得广府白话的形成是在唐宋之后的元明之间,不会早于元代。

龙川是客家古县,龙川县佗城镇179个姓氏全国绝无仅有,据传皆是随赵佗而来,也是广东最早建立学宫兴教的地方,水源音是最早进入岭南的客家话,俗称“老客音”。

“网络精英”造谣客家人是清代移民,是最晚来广东的,这个完全是在造谣!客家只是进入沿海迟,进入岭南一点都不迟!

在南雄市东北部的新田古村,距南雄市区30公里,该村建村于西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村史,古称“新溪”,有粤北客家第一村之称。全村为李姓,均系开基祖李耿后裔。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4)

南雄新田“粤北客家第一村”

梅州平远县坝头村程氏也从河南义阳郡至此落籍生息也已1600多年!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5)

“客家人文始祖”程旼

客家话有秦音的遗留吗?

那么粤语没有秦的影子,客家话有没有?在我们与陕西网友的交流中,发现陕西省老派西安话与客家话有不少一致的,甚至第一人称“我”在老派西安话中都一样是“ngai”,而甘肃天水保留了与客家话一致的第二人称“你”ngi,客家第三人称“其(他)”又符合《唐韵》居吏切gi。目前老派西安话仍保留了大量与客家话一致的发音,录屏为证:

关陇集团与客家文化上的渊源流长

首先广府建筑与关陇地区并没有直接关系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6)

广府传统建筑:镬耳式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7)

广府祠堂.镬耳式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客家的建筑与关陇地区的联系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8)

关陇地区非遗建筑与客家非遗

关陇地区民俗与客家地区民俗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9)

布马舞.旱船舞.遮当巾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0)

客家凉帽与东晋帷帽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1)

陕西博物馆(东晋帷帽)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2)

陕西博物馆.秦公1号大墓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3)

陕北包头巾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4)

陕北包头巾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5)

客家先民历代迁徙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6)

客家古邑.河源龙川(公元前214年)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7)

客家话与《唐韵》

客家人讲客家话是不是家乡话(客家人与广府人)(18)

客家话与《唐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