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工作秘诀(转化的八字箴言)

编辑导读:精细化运营的时代,留存和转化变得格外重要。本文作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提升转化的方法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字看工作秘诀(转化的八字箴言)(1)

转化,这应该是我们设计师在工作中听到过的最多的词语之一,基本上我们日常接到的所有需求,绝大多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产品的转化率。

转化率,是一个产品的核心指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户类型的转变,比如普通用户到付费用户,付费用户到高价值用户。

从普通用户到付费用户,大家都知道是因为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从产生需求到达成目标之间,用户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行为操作,我们称之为任务,也叫流程。而产品内和核心指标以及公司效益直接挂钩的流程,我们称之为核心流程。

一、核心流程

所谓的核心流程,也有叫黄金流程的,可以认为是一个产品的命脉所在,日常绝大多数的需求,不是直接为它服务,就是在为它做铺垫。

而像这类产品,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核心流程大体一致:“首页 → 分类列表页 → 详情页 → 支付页”。

正是因为是将用户线下实际场景中的转化的关键节点进行提取,并结合互联网线上独有的优势进行整合,这也符合一般大众用户的心智模型和认知习惯。

“门店→分区→商品→付钱”:

从体验视角来说,既然是流程,那么必然是线性结构。

我们一般都会根据目标用户的核心诉求以及行为特征等信息(不知道就去调研呗~)提炼出用户在进行核心流程时的体验目标,那么就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用户心智模型,深化同理心。

以用户体验目标做基准,了解用户在核心流程的每个节点需求,思考用什么样的设计策略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引导其去下一节点,进而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同时,在整条流程链路中所涉及到每个阶段的主要页面,都需要定义衡量指标进行埋点,以作为评估的维度和验证我们设计方案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设计策略并不单单只是针对用户需求或痛点的直接满足,我们要知道用户之所以有这个需求或痛点,它的根本问题是出在哪。

是认知问题,效率问题,操作习惯问题,还是情感传递问题等等,不能只是针对痛点或机会点进行解决,这样会过于局限,我们需要将视角拔高一个层次,这样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八字看工作秘诀(转化的八字箴言)(2)

二、转化的八字箴言

转化的八字箴言:了解、信任、价值、转化。

PS:这个方法论出自集创堂的慈思远老师,江湖人称“纯色”!

八字看工作秘诀(转化的八字箴言)(3)

大家一看这个方法论,心里应该大致可以明白个七七八八了吧。

这个方法论它将人们日常购物转化的心路历程给描述的十分清晰,这里我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场景来进行阐述:

1. 线下

假如我们想买一本关于PS的书,我们一般在街上逛的时候,脑海中首先会浮现的是我们以往认知中书店的样子,而逛着逛着我们突然发现了好几家看起来像书店的商铺,然后我们就会走过去,为什么?因为商铺的外观和我们大脑中所认知的书店外观相匹配。这就是了解。

那我们该进哪一家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走过去的时候后进行大致的对比,“新华书店”、“张三书店”、“李四书店”,大家会怎么选?肯定是新华书店,为什么?因为就是品牌背书透露的实力给我们带来的信任。

然后我们就会走进书店去浏览,发现有设计类书的分区,那我们肯定是会走过去看看,为什么?因为它和我们的核心需求发生了初步匹配,这就是价值。

到这一步后,如果我们发现设计类的书中没有关于PS的或者没有满意的,那我们大概率就会转头走。如果有,那我们就会针对这本具体的书再进行一遍了解、信任、价值的流程,直到和我们核心需求中所关注的价值高度匹配,最终会完成转化。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2. 线上

我们回到线上,结合线下场景的心路历程,可以很明确的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

线下门店的外观,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产品的首页,但是线上产品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向用户传递出了解、信任、价值,这里最重要的是用户对平台的了解、肯定以及对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服务的感知。

所以我们产品的首页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让其整体的情感传递符合用户对这类产品的结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心智)。通俗点说就是做电商的要像个电商、做社交的要像个社交。

产品要能回答“我是谁”。如果用户能够很快的感受到,那么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完成一个首页最重要的转化指标之一:触发首次点击行为。

接下来就会进入用户认为和自身核心需求发生了初步匹配的服务,此时线下场景中对应的就是快速找到设计类分区书籍并走过去,对应线上就是分类列表页,这里的重点是快速高效的找到用户需求中的那个分类,然后开始浏览具体产品。

如果用户找到和自身需求进一步匹配的具体产品,那么用户就会点击这个条目,进入产品详情页,此时线下场景对应的就是拿起这本书来仔细查看。也就是说,到这一步,是用户针对这个具体产品会再进行一次了解、信任、价值的流程。当这个产品和用户实际需求中所关注的价值高度匹配时,最终会完成转化。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法论其实主要作用在两点上:

  1. 横向:对平台,平台的整体形象传递是否符合用户的结构认知,价值观是否认同。
  2. 纵向:对具体产品,具体产品的价值是否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中所关注的价值高度匹配。

我们仅从这个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下边来说一下我的理解:

在产品的前中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如果①做不到位,会十分影响②。因为可能大多数用户根本没有穿过第一层网,对于线上产品更是如此。

举个栗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