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最具感染力的演讲(高段位演讲稿是什么样)

1963年8 月28 日,为争取民权,25万黑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演讲词为什么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效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马丁路德金最具感染力的演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马丁路德金最具感染力的演讲(高段位演讲稿是什么样)

马丁路德金最具感染力的演讲

1963年8 月28 日,为争取民权,25万黑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演讲词为什么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效果。

如大家所知,演讲稿在结构上通常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所以它的开头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主体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尾更是要简洁有力,语音屡屡。

那就有疑问了,大家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写的,为何《我有一个梦想》就会成为精品呢?我认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者恰当、有力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格。排比让演讲稿的观点表述更加明晰,情感更具冲击力;而比喻则让整个演讲的语言文采斐然,极具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演讲稿是如何恰当有力地运用这两个修辞格的!

第一自然段是演讲稿的开头部分,作者肯定了《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他用“灯塔的光芒”“欢乐的黎明”这两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形象阐释了此宣言的重大意义,暗含了作者的敬仰与崇拜、追慕与怀想。

文章的二至十六自然段是这篇演讲稿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当中,也有大量的比喻和排比。

比如第二段连续四个包含“一百年后的今天”的句子,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真实揭示了美国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上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悲惨现实。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第四自然段用“空头支票”比喻《解放黑奴宣言》,形象地表明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政府许诺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第五自然段连用四个“现在是………的时候”构成排比句,气势急促,语气坚定,鲜明地揭示了这次集会的崇高目的,一针见血地向美国当局指明了当下形势,突出了这次集会的正义力量,向那些制造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人发出了严正的警告。

尤其在第七段中,作者在明确地指出了自己的“非暴力主张”后连续使用四个“只要······”构成的排比语段,将民权运动的信念和理想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气势磅礴,激情如飞瀑直泻。

到此作者用在朗朗上口和抒情的语言完成了演讲稿的主体部分,表达之内容环环相扣,而且层层深入:先说美国黑人的生活现状,再亮处自己的主张,最后表明民权运动的奋斗目标。难得的是语言一直都伴随着蓬勃的激情,十分具有号召力.

最后我们来看,在结尾部分作者是如何做到简洁有力,余音屡屡的?

从18段到25段,作者连续使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句子开头,独立成段,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正面表达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民主、自由、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快要收束全文的倒数三段,作者更是反复使用,“让自由之声从……响起来”这个句式,竟然有十次之多,如同惊涛拍岸般的情感强音,将情感的波澜推向高峰。美好的未来,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如此作者情不可遏,直抒胸臆地描述了自己对未来在自由平等的绿洲上创建新生活的梦想,表露了自己坚信有朝一日必将获得自由的心声,从而号召黑人为实现自由与平等,为争取公民权利而共同斗争。

综上,我们看到,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格的恰当充分是这篇演讲稿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起来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梳理下一课。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