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包技巧(烧包要不一起)


“你还真烧包啊,净推荐些外国电影,还是外国的月亮圆啊!烧包,烧包吧你!”——朋友新开一微信公众号,以观影与人生为主题,开号之初,适逢《决战中途岛》《衣柜里的冒险王》等片上映,朋友的同步影评随即跟上,不想因此成了:烧包。

烧包技巧(烧包要不一起)(1)


烧包,在我们本地言中,"烧包"的意思是"有点钱总想花出去"。形容很得意,有炫耀的意思。也许大家只是玩笑而已,也许是真有点小意见,也许只是想表达一下对祖国电影甚至祖国的热爱,也许是其他无法言说的理由,其实是什么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可以争辩,可以碰撞思想,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微澜己过,但我心余漪尤在。一向觉得国人看待人、事、物比较喜欢整齐划一的标准,缺乏西方文化中那种包容个性的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各类考试讲求标准答案,即使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析这类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要按“要点”给分,至于什么才算得上“要点”,这“要点”要有几条,也似乎有一定的格式可循;好学生、好员工、好领导、好先生、好太太也似乎都有固定的模板,正可谓:好的**是相似的,不好的**各有各的原因;以至于连“好”的人生轨迹也有固定标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顶尖高中——985、211大学——有地位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工作……

从小的方面看,学生宿舍要统一布置、床品要统一购置,网络上的新词要马上运用,否则就是“OUT”了,网红几乎都整成一样的面孔,就连骂人也会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仿佛社会上有一个隐形的标准,大家都心知肚明,合乎标准了,就是“正常”的,否则便是“不正常”。

有同事老张请我欣赏他的旅游照,有一张拍摄得如同一副水墨画,我不禁赞道:“不错,‘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感觉出来了”。谁料老张转头看向我,一脸狐疑地问:“我是不是也有这毛病?”我愣了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老张雅爱文学,说话不由地会多用一些书面语,诗词也会顺口引用一二,于是就有好心人暗示他:说话不要这么“拿腔捏调”,要接地气,和大家伙儿打成一片。我丝毫不怀疑那人的确是“好心”,她在善意地提醒老张,避免老张不接“地气”。然而正是这样的好心,才着实可悲。这种好心里透露着捧着偏执当真理却不自知的“苦口婆心”。因为老张的确不是什么“拿腔捏调”,他就是自然而然地那么说。没想到我一句话,又触到老张的敏感神经,其实我也被“好心人”那样劝过,只是觉得在老张面前,可以这么说而不被“劝告”,谁知老张已经有点惊弓之鸟的意味,并已经认同“劝告”称之为“毛病”。

烧包技巧(烧包要不一起)(2)


人类天生需要归属感,西方谚语也说:“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那么,为了表示自己在“正常”的,或者是说“正确”的行列里,当某人的做法超出了大家的想法时,往往轻则会被人指指点点,侧目而视,进而还可能遭到讽刺挖苦,群嘲群笑,重则受到集体排挤,被边缘,被孤立;而我们自己为了避免被剔除这个行列,则要瞻前顾后,好好“规范”自己言行,有时哪怕违背了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意。

而我们的文化里,从来都强调“集体”,忽略“个体”,“个性”一词,即使放在,亦不算是一个褒义词,在某种情况下,似乎可以略等于特立独行、不顾大体,任性妄为、离经叛道等等。这也更加剧了人们一个心理特点:在他人的评价中获得自我。

反观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获得极大的丰富和自由,无论是衣食住行,都变得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是时候,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更丰富、更多元、更自由了——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不妨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欣赏,多些支持。只有我们的价值观更多元的时候,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用因此小心翼翼,因为你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只要不违背法律,不违背基本道德和公共秩序,都能得到理解和尊重。那时也许我们才能真正减少焦虑,获得更多自由。

烧包技巧(烧包要不一起)(3)


那时,如果偶尔有人说我烧包,我也有更足够的底气,报之温暖明亮的一笑,轻声说:“烧包?要不一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