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

味觉分为五种

分别由舌头上的不同部位来感受

而甜位于舌尖

这也是人能分辨的第一种味觉

也就是为什么

小孩子都喜欢吃糖的原因之一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

关于糖,你一定有很多记忆

而对于许多从老城厢长大的孩子来说

一块麻酱糖的香气

是久久不能忘怀的

在工业化发达的今天

手工熬糖也已经成为了一项南开区级非遗

珍藏着一缕来自时代的香甜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2)

马氏熬糖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3)

糖,要吃得“有理有据”

糖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众所周知

糖也是造成蛀牙等口腔问题的罪魁祸首

正因为这样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听过妈妈的念叨

“少吃点糖!”

但天津人偏要把这糖

吃得“有理有据”

比如天津著名的传统手工糖——药糖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4)

药糖

老天津卫药糖,清凉爽口、提神醒脑,有缓解因干燥天气而产生的口干舌燥、咳嗽痰喘、咽喉炎等症状。

这么看起来

药糖就像是现在的清凉糖

看来在缓解咽喉症状的做法上

古今人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除了缓解嗓子的药糖

还有具有美容功效的核桃糕

对于现在的广大爱美女性

也是一款能吃得“名正言顺”的零食

核桃糕

主要原料为大枣、核桃等,具有补血、补脑、养颜美容等功效。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5)

以上两款糖果

自然不是马氏熬糖的全部

豆根糖、麻酱糖、大梨糕……

天津的孩子缺不了这口甜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作为熬糖世家

马家最早经营的,却是盐

熬糖,是副业

马家一脉祖籍河北省青县

1825年左右

马家来到天津定居

以制作盐砖为生

熬糖,仅仅是副业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6)

转变发生在马家第四代马少安身上

那大概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左右

马少安研制了天津小人酥、方糖、牛奶糖、元宝糖等

一时间在津门小有名气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7)

元宝糖

到了马家第五代传人马学文

13岁便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制糖技术

当时学习的是各种硬质糖果、

砂板糖、白龙糖、棒棒糖、大梨糕、天津小人酥等

并在估衣街龟家胡同

摆了一个摊位,经营糖果

你吃的糖,跟马氏熬糖都有关系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8)

马学文,就是上图的这位老爷子

这位乐呵呵的老人

一辈子也像是糖一样

不仅自己甜,也甜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18岁,马学文开办了糖果工厂

靠着一身祖传的技术

和过硬的品质

马学文的糖果远销山西、山东、新疆、东北等地

直到后来公私合营

糖果厂归入天津第一糖果食品厂

马学文依旧专门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9)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0)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1)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2)

在糖果食品厂内

马学文先后研制出软糖、酒心糖、汽水糖、

琥珀果仁、固体饮料……

改革开放以后

又研制出果冻布丁、木糖醇糖果等

时至今日

马学文已掌握百余种糖果及小食品的制作技艺

而这些手艺

如今也由老爷子的后代和各位同道中人

共同传承着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3)

云南纯手工黑糖熬制(非遗马氏熬糖)(14)

糖,是人们最初的味觉记忆

百年时光之后

这甜味依旧历久弥新

久久未变

编|赵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