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扛枪记(民间故事辽兵大举进犯)

崔信打小就力大无穷,好胜好斗,后因经常闯祸滋事,为族里人所不容,他一气之下,就投了军队当时辽兵屡犯边疆,战火连年不断,这倒成全了崔信,几年仗打下来,他已经坐上了游击将军的位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民间传说扛枪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民间传说扛枪记(民间故事辽兵大举进犯)

民间传说扛枪记

崔信打小就力大无穷,好胜好斗,后因经常闯祸滋事,为族里人所不容,他一气之下,就投了军队。当时辽兵屡犯边疆,战火连年不断,这倒成全了崔信,几年仗打下来,他已经坐上了游击将军的位置。

这一年秋天,辽兵又大举进犯,宋军以杨六郎为帅,奋起反抗。崔信受命领右先锋印,与辽兵前锋接触。有探子回报,辽兵一个先锋队约五千人,到了我军鼻子底下。崔信闻讯大喜,本来按杨六郎的意图,崔信的先锋队只须监视辽兵动向,待大军到齐后,再全线迎战。但崔信生性好冒险,心想:我军固然未到齐,辽兵也同样没站稳脚跟,我若是奇兵突袭,一举击溃其前锋,定会大挫其锐气。于是下令兵马继续前行,笔直向辽兵杀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辽兵本来就比宋兵精锐,更何况兵力占优,崔信立时陷入苦战中。眼看身边兵士越战越少,崔信心中发慌,匆匆突围,得以侥幸挣脱,但辽兵哪肯放过他,一个千佐率一千士兵在他后面穷追不舍。

崔信落荒而逃,发现一条大河挡住了他的去路,正绝望之时,却见不远处有一座木桥,忙打马奔过去, 不想那桥面年久失修,马蹄一踏上去,竟踏了个窟窿。马失前蹄,崔信一个跟跟斗栽了下来,虽然没摔到河里,但马腿却折断了,再也爬不起来。没了马,如何逃得过辽兵的追击?偏巧崔信又是只旱鸭子,否则一头扎进河里也能脱身,看来真的是死路一条了!他不禁仰天大叫一声:“天亡我也!”看着辽兵渐近,他拔出剑来,便要自刎,他可不愿落在辽兵手里受辱。

就在这时,忽听一声喊叫:“将军且慢!”崔信回头看去,只见桥那头,一个少年挑了一担柴大踏步而来。少年约摸十七、八岁,生得浓眉大眼,英气勃勃,他走到崔信面前,道:“将军不要慌,看我帮你赶走那些辽狗。”说完将柴担一扔,抽出扁担,把身子一横,拦在了桥头。少年的举动叫崔信看了哭笑不得,一条扁担想截击辽兵上千兵马,那也太天真了。崔信摇头暗叹:碰上了一个傻子。

眨眼工夫,辽兵如狼似虎直扑过来,只见少年将扁担左右开弓,似有千钧神力,一路扫过去,便如秋风扫落叶。恶战半晌,辽兵堆下了上百具尸体,却示能把少年逼退半步。崔信又惊又喜:原来他不是傻子,而是身怀绝技之人,是自己看走眼了。

那辽兵千佐看出情势不对,忙改变战法,命弓箭手放箭。眼见数百张弓一齐拉开,崔信脸上变色,任少年神力盖世,也绝挡不住数百张强弓齐射,忙冲少年吼道:“快跳到河里去,不必管我。”

却听少年一声长笑,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只见他将扁担往地下一插,双腿半蹲,两臂张开,呈环抱状,再用力吸气。那吸气的声音非常强劲有力,而随着他的吸气声,四周的空气忽地一紧,他身体周围迸出一个紫色的光环,那光环犹如一个罩子,将他整个人罩在里面。这时辽兵万箭齐发,目标都是少年,然而那足可以洞穿铁甲的劲箭,却射不透罩在少年身上的紫色罩子,箭射上去纷纷弹落下来。

太不可思议了!崔信瞪大了眼珠子,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放箭的上千辽兵也惊呆了,拿着弓,愣愣地看着他。那辽兵千佐蓦地一声惊呼:“妖术!”拉转马头就跑,他这一跑可就热闹了,一队辽兵丢弓弃甲,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眨眼间跑了个干干净净。

世上竟有如此奇异的功夫,崔信不禁啧啧称奇。原来,少年叫高艺,身怀祖传的箭罩术,此术运起功来,全身会形成一圈紫色的气团,如一个罩子将他罩住,称为箭罩。箭罩为人体精气与天地精华共凝而成,无论刀枪箭矢,都难攻破,论防守,此术天下第一。

崔信想,若能将高艺招到自己手下,以箭罩术之奇功,用于战阵,当无往而不胜。于是崔信带高艺回到军中,此时,杨六郎大军已到,命崔信戴罪立功,仍为右先锋。与辽兵前锋一对上阵,高艺运起箭罩术,当先冲入辽军阵中。他身罩紫环,刀枪不入,犹若鬼神,直杀得辽兵鬼哭狼嚎,大败而逃。杨六郎大喜,论功行赏,当即封高艺为副先锋,也就是崔信的副手。

得高艺这样的奇人异士做副手,照理说,崔信本该高兴,但他高兴不起来,心想,自己掌这先锋印,那是多少血汗换来的!然后高艺仅凭一战,就做了副先锋,若是再打一仗呢?又升他做什么?

崔信最眼热的,就是高艺的箭罩术,但他当然不好直接提出让高艺教他,因为像这种秘术,传承都非常严格,即使是一家人,也是传子不传女,何况他一个外人。一日,崔信喝了酒 ,假作伤感,说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中亡,他与高艺虽情同手足,但箭矢无情,兄弟两个只怕难得白头相见。听他这一感慨,高艺热血沸腾,当下就要传他箭罩术,崔信自然假作推辞,然而他越推辞,高艺越热心,不但将箭罩术功法教给他,更不惜以自身元气,助他一臂之力。

得高艺助力,崔信短期内练成了箭罩术的五、六成功夫,照理说,他学到了盖世奇技,该心满意足了,但他仍不甘心,他想如果这世间只有他一人会箭罩术,那他岂不就是天下第一了?不料,几仗下来,高艺屡建奇功,极得杨六郎看重,升他做了左路先锋,官职上已经和崔信平起平坐,而从势头上看,可能肯定地说,不要多久,他一定会爬到崔信的头上去。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小子再往上爬了!崔信心中妒火一日比一日盛,终于下了决心:必须除掉这小子!杀他唯一的办法,是在他睡着时没有运功护身,才做得到,而崔信和高艺一直睡一张床,恰好具备这个条件。崔信杀气极重,一天逮着个机会,他邀高艺到帐中饮酒,趁高艺半醉中睡迷糊了,猛地抽刀挥砍……

崔信杀了高艺,把他的尸首就地在帐中挖个坑埋了,再放一把火,将帐篷烧掉,同时冒充高艺写了一辞呈给杨六郎,说家中突遇急事,不得不暂时告退,下次有机会再为国效力云云。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崔信帐下有一个亲兵,无意间看到了崔信杀高艺的全过程,而高艺对他也有过救命之恩,他当即去杨六郎处控告。杨六郎大怒,叫人从烧化的帐篷灰里把高艺的尸首挖了出来。人证物证俱在,崔信无可抵赖,眼见计谋败露,慌忙运起箭罩术,在军中横冲直撞。杨六郎虽然枪法如神,但杨家枪刺不透箭罩术的护体奇功,只有眼睁睁看着崔信杀出阵去。

崔信在宋国呆不下去,索性投靠到辽国。辽国吃尽了箭罩术的苦头,深知这种秘术的厉害,此时崔信来投诚,不免喜出望外,就以崔信为主将,反过来攻打宋国。杨六郎盖世良将,也奈何不了崔信的箭罩术,连吃败仗,只得高挂免战牌,坐困孤城。

这一天阴云滚滚,电闪雷鸣,大暴雨将临,士兵突然来报,说有一个女子求见大帅,愿出阵挑战崔信。这种天气本来不宜出战,更何况一个女子,哪能对付得了崔信的箭罩术?杨六郎推辞不见,然而那女子却直闯进来,一见面,杨六郎吃了一惊,那女子长得和高艺太相像了,一问才知道,她是高艺的姐姐,叫高琴,是为高艺报仇来了。

有人为高艺报仇,杨六郎当然高兴,然而试探着一问,高琴却并不会箭罩术,这下可就失望了,劝高琴不必出战,但高琴执意要为弟弟报仇。

战鼓一响,辽军阵前的崔信乐了,他正手痒呢,出阵一看,便把高琴的来历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高艺曾对他无话不说,姐姐的事自然也跟他说过,这时他哈哈一笑,道:“你是高艺的姐姐高琴吧,怎么着,想见我?”

高琴怒骂:“这个卑鄙无耻之徒,我弟弟救你信你,你却反过来害死了他,你简直不是人!”

崔信并无半点羞愧之心,哈哈大笑:“你弟弟对我确实不错,这样吧,你跟我回去,我在你身上报他的恩好了。”原来他见高琴美貌,竟动了淫心,打马直冲过来,高琴举剑相迎。打了几个回合,崔信不耐烦了,运起箭罩术,任高琴一剑砍在身上,却双手一合,将高琴抱在了怀里。他心中得意,纵声长笑:“小美人,这可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张嘴就要吻高琴的嘴唇,但嘴到半途却怔住了,怀中的高琴并不像他预想的那样人羞怒挣扎,而是似笑非笑,那种眼神,仿佛猎人在欣赏掉进陷阱中的猎物。

就在他狐疑不决时,高琴的身子忽地变得滑溜无比,一扭身就溜出了他的怀抱,同时双手反转,把他紧紧箍住了,而且越箍越紧,叫他完全挣扎不得。

这时高琴笑了起来,叫道:“箭罩术天下无敌,这世间没有任何兵器可以穿透它,但世间 一物克一物,却是天地不移的至理,刀剑穿不透箭罩术,雷电却可以,这就是是我高家的另一门奇功——雷神解。”说到这里,异象顿生,只见她的头发忽地冲天立起,在发梢的尖端,系着一柄小剑,同时她仰首向天,脸上的神情凄厉若鬼,厉声长喝:“雷电交轰,玉石俱焚,箭罩解体,无孽无功。”话音刚落,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正好击在他直指苍天的小剑上,但见一团火光霍地将她和崔信的身子一齐罩住,随即是“轰”的一声巨响,一道白光闪过,高琴腾空而出,崔信却被雷电炸成了飞灰。

在最后的一瞬间,崔信明白了什么是雷神解,就是借雷电的威力,让箭罩解体。高琴伺机在大雷雨天挑战崔信,早已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整理自民间故事,侵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