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1)

杨开慧烈士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9岁。

1957年6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当年在长沙清水塘家中孩子们的保姆陈玉英。阔别30年后再见,两位老人感慨万千,毛泽东一开口就说:

开慧那时是积极支持我进行武装斗争的,杨家对我的恩惠很大。开慧的牺牲是壮烈的,当时他身边还有岸英啊。现在见到你,我就像见了开慧一样,你就是我的家人了,希望你以后经常来北京,来我这里看看。

陈玉英听后老泪纵横,她深知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妻子杨开慧。同年,毛泽东为杨开慧和柳直荀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后来,章士钊对这首词第一句产生疑问,跑去询问毛泽东:“为何是骄杨,而不是娇杨?这怎么理解?”毛泽东脱口而出:“女子革命而丧其元(注:头颅),焉得不‘骄’?”

李淑一和杨开慧是同窗好友,杨开慧牺牲后,她多次去看望杨老太太。毛泽东在写下赠诗《蝶恋花·答李淑一》后,特意回信李淑一,委托她代表自己去板仓给杨开慧扫墓。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2)

毛主席和李淑一

当年7月初,李淑一带着祭品来到板仓,她在杨开慧墓地眼含热泪朗读祭文:

“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九年,一九五七年之七月十日,淑一谨荐鲜花香果之仪于老友杨开慧烈士之墓前曰:开慧老友,兹春共学,益我良多,死生契阔,遂及卅年,呜呼伤哉!

回忆大革命失利后,毛主席与直荀奔走四方,继续奋斗,君避板仓,我授徒省垣,各以路远儿牵,莫由谋面,共诉衷情。一九三零年红军退出长沙后,君以书来,嘱寄楮墨,我已购就,准备付邮,不意何逆猖獗,致君囹圄,消息传来,友朋惊悼,解救莫及,遂罹斯难,自君牺牲,怀念至今,呜呼伤哉!

近接毛主席来讯,念君思君,作词悼君,嘱我暑假有暇代他亲来板仓奠扫君墓,获此良机,遂偿夙愿,今前来奠,恩义双重,老友有灵,当能鉴察。

解放九年来,毛主席领导六亿人民建设祖国,宏图大略,薄海同钦,匪特人困获苏,而且中国一跃而为世界之和平堡垒,老友闻之定当九泉含笑。

伯母年逾耄耋,神明犹强,姨母体君之意,与伯母朝夕相守,一至如今。毛主席关怀老人,供养无缺,开智崇德,晨昏定省,奉事惟谨。我亦岁时走谒,藉慰老人,吾友安居泉下,冀勿萦念。此次同来奠扫者,君之兄嫂开智、崇德、弟妇淑兰及君之老友范涫、杨文俊。板仓北望,景物依然,旧谊犹新,人天两隔,呜呼伤哉!尚飨。”

之后,李淑一将给杨开慧扫墓情况写信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很快复信一封:给我的信及祭文,均已收到。迟复为歉。寄上五百元,聊佐菽水,勿却。不久可能去你那里,可谋一晤。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3)

板仓杨开慧烈士墓地

一次扫墓,毛泽东都如此关心,今人难以想象当年他获知妻子牺牲消息时的悲痛心情。长久以来,人们对杨开慧烈士就义过程不甚了解,这篇文章将带大家详细了解,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一定有所收获。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紧急召开,会上决定让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委员的身份,回湖南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自1920年结婚以来,杨开慧几乎跟随在毛泽东身边。两人是革命伴侣,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兼秘书,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箱子,里面都是毛泽东开展工农运动需要的各种文件,包括纸墨。

“八七会议”召开前不久,毛泽东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出生。如今自己要领导农民军参加战斗,杨开慧身体还没有恢复,毛泽东决定先将妻儿送到板仓,自己独自去领导秋收起义。当时湖南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国民党疯狂抓捕屠杀共产党人。

1927年8月底一天深夜,毛泽东和杨开慧悄悄回到板仓家中。之前毛岸英、毛岸青已经回到板仓,看着早已熟睡的孩子,毛泽东轻声说:“霞(杨开慧,号霞),我这一次一走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万一我要是牺牲了,你也不用伤心,你努力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

杨开慧也知道这一次分别非同以往,听了丈夫这番话后,直接扑到毛泽东怀中,低声啜泣起来。两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完的话,眼看已经到了后半夜,毛泽东说:“霞,我真得走了。”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4)

毛泽东和杨开慧(绘画)

杨开慧开门先悄悄出去,没异常后才喊毛泽东出来。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她还想继续送,毛泽东劝住了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没忍住,眼泪还是流了下来,看着丈夫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后,她的身体仿佛被掏空一般……

杨开慧和毛泽东都没想到,两人月夜分别成为了永别。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残部上了井冈山,杨开慧则在板仓秘密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各种会议。由于长沙地区到处在抓捕共产党人,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杨开慧根本无法跟毛泽东取得联系。

在等待丈夫的日子里,杨开慧只能靠着长沙各种报纸,了解毛泽东情况。当看到“剿匪”失败的新闻时,杨开慧很高兴,那意味着远在井冈山的丈夫暂时安全。但是,杨开慧也深知丈夫处境艰难。

多少个夜晚,杨开慧想立即去井冈山寻找毛泽东,可看到身边三个年幼的孩子,她只能忍受相思之苦。苦熬一个多月后,杨开慧收到一封用暗语写的信,信中大意是说,开始生意不好,现在好了起来,赚了一些钱,还提到自己脚伤一直没有好。

毛泽东这封信被秘密送到长沙一个地下交通站,保姆陈玉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那里看看有没有信件。当杨开慧接到这封信时,距离毛泽东写信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就这样,杨开慧也是喜极而泣,丈夫还活着。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5)

杨开慧手稿发现处

杨开慧太思念毛泽东了,她悄悄写了很多信件,可惜都未能寄出。1982年3月,人们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她卧室墙缝里意外发现了珍贵的手稿,有不少都是未寄出的家书,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52年,而毛泽东也已经逝世6年。其中一封信是杨开慧在收到毛泽东信后不久所写,部分内容是:

润之:

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

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于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美丽的影子、你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上面这些字,字字泣血,它们饱含着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无尽思念。自从收到那封信之后,丈夫音信全无。在漫长的等待中,杨开慧预感到危险已经来临,板仓家中附近经常出现一些身份不明之人。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6)

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在狱中(想象图)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在板仓杨家老屋被捕,保姆陈玉英和毛岸英一同被捕,这一天还是毛岸英8岁生日。为了获得有价值情报,敌人没有立即杀害杨开慧,将他们三人押到长沙,关入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杨开慧被捕后,敌人疯狂开始舆论攻势。一名自称是长沙《晚晚报》的采访员来“采访”杨开慧,同狱难友杨经武在旁边牢房,全程听了两人的对话。据杨经武回忆,采访员先询问了杨开慧一些情况,然后语气严厉起来。

采访员:“你为何要做共产党?你已经犯法了,你知道吗?”

杨开慧:“我没有犯法,是军阀何健在犯法!”

采访员:“你现在只有一条路,提供我们所需情报,否则你性命不保!”

杨开慧:“办不到!我决不屈服,我是一名共产党人!”

杨开慧被捕后,母亲向振熙、兄长杨开智等人积极营救。杨开智找到父亲杨昌济生前好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人,他们联名向南京国民党当局致函,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致电何健,让他缓刑。

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乡”司令部司令何健有“杀人魔王”之称,他在湖南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但接到蒋介石电报后,也知道杨开慧不能轻易杀害,于是提出释放条件:只要公开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获得自由。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7)

杨开慧和毛岸英在狱中(想象图)

杨开慧断然拒绝,她斩钉截铁地说:“办不到!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劝降是不可能了,外部舆论鼎沸,何健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开始策划杀害杨开慧。

何健一边延迟回电蒋介石,一边制造谣言、策划游行示威,大肆宣称中共地下党正在积极营救长沙所有“政治犯”,所以必须尽快枪决杨开慧,否则难以“平民愤”。

1930年11月14日清晨,秋风肃杀,长沙司禁湾陆军署监狱的大门打开了。执行枪决任务的是何健的特务营四连二排,早饭过后,刽子手晏国务率领20多名特务来到监狱。监狱署长欧国贤大喊:“提杨开慧!”

牢门打开了,杨开慧知道自己来到最后时刻了,她整理下衣服,准备走出牢房。这时,毛岸英大哭起来:“妈妈,妈妈!你不要离开,不要离开……”面对死亡,杨开慧毫不畏惧,可想到三个孩子,她只能无助地摇头。

杨开慧把毛岸英搂入怀中,轻声安慰说:“孩子,我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他了,请他多保重。”毛岸英放声大哭起来。

“你还有什么遗言吗?快说!”欧国贤大吼道。杨开慧高声说:“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被押上黄包车,特务们荷枪实弹走在两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游街示众,行刑队伍走出浏阳门,朝着识字岭刑场进发。

抵达刑场,杨开慧从容走下黄包车,两名特务押着她走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让她跪地。晏国务一声令下,特务连开两枪,杨开慧应声倒下。但是,杨开慧没有断气,只见她手指插入泥土,鲜血染红了地面。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8)

杨开慧和毛岸英(站立者)、毛岸青

午饭后,一名特务前来报告:那个女人没有死,还有一丝呼吸。晏国务大怒,当即命人去补枪,这次特务朝杨开慧头部补了一枪,她当场死亡,年仅29岁。第二天,长沙《国民日报》刊发了枪决杨开慧的报道:

“经清乡部审讯,对努力共党工作,煽惑妇女,扩大红军女赤卫队,扰害湘鄂赣各省地方不讳,已于昨十四日下午一时,监提女共匪毛杨氏一名,绑赴识字岭刑场,执行枪决。”

一个月后,毛泽东通过阅读湖南报纸,才得知这一噩耗。那天,毛泽东一天没吃饭,呆坐在桌子前。毛泽东怀着极大愧疚感给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称“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毛泽东还随信寄去30块钱,用于给杨开慧修墓,还亲自拟下碑文: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 岸青 岸龙刻 民国十九年冬立。

杨开慧本可以幸免于难,可她为了革命理想,为了支持丈夫,毅然走向了刑场,至死不渝。杨开慧牺牲后,亲人冒险连夜将遗体运回板仓,葬在了棉花坡北向山坡。万幸的是,毛岸英在舅舅杨开智、外婆向振熙等人的营救下,跟保姆陈玉英得以安全出狱。

杨开慧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她在毛泽东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年冬天,毛泽东写下《蝶恋花·向板仓》: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9)

毛岸英和毛泽东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把对杨开慧牺牲的悲痛彻底展现出现,妻子牺牲,那是比“万箭穿心”还要痛苦的时刻。1946年12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岸英跟毛泽东谈及母亲当年在狱中的最后时光,把妈妈让他告诉父亲的一切话都说了。

毛泽东听后顿时热泪盈眶,高度赞扬杨开慧大义凛然,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时间来到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杨开智立即致信远在北平的毛泽东,信中提到杨老太太还健在,毛泽东十分高兴。

自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转战南北,加上长沙处于国统区,他难以获悉岳母情况。收到杨开智来信,毛泽东当即回信一封:

“杨开智先生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毛泽东 八月十日”

不久,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回湖南探亲,毛泽东委托她给杨老太太带去一件皮袄,希望杨老太太方便时来北京住一段时间。1950年5月,杨老太太80大寿,毛泽东派毛岸英回长沙给外婆祝寿,并给母亲杨开慧扫墓。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10)

杨老太太(坐)和儿媳合影

出发前,毛泽东再一次叮嘱毛岸英注意事项,还让毛岸英带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毛泽东再一次表达对杨老太太的尊敬。祝寿结束后,毛岸英来到板仓母亲墓前,上一次来这里是19年前,他跟两个弟弟即将去上海前夕。

在母亲墓前,毛岸英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地说:“亲爱的妈妈,儿子回来给您扫墓了,当年您在狱中对我的叮嘱,我一刻也不敢忘记。革命也已经成功了,爸爸现在是国家主席了,他也想回来看您,可是国事太忙了……

毛岸英回到北京后,将回湘之行向毛泽东详细汇报,毛泽东听得很仔细,不停地说“很好,很好!”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悲痛万分,但他依旧派毛岸青回长沙给杨开慧扫墓。在毛泽东心中,杨开慧一直是20多岁的模样,她留着短发,目光坚定,对丈夫总是面带微笑。

1962年11月15日,杨老太太在家中安详离世。当天,毛泽东就给杨开智发去唁函,寄去500元作为丧葬费。在唁函中,毛泽东再一次提到杨开慧:

“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

枪毙一枪不死还用死吗(枪决未死又补一枪)(11)

毛泽东和杨开慧(绘画)

寥寥数语,体现出毛泽东对杨家的感激,对杨开慧的无尽思念。纵观毛泽东一生,他对杨开慧的真挚感情令人感动,他有六位亲人为革命付出了生命,杨开慧是烈士,更是他最爱的夫人。谨以此文纪念杨开慧烈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