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

有一口漂亮的牙齿、自信的笑容,是一个人最好的装扮。为了保护好我家小朋友的牙齿,我每晚都会认真给他们刷牙、用牙线。之前也写过不少关于刷牙/护齿的文章:

  • 大家最关心的10个刷牙问题

  • 如何让幼儿接受大人帮ta刷牙?我强烈推荐这个视频

  • 为什么孩子早晚刷牙,牙齿还是变黄了?

  • 儿童刷牙的所有问题,看这一篇就够了

  • 要帮孩子刷牙到七岁哦!如何刷呢?

每次都会有朋友求推荐儿童牙膏。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儿童牙膏里,哪些是真的符合“标准”的好牙膏呢。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1)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2)

要点:

  • 建议选择含氟牙膏,尤其是有高蛀牙风险的儿童;

  • 除了氟化物外,牙膏产品还可能含有降低牙齿敏感、增白牙齿、预防牙龈炎、减少牙垢堆积、防止牙釉质侵蚀或防口臭的活性成分。

  • 一定要注意儿童牙膏的用量;

  • 需要避免一些致敏和有刺激性的成分。

美国FDA对于牙膏的定义是,“为牙齿提供抗龋药物的含研磨剂的凝胶状、糊状或粉状制剂”。抗龋药为“有助于预防龋齿(龋病、蛀牙)的药物”。

中华口腔医学会对牙膏的定义是,牙膏是辅助刷牙的一种制剂,可增强刷牙的摩擦力,帮助去除食物残渣、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

牙膏通常由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组成。

牙膏中包含多种有助于改善口腔健康的活性成分,如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釉质帮助预防蛀牙,包括防龋剂,脱敏剂和抗菌剂。

防龋剂:

牙膏中唯一有助预防龋齿的成分是单氟磷酸钠、氟化钠和氟化亚锡等含氟化物。氟化物能够增强牙齿健康、预防蛀牙并在蛀牙早期帮助修复牙釉质。

我国的牙膏国家标准中,要求儿童牙膏中氟的含量在0.05%-0.11%之间,即500ppm-1100ppm。

而关于宝宝几岁可以用含氟牙膏,牙膏量用多少,各国都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具体可参照:宝宝目前只萌出了两颗牙齿,需要刷牙吗?需要用含氟牙膏吗?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3)

英美建议一开始就用含氟牙膏(非低氟);澳洲建议从18个月开始用儿童低氟牙膏。

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蛀牙风险高(比如家人蛀牙,高糖饮食频繁,一岁后仍然使用奶瓶喝奶,饮食搭配不够健康)就从一开始刷牙就用全氟牙膏。不建议选择无氟牙膏。

研究已证实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减少儿童龋齿发病率。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医学与健康部(HMD)认为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来说,每天0.05 mg / kg (上下限为0.02至0.10 mg / kg /天)的总摄氟量理论上安全且能够有效预防龋齿。

氟中毒通常是恒牙发育期间摄入过多氟所致,一般是由于牙膏用多了导致的,程度从轻度到严重不等,可能会导致牙褐斑和严重斑点,导致牙齿表面出现白色斑点、条纹或点蚀。

所以,千万千万注意牙膏的用量!

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儿童牙膏使用量通常比推荐量要多。

  • 如果买的是全氟牙膏(含氟量在1000以上),在3岁前用米粒大小,3-6岁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

  • 如果是低氟牙膏(500ppm),18个月到5岁用豌豆大小。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4)

米粒大小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5)

豌豆大小

关于孩子漱口和不小心吞咽的问题我再解释一下孩子不是必须要用清水漱口的,如果你给宝宝使用的牙膏的量是适宜的,那么吞服是安全的。

美国、澳洲、香港、英国的官方建议都是:鼓励孩子将牙膏吐出来,但不需要用清水漱口。因为这样做会将抹在牙齿上的氟带走,而我们希望氟可以停留在孩子的牙齿表面,持续地保护牙齿。

如果牙膏的用量适宜,儿童摄入牙膏中氟化物的量不会超过建议的氟摄入水平(0.05 mg / kg /天)。举例来说,一个体重为15 kg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每次使用大米大小的牙膏(约0.1克牙膏,约含0.1毫克的氟化物),若不小心吞下了所有牙膏,氟摄入量约为0.2毫克,体重换算剂量为0.013毫克/千克。而在相同条件下,使用豌豆大小牙膏的儿童(约0.25 g牙膏,约含0.25 mg氟化物)则会摄入0.5 mg氟化物,体重换算后为0.033 mg /kg。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6)

以我给孩子刷牙的经验,3岁前使用米粒大小的儿童牙膏,是不会有太多泡沫的,吐不吐都行。3岁后用2豌豆大小的牙膏,就会有比较多的泡沫了,这时候孩子也会吐了,鼓励孩子将口中的泡沫吐出来,或者用少量的清水漱口即可。

防龋齿最好的儿童牙膏(其他成分随缘吧)(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