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

上周在公园遛弯儿时我收听了一期有关洛克菲勒家族与艺术相关的老音频节目,里面借由佳士得在2018年时拍卖第三代家族成员David的艺术收藏做慈善这个点,从头捋了一番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通过二代儿媳妇Abby家族的影响,一步步建立起对艺术的兴趣,以至于甚至成就了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立这件事。

意思是,艺术品买到家里已经放不下、需要专门开辟一个场所来储存和展示,这就是现在MoMA的前身呗?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

MoMA到底是不是这么来的我没继续考古,一是我从来没去过美国、对现代艺术也缺乏热情。但我推荐大家到小破站观摩八集一套的CCTV良心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从头到尾讲述了代表了美国梦的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卡内基、斯科特、福特和摩根家族如何在工业时代顶峰时期建设了美国,惊心动魄的超级好看;二是在雨后的森林公园里遛弯儿实属夏天最顶级舒爽的享受之一了,我就权把它当做是八卦艺术史来作饭后消遣了。

但说到MoMA,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我第一个想到了Movado摩凡陀的博物馆表盘,所以回家后一通翻箱倒柜,第二天就把买过的女表拿出来戴了。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2)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3)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4)

Movado实际上是一个1881年就成立的瑞士牌子,但因为隶属于美国集团,再加上它五十年代末就设计出来了这个史上第一个典藏于MoMA的表盘(为了回应这份荣誉,这个表盘就干脆叫“博物馆表盘”了),所以浑身上下荡漾着一股设计走先的美式气质,相较于瑞士其他手表品牌,算是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走。

在博物馆表盘之前,他们也不是没在功能上下过狠心,从计时码表到适合弧形表壳的专利机芯、再到陀飞轮,能做的都按寻常瑞士品牌的常规路线做了一遍,没承想在设计这个点上开花结果了。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记录,但我估计打那个时候起,品牌就决心迅速调整方向,将设计上的吸引力摆在核心位置。

今天时装屋们都喜欢搞客座创意总监那一套,但殊不知从七十年代开始摩凡陀就把这个概念玩儿得风生水起的了。

盘点一下它们跟大名字们的合作成果:安迪·沃霍尔设计的“时间5”腕表;雅科夫·阿加姆的“生活中的美妙瞬间”腕表;阿曼的“时间的彩色”;Alexi Lubomirski把摄影艺术搬上表盘;肯尼・沙佛在2010年就设计出的颇具街头风格的表盘,你看,任何一个图案都可以拿来当做纹身创意。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5)

安迪·沃霍尔,“时间5”腕表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6)

詹姆斯. 罗森奎斯特,三个表盘灵感是从外太空望向地球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7)

罗梅罗·布里托,1994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8)

阿曼,时间的色彩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9)

肯尼・沙佛,2010

我大学刚毕业时就买过Movado,那时的购物动机来自于小女孩想长大的急迫心理作祟,想快些像那些办公室里的摩登女郎一样,身穿简洁套装、脚踩高跟鞋、戴特别有设计感的手表珠宝。推开门走出办公大楼时,恰好有阵风吹来拂过发、露出光洁额头,定睛一看,上头写着四个大字:前程似锦啊。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0)

所以我相中了一条像手链似的摩凡陀女表,它不但采搭经典的博物馆表盘,而且从表壳延伸至表带的设计都方中有圆;精钢材质更是闪闪发光,里里外外透着那种都市摩登感。穿西装衬衫、穿连衣裙、穿tee和牛仔……基本上我穿什么都可以戴它,非常省钱。

得以拥有摩登感的关键就在博物馆表盘上。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1)

美国艺术家Nathan George Horwitt在1947年为Movado设计了这个表盘,他的哲学是恨不得让时间回到最初的展现方式上(比如日晷),不需要那么具体到几分几秒,而是纯粹的位置关系。

所以12点的金色圆点就代表太阳,指针就暗示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伸手不见五指的纯黑背景则代表茫茫宇宙,在他眼里,其他任何元素都是多余的。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2)

这个表盘的原创性非常高,很多艺术界人士认为它是三十年前包豪斯风格在美国的典范性演绎:“将建筑缩小为一个圆圈和一个点,指针和12点位置的圆点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创造了迷人的几何图案”。甚至更有坊间传闻讲,Horwitt在设计初期就把草图发给自己的好友爱因斯坦并讲解其中蕴含的哲理,爱因斯坦同样被这个简洁明了却放眼到整个宇宙的创意所折服。

从入选MoMA、成为永久设计典藏时起,摩凡陀的发展之路就跟博物馆表盘紧紧捆绑在一起了。中间不是没有过全新表盘、三眼计时码表这种常规设计穿插闪现过,但或许是博物馆表盘的名气实在太盛,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以它为中心做衍生和玩艺术跨界的产品布局上。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3)

我个人觉得这倒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整个摩凡陀集团的气质就真的很佛系、不是那种冲冲冲天天想要死磕新突破、猛烈做营销的个性。

多说一句:除了摩凡陀,它们还拥有两个历史都超过百年的手表品牌Ebel和Concord,前者在石英革命期间为同样看重美学和风格的卡地亚设计制造过精美的石英机芯,同样出产绝对远在水准之上的机械机芯;后者Concord设计现代、钟爱贵金属,超薄金表和珠宝表算是两个出名点,也为数个大牌贡献作品。

这两个牌子在我入行时还活跃在钟表世界,但前两天写稿查资料时却发现今天已经暂别中国市场,这中间主要原因我想其实不在产品,还是集团更注重美国本地市场的营销策略。其实蛮可惜的,因为在大多数人掏得起钱的消费中间段儿,少了两个相对小众但性价比还不错的选择。

回头再看硕果仅存的摩凡陀,就明白对这种一没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上抢得任何人口红利、二不靠鸡血续命的品牌而言,以不瞎变应万变的发展规划确实是最适合也是最安全的。在如此大方针下,Movado也渐渐发展出了一套“通过设计帮你完成腕表进阶”的新角度,这对于那些并不care复杂功能的消费者来说,的确是丰富市场多样化之举。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4)

比如我去年买了开篇提到的绿色盘面的博物馆小女表,它跟早年入手的精钢款间的最大区别,一是造型回归更为传统的小尺寸圆形表盘;二就是这个金 绿的配色美感。绿色这两年为什么这么红,从手表到家装界都极为吃香,好像全民选择心照不宣地在执行要想生活过得去怎么都得有点绿的新时代自嘲型价值取向。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5)

这个墨绿颜色正,而且与金和黑色皮表带配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复古氛围。凑近看你会发现它是整块的贝母,所以表盘上的纹路会随着光线明暗变化而跑来跑去的,设计虽简洁,细节却十分有韵味,值得反复回味。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6)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7)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8)

前后相隔十年,我的经历、眼界、知识面,甚至气质已经完全被生活训练拷打成了别样。同一个表盘,也随着我的改变生出两幅面孔:以前爱起来不依不饶的摩登“设计感”,现在反而觉得它太过凌厉扎眼、略有画蛇添足的过度设计嫌疑;而曾经不敢轻易驾驭的颜色组合,如今却最明白通晓地揭露我的心境和偏好。

那么男表呢,也是在材质上做文章吗?其实越是纵观摩凡陀的设计演变,越发现它对男表是偏心的,那些犹如涂鸦般的艺术表盘、搭载机械机芯的瑞红系列、特别强调未来感的色彩和纹理设计,曾经几乎全部是透过男装腕表和博物馆表盘来表达的。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19)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20)

所以这两年Movado对男表表盘进行再设计,企图通过增添更多微小细节来为职场绅士的穿搭贡献力量,比如1881系列就是设计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21)

除了保留象征太阳的12点明亮圆点外,刻度也随之显现,整面深蓝色表盘上镌刻有立体的刀纹,随着光晕流转纹路本身也忽明忽暗的,几千块的表,质感做得相当细致到位、对得起定价了。为什么给已经足够经典的博物馆表盘增加细节?我猜想是为了适配不同客户群体,就像有人中意极简设计、有人觉得这样虽好但不妨再精致实用一些,所以日期窗口和刻度标也应运而生了。

摩凡陀曾拥有自己的机芯厂,也相继在机械表中搭载eta、sw的机芯,但事实上他们很少花大笔墨强调机芯,是因为消费者能看到的经典设计理念是他们想要去优先考量的,这本身也符合经由博物馆表盘一炮而红后的品牌发展路径。

大学时代我凭感觉买它,进入这行业十几年后,我还会在穿衣搭配时依仗它的点缀并且非常喜欢。这十几年间没有变的,是我从没觉得“几千块的表只能拿来入门”和“随着收入提高一定会越买越贵以至于看不上便宜的”这两件事是绝对正确的。

三款值得被复活的经典(当年只看到现代)(22)

开头我提到洛克菲勒家族,其实整个家族的艺术收藏之路是打洛克菲勒二代开启的,甚至连初涉艺术的方式也跟我们凡夫俗子没啥不同:都是从几千块的版画买起,这儿买个小件那儿淘个还没被炒上去的印象派。就这样,在几十年的入手和出手间完成艺术品位的积累、转换和成熟,一点点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体系。

我将摩凡陀的博物馆表盘视为自己收获艺术教育的小小一扇窗,每次端详它,都会感慨设计史上有名有号的经典一笔就这么落在我的手腕上,这是它对我而言的使命:从现代设计的角度educate我并成为我品位的一个组成碎片。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机芯、珐琅、金雕、大复杂等等),自会有同样优秀的品牌逐一透过作品传达、造福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碎片叠加攒落在一起,才会由量变引发质变、助你我达成丰满宽广的视野。

世界这么大,作为个体想要样样都拔尖儿当然很牛,但我认为没有必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品牌,既不过分逼自己又给其他人留有一线空间是更高的智慧。如此这样,我们在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时,才会更包容,也更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