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1)

文明之城 引领城市新风尚

2016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文明创建总结表彰大会,哈尔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哈尔滨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马旭、谢尚威、孟广彬、荀笑红这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人物成为哈尔滨城市文明和道德风尚的代表。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2)

2016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文明创建总结表彰大会,哈尔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哈尔滨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哈尔滨涌现出马旭、谢尚威、孟广彬、荀笑红这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人物,成为这座城市文明道德风尚的代表。

马旭是哈尔滨市木兰县人,1947年参军,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马旭和老伴离休后,长期住在部队旁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并开辟菜地种植蔬菜。两间低矮的砖房里,摆满了书报和几十年来的学习资料。他们从不买衣服,几乎不去商场,平时从节省一滴水、一粒米做起,有钱舍不得用,有条件不知道享受,甚至被笑话成“最抠门的人”。然而,他们坚持用几十年时间,从牙缝里节约下一分一角,加上两人的科研成果奖励,最终凑成1000万元巨款,全部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2019年4月,马旭夫妇将第二笔700万元捐款汇往家乡,完成了捐款心愿。

谢尚威是哈尔滨双城韩甸镇人,2012年1月27日在他和往年一样,准备去车站购买返回广州的火车票,在双城韩甸镇农民新居小区内遇到一名15岁少年失足从楼上滑落,他毫不犹豫冲上去将可能撞到孩子的摩托车甩到了一边,顺势接住了坠楼的少年,自己则被巨大的冲击力撞得昏死了过去,幸运的是两人都没有严重受伤。谢尚威的事情迅速广为人知,他被网友尊称为“最酷爸爸”,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20年11月,谢尚威地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孟广彬从山东农村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常年摆摊修鞋。虽然并不富裕,但多年来,孟广彬一直免费为贫困学生修鞋,还多次为贫困大学生捐款。在孟广彬那里珍藏着几本厚厚的留言簿,里面写满了被他帮助或者被他感动的人的留言。孟广彬因无私奉献精神而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及省市“优秀志愿者”,“学雷锋志愿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清淘排水井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男人的活,荀笑红则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女子清淘班的班长。作为一个70后的大学毕业生,她已经在清淘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二十多年,她负责清淘的66条街路上960座检查井和1810座雨水井,每当大雨来临,她就会立即带上工友赶往排水现场。2012年百年不遇的强台风“布拉万”来袭,导致道路积水面积和水位迅速上涨,她们在冰冷的雨水中坚守十余个小时,直到积水排完。荀笑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荀笑红所带领的班组被誉为排水维修养护战线上的一支“铁军”,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3)

截至2021年,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28万人,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需要他们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忙碌身影。“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星期六”等跻身全国志愿服务“四个一百”项目。

在哈尔滨,更多的人在默默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如今,哈尔滨注册志愿者已达128万人,这些人散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默默地作出着自己的贡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温暖,大型活动、自然灾害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服务已成为哈尔滨的新风尚。

文化之都 擦亮城市底色

哈尔滨是一座文明之城,更是一座文化之城,各种文体设施在城市里随处可见,大型文体活动也是这座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在松花江北岸的湿地之中坐落着哈尔滨最大的文化建筑——哈尔滨大剧院。大剧院毗邻太阳岛风景区。这座洁白建筑如同一座雪山,与周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更与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交相呼应。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4)

2016年2月,哈尔滨大剧院被评选为“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之“最佳文化类建筑”,如今大剧院已经成为标志性建筑,不仅仅有演出功能,也成为市民游客观光游览必到之处。

从2010年10月15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15年8月28日的首场演出,大剧院给哈尔滨带来了太多惊喜。建筑采用了世界首创的自然光引入方式,丰富了非演出时段的照明,创造了节能新模式。剧场内采用多岛式看台与建筑外造型的整体风格相统一。为使观众欣赏到专业、纯正的演出,声学装饰部分作出了重大突破,使剧院拥有了不靠话筒肉嗓演出的能力,让观众欣赏到原生态的表演。是哈尔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2016年2月,哈尔滨大剧院被评选为“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之“最佳文化类建筑”。大剧院外围的湿地也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5)

2016年8月28日,2016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近3万名选手参加了这一赛事,此次国际马拉松赛是哈尔滨地区首个国际全程马拉松赛事。2019年第四届“哈马”入选2019年“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事。作为全国13站比赛之一,东北地区仅有哈马名列其中。

2016年8月28日,2016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此次国际马拉松赛是哈尔滨地区首个国际全程马拉松赛事。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名选手参赛,其中全程马拉松5280人、半程马拉松6725人,首次举办即按照中国田协A类赛事标准运营,是高起点高水平赛事。全半程参赛选手途经防洪纪念塔、阳明滩大桥、金河湾湿地、哈尔滨大剧院等诸多哈尔滨地标和景点,奔跑的同时还可以尽情欣赏哈尔滨松花江两岸的夏日风光。2018年1月25日,中国田径协会在上海举行2017特步·中国马拉松年度盛典,2017第二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获得金牌赛事荣誉称号。2019年第四届“哈马”入选2019年“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事。作为全国13站比赛之一,东北地区仅有“哈马”名列其中。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6)

2018年8月7日,“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终审活动在北京举办,经过严格评审,哈尔滨凭借交融发展的多元文化、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以及扎实厚重的群众文化基础,与日本金泽、韩国釜山共同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

哈尔滨的文体活动日益丰富,2018年由文化部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终审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由12位文化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分别从文化传统、硬件设施、软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与传承、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规划等十个方面对参选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海南省三亚市和陕西省西安市进行评分。最终,哈尔滨市以82.69分摘得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称号。哈尔滨这个素有“共和国长子”“天鹅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避暑胜地”等美称的城市,凭借交融发展的多元文化、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以及扎实厚重的群众文化基础,与日本金泽、韩国釜山共同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

点击下图观看精彩H5

哈尔滨·百年华章

哈尔滨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百年华章文明之城)(7)

哈尔滨日报社出品

编辑:马云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